盈余管理寻租及其治理建议

2013-04-29 12:03许丹宋英慧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机会主义盈余管理

许丹 宋英慧

摘 要:会计核算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在企业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会计收益。本文从理论方面研究作为会计寻租手段之一——盈余管理寻租的动机、机会及成本约束,并提出对盈余管理寻租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寻租;机会主义

作者简介:宋英慧(1968-),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4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06-03

一、引言

现代寻租理论的思想渊源从思想史上可以上溯至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认为,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寻求私利的个人之间的竞争会把经济引向适宜的地方,但他也指出:“同业中人甚至为了娱乐或消遣也很少聚在一起,但他们的谈话结果,往往不是阴谋对付公众便是筹划抬高价格。”这段话说明了经济过程的另一方面,即人们各自设法通过逃避竞争来寻求租金。发展到现在,寻租理论已形成众多流派,对寻租的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耗费稀缺资源去追逐既有的经济利益。

会计寻租是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对会计寻租的研究主要从会计准则制定和盈余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将会影响到各方利益的分配,这一准则制定的博弈过程也是一个寻租过程。从盈余管角度来看,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公司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以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从而达到财富转移的目的或获取其它利益。

盈余管理寻租不同于会计准则制定的寻租。会计准则制定的寻租是一个公共政治过程,目的是为了影响准则的制定过程,而盈余管理寻租则是一个私人秩序过程,是在会计准则等技术规范既定的前提下,管理者、大股东、注册会计师等之间的博弈过程。

我国将寻租理论用于解释会计问题始于2000年。对盈余管理的寻租分析,在基本理论方面,国内外均还显得不足。现有的研究均忽视了盈余管理这个私人秩序过程的合谋寻租本质,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二、文献回顾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盈余管理是与会计信息失真和财务报告舞弊相伴而生的一个概念。关于盈余管理,国内外学者主要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各方(包括管理者、注册会计师、债权人、股东等)在公认会计原则范围内为达到某种目的进行的机会主义行为(Schipper,1989;Scott,2005 中译本;陈剑桥,2002;任春燕,2004),其动机主要是干预信息披露,实现自身效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是一种寻租行为,是对企业既得资源的一种重新分配,可以促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不影响社会总体财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盈余管理已经超出了公认会计原则范围(Healy and Wahlen,1999;章永奎、刘峰,2002),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求自身利益,通过利润操纵误导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这种盈余操纵行为是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更大损失为代价的,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笔者认同第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由于事件的不确定性,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等,在会计准则公共领域里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二)会计寻租活动

租,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对于寻租的概念存在着众多争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为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寻租活动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未被界定的公共领域,即租的存在,任何理性的经济人都想得到;二是有各种管制在后。因有诱饵在前,所以有人愿意寻租,又因有管制在后,必须寻租。

按寻租手段的不同,我国对会计寻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施加影响以取得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而寻租(吕博,2000;雷光勇等,2001;卢迎春,2002)。(2)利用我国会计制度双轨制的特殊情况进行会计寻租(林钟高等,2001;雷光勇等,2005)。(3)利用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会计寻租(蒋义宏,1999;Jian and Wong,2006)。此外,颜敏等(2004)在已有的研究文献基础上,将会计寻租定义为:在社会总财富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的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三、盈余管理的寻租分析

在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会计盈余具有其经济价值。当盈余管理耗费的成本小于其带来的收益时,企业相关各方便会进行盈余管理寻租。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和涉及的主体较多,如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监管部门等等。因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会计信息对外报告披露的前提,这样,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寻租,注册会计师等必须成为“合谋者”。下面,我们主要分析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双方进行盈余管理寻租的动机、机会及成本收益约束。

(一)盈余管理寻租的动机

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总是希望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利益或价值,这是盈余管理的原始动机。对公司而言,我国资本市场研究的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有扭亏、避免退市和保配。盈余管理的动机除了资本市场动机,还包括契约动机、监管动机和政治动机等。这些动机的满足为其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租金来源,包括管理层的高额报酬、企业价值的增加、避免债务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契约成本、政治成本等。

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参与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有:(1)保持并扩大审计市场份额,获得后期审计的“准租金”(DeAnglo,1981)。准租金源于事务所的低价揽客行为,在事务所受聘以后,客户变更事务所存在的启动成本和变更事务所引起的监管部门的注意,使得事务所在审计后期获得高于审计成本的租金。(2)审计收费。审计收费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寻租的最大诱因,其金额大小决定着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3)非审计服务。由于非审计服务收入在事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事务所愈加倾向于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以获取更多的非审计服务收入。

(二)盈余管理寻租的外在机会

如前所述,寻租活动产生必备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有未被界定的公共领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寻租,是因为有会计准则公共领域的存在。实质上,会计准则公共领域是一种未明确界定的制度状态,是一个永续的、动态的过程,且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所以各方会利用公共领域进行寻租活动。管理者、大股东、注册会计师等各方之间的博弈过程,体现了盈余管理的合谋寻租本质。相对于会计舞弊,盈余管理具有低成本优势,因此受到公司的青睐。

(三)盈余管理寻租的成本收益约束

理论上讲,任何行为都会耗费一定的成本,会计盈余信息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产品,需要投入相应的成本来创造一定的收益和价值。盈余管理只有在符合双方(管理者、注册会计师)的成本效益原则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即产生合谋寻租行为。这里,我们假设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的正常收益分别为R1、R2。通过单位盈余管理产生的租金为A,盈余管理的幅度为g,其中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分配的租金比例分别为p,1-p。同时,C1、C2为合谋行为被发现后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分别需要承担的惩罚成本,且合谋寻租被发现的概率为P。下面,我们来分析盈余管理寻租行为的成本收益约束条件:

对公司而言:

假定预期能够进行的盈余管理的幅度为g,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当g>g1时满足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条件,盈余管理行为就会发生。下面我们来分析注册会计师在何种情况下会与公司管理层合谋寻租:

当g1

当g1

四、盈余管理寻租的治理建议

如前所述,盈余管理是企业各方利用利用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技术规范存在的公共领域进行的机会主义行为,旨在寻租。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与个体行为履约机制失范不无关系。我们从企业内外两个角度提出盈余管理寻租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内部

1.建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由于在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及缺陷,即使依据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并且依据合法合规的会计方法处理,也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报告,从而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企业必须制定关于财务报告信息生成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严格执行,以从根本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自律机制,从本质上讲是会计职业人员集体意志和责任的要求。通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会计职业人员的自律行为,以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二)企业外部

1.完善契约,明晰产权和创新制度。完善的契约和清晰的产权可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并控制企业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可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体系。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会计规范体系尚未健全,这种契约的不完全形成的公共领域为会计寻租创造了空间。因此,要及时制定、修订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等技术规范公共领域控制在一个“满意”的范围内。

3.提高审计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增强声誉机制对事务所的约束作用,同时,事务所应努力做大做强,降低对单个客户的财务依赖性,进而提高其对客户的谈判能力。

4.加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和惩罚机制。通过加强市场有效性建设(含声誉市场),扩大交易者的私人惩罚成本进而扩大诚信履约的范围,建立事前监督和事后惩罚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 DeAngelo,L.E.,”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1981),pp.183-189.

[2] Healy,P.M.and J.M.Wahlen,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Accounting Horizons (December 1999),pp.365-384.

[3] 刘启亮.不完全契约与盈余管理[J].三友会计论丛,2010,(11).

[4] 雷光勇、刘金文、柳木华.经济后果、会计管制与会计寻租[J].会计研究,2001,(09).

[5] 林钟高、赵宏.寻租理论与会计准则[J].财经研究,2001,(02).

[6] 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01).

[7] 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01).

[8] 颜敏、现宗、张永国.会计寻租研究[J].会计研究,2004,(02).

猜你喜欢
机会主义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专利默示许可研究——以机会主义行为规制为视角
陈浩:“机会主义”创业者
股权激励中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预算机会主义行为的成因与治理
你是一个新机会主义者么?
管理者与生产者的合作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