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凯 杨光焰
摘 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这个概念,第一次跃然于中央的文件之上。正由于是新鲜事物,在发展中就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对其中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说明,并结合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从财政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拟为家庭农场发展献策。
关键词:家庭农场;财税政策;松江模式
作者简介:杨光焰(1965-),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税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4.1;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3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78-03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新生事物出现的家庭农场,无论是资格认证、发展路径还是在政策扶持上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不能为家庭农场带来必要支撑;二是农业经营者素质仍有待提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四是开办农场资金短缺;五是土地流转方面的问题。就全国来看,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较早,相对成熟又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二、松江模式家庭农场发展之路
(一)松江模式简介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通过培养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松江区委当年经过调研论证,认为松江发展家庭农场、实行粮食专业化生产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来发展家庭农场。2012年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自2007年推出家庭农场到2012年年末,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至1206户,经营面积0.911万公顷、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松江区的家庭农场以其独特的风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松江模式。
农户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先将自家耕地流转给村委会,再由区政府投资对这些流转而来的土地进行统一整理,并做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农场主只要养好猪或者种好菜,就可以取得相应的代养收入,这就相当于完成了一笔政府给予的订单,也就减少了很多在生产经营中不确定的市场风险。
另外,松江区家庭农场在规模上有着科学的顶层设计,即要保证家庭农场的平均收入与第二、第三收入保持平衡,也只有适度规模才有利于搞好生态农业。要增加农场经营者收入,还需引导农场经营者以提高单产作为目标。
(二)松江模式的财政支持
松江模式的家庭农场发展良好且成果显著,这与松江政府对农场的财税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1、补贴支持。
第一,补贴力度大。2011年各级政府向松林家庭农场提供的农业补贴2607万元,其中来自中央财政的占14%,来自上海财政的占40%,
数据来源于土地资源网(http://www.tdzyw.com/2013/0308/27333.html)。
第二,补贴方式灵活。起初,为鼓励家庭农场的发展,松江区在落实中央、市级粮食生产补贴的基础上,出台特别扶持政策,给予家庭农场每公顷3000元(每亩200元)的土地流转费补贴,随即将这种直接发放的模式改为考核发放。在2011年又将其调整为每公顷1500元(每亩100元)直接发放,1500元(100元)考核发放。2013年,对家庭农场财政补贴政策再度进调整,每公顷3000元(每亩200元)土地流转费补贴,结合生产要素价格和消费品价格实行浮动补贴的原则发放,绿肥深翻补贴也做出了调整。
2、配套服务支持。区政府围绕家庭农场的生产服务需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到2011年做到种子服务:建立粮食种子繁育供应基地,实行水稻良种区级统一供应,全区良种覆盖率100%;农机服务: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30家,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并实行“大机专业化、小机家庭化”农机服务模式;农资服务:建立农资超市门店14家,实行防治农药统一到村送户服务;粮食销售服务:建设粮食烘干设施1400吨,其中粮食局1300吨、种子基地100吨。2011年烘干高水分稻谷5.4万吨、占水稻总产量9.7万吨的56%;同时,加强农技指导、农业金融和气象等方面服务。
3、财政贴息支持。从2008年开始,松江区财政贴息2000万元,鼓励银行向农场经营者贷款。比如,2008年上海农商行推出无抵押农户小额贷款,农户最高可贷8万元,当时全区共有100多户农户申请贷款。还有一些银行专门设立了“家庭农场小额信用贷款”,此外,区政府还成立了贷款担保基金,为农民提供优惠贷款保险,这些都由区政府给予贷款贴息。而且每年松江区农委都向银行推荐名单,经营状况、信用记录均良好的家庭即可获得无担保贷款资格。
4、相对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对于被征地农民,采取灵活的安置办法。在2004年以后,按照“开发一块,保障一块”的原则,将被征地农民纳入“镇保”体系之中,可享受养老金水平为每月833元。而对由于年龄限制无法进入当地“镇保”体系的失地农民,实行征地养老制度,养老金水平略低于“镇保”标准,为每月800元,所需资金全部由镇级财政预算安排。另外,对于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老年农民,自2008年8月起,可以享受每月150元的退养补助金,到2011年,约2.8万人领取退养补助金。达到退休年龄后,退包土地的老年农民养老金水平可达到每月590元。
(三) 财税政策支持家庭农场绩效评价
1、农场经营评价。2012年年末,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至1206户,同比增长2.81%,在经营户数方面并没有很大的起落,这在侧面也反映了松江模式的准入机制掌控。经营面积0.911万公顷,较2011年的0.892万公顷,增长了2.1%,这反映了松江区对农场整体规模的控制,要真正实现效益,不能一味扩大规模,而是要在单产上再做改良。
2、农场经营者收入评价。2011年,家庭农村经营者户均收入可达到10.1万元,到2012年,粮食家庭农场2011年户均年收入10万元,种养结合家庭农场(53家)两项收入合计为16万元,户均收入可达10.26万元。如此体面的收入有效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吸引着社会各行各业很多人来到松江申请创办家庭农场,其中除了外出打工的当地农民外,也不乏城市居民、甚至都市白领。
3、农产品产量评价。至2012年末,全区粮食种植户由2007年的4900户减少到2012年的1206户,户均经营面积7.54公顷,粮食家庭农场户均年产粮6.48万公斤、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年上市生猪1500头,相当于一户人家就能满足344人的吃粮需求和3191人的吃肉需求。全区2012年种植业共实现产值115868万元,同比增长1.7%。粮食产量保持增长,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1.27万吨,比上年增长1.8%;水稻单产达到8580公斤/公顷,实现自2005年以来的七连增。粮食产值达到33509万元,同比增长7.5%。蔬菜产量为19.3万吨,同比下降4.0%;但量跌价升,实现产值38502万元,同比保持平稳。
4、土地流转评价。要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先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松江区以“推进城保、完善镇保、提高农保”为目标,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以“土地换保障”为突破口,将失地农民纳入“镇保”体系,通过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了保障覆盖面广、保障水平较高的良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惜地情节,使其不畏惧将土地流转出去,使家庭农场成片经营、稳定经营得以实现。
5、社会服务体系评价。从2007年开始,松江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组织并逐步打造起与家庭农场相关社会服务体系。在不懈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涵盖良种、农资、农机、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交售、农业信贷、保险和气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这为农场经营者提供了便利,也直接降低了其经营成本。
三、松江模式的启示
松江模式家庭农场的成功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宝贵经验。第一,在家庭农场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在各方面的支持;第二,发展家庭农场,要靠体系化的社会服务支撑;第三,要有强劲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土地流转的依靠。当下,我国各地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可以积极借鉴松江模式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来(下转第94页)(上接第79页)发展家庭农场。
参考文献:
[1] 松江农业网(http://sj.shac.gov.cn/sjgk/sngk/index.html).
[2] 夏明辉、何东.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孕育生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02-17.
[3] 邢亚轲、朱芸莉.松江区以土地换保障提高农民养老保障的经验启示[EB/OL].http://zy.shcm.gov.cn/cmzy_dycg/2011-09-08/Detail_148211.htm.
[4] 杨黔.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经验启示[N].毕节日报,2013-02-20.
[5] 松江.中高级家庭农场主"将达千人 体面收入发展前途留住优秀劳力[EB/O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2/18/22224376_0.shtml.
[6] 朱海琴.松江区2012年度农业生产情况分析[EB/OL].http://tjj.songjiang.gov.cn:8081/fxbg/tjfx/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