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谦
在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改革的过程中,教育界已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之间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
时代变了、教育对象变了、教育手段也变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面对新的形式新的挑战,教师也必须学会转变自己,而转变的最好手段就是“向学生学习”,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呼声,关注学生的教育,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学生不喜欢满堂灌与满堂讲的课堂、其实教师也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讲。
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社戏》是一篇传统课文,讲的是鲁迅儿时回家乡看戏的美好回忆。下面有两位教师为本课设计的教学方案:
第一位教师:
1.文章写了什么?由此总结出日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三大情节。
2.逐一讲解: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
3.总结出作者对自己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第二位教师:
1.读文章思考社戏好不好看?总结出正反两个观点。
2.好看:“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过像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在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3.不好看;看的叫人“打哈欠”,喃喃地骂“……
4.组成合作小组,准备展开辩论。
5.小组辩论。
6.完成作业;那一夜的戏。
显然,第一种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第二个教师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作用,力图发挥学生的特长,力图改变教学方式,是值得我们提倡的教育方法。
那么,新课该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又该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谈几点我的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所谓最大的变革就是由过去以接受为主改变为以自己探究为主的教学,第二位教师基本上是先让学生自己研究,然后是小组合作、最后是共同研究,过去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一步一步进行分析,最后这些结果学生也可能知道了,但是得到的渠通是不一样的,第一位教师的学生也是教师教会的,第二位教师的学生则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第二,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组织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组织交流辩论;同时教师是一个设计者,为每一课精心设计一个研究的话题,创造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第二位教师,先设一个矛盾,思考‘社戏好看不好看?”如果好看,文中却说叫人“打哈欠”,喃喃地骂”,说不好看,却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看似自相矛盾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研究这一话题时,就对课文内容自然理解了。
第三,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自然也应尊重学生的选择,第二位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观点并加以合作辩论。最后学生进行辩论时,各位教师在学习小组的组合上尽可能让研究相同的学生站在一起,显得这样的研究学生共同语言多、容易收到效果,但这样的组合往往以小组内部的碰撞不够。这样的教学自然非常开放,学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答案之中,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创新精神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第四,教学任务不是面面俱到,只是突出一个重点。第二位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思考社戏好不好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并展开辩论,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既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表达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一课或一个单元突破一个重点,那学生的收获是非常大的。
第五,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进行一项研究,就完成一项作业,学生的作业量相对不多,但要求较高。等二位教师结合辩论,完成《那一夜的戏》。作业量并不多,但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刚刚学过的课文相结合,有感而发,效果自然很好,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新课标提倡“先学后教”,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课标提倡通过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实施我们的新课标,把我们的课堂变成新课标的试验田,相信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的,相信到收获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