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娟
摘要:无锡新城初级中学项目的建筑设计追求外在生态美与内在人文美,各建筑单体的设计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舒适的学习环境,优美的绿化人文景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影响,更加可以迸发出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在该文化建筑设计中,就如何体现传统人文理念及时代气息,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人文理念;建筑设计;交通组织;人文景观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132-04
1.项目背景分析
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市南部,新建无锡新城初级中学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区东部。该基地位于吴越路与蠡河交叉口西北侧,基地东侧和西侧均为15m规划道路,南至吴越路,北至现状河流边线,建设用地面积54135m2。学校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周边基础设施齐全,基地环境及气候条件适宜。
2.人文设计理念
文脉的延续是保持学校优良传统以及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保证。文化型校园是指在校园中运用建筑、景观元素等各种各样的物质载体创出特色,积淀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的人文景观,赋予校园以盎然的生命力和活力,突出表现出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办学教学宗旨、办学育人传统、教育培养理念、治学严谨风格、地域文化特点,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时刻都能感受到学校历史、人文精神的熏陶,以环境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坚定意志,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无锡新城初级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在注重外在生态美的同时,更注重内在的人文美。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积极处理场地与城市道路、规划道路及周边环境的关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体现各种文化多元共生的建筑群落。在保证现代学校简洁效率的同时,也努力营造亲切、和悦的氛围。
3.人性化设计原则
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具有现代设计理念,体现现代化开放式学校的基本特点。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以营造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的校园为设计原则,创造舒适典雅的校园环境,体现校园的文化性格。
4.建筑设计
4.1总体布局
该地块南侧为城市绿化带,与校园内绿化融为一体,延续了城市空间形态和文脉,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带动了城市的更新和发展。
校区分为三大片区,东侧为文化运动区,西侧为行政教学区,西南角为后勤生活区。各区功能设置分明,形成开敞的动的空间和半围合的静的空间的对比,各自富有不同使用功能空间的个性。主入口的设置突出了整个校区的中心,与城市道路相连,有利于快捷、便利的疏导车流和人流。
整个建筑群由六栋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组合而成,分别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图书馆、宿舍楼、食堂以及体育馆等。除图书馆、行政楼外,其他建筑的朝向均为南北朝向。行政教学片区包含普通教室、实验楼、图书馆和行政办公区域。此区域远离吴越路,对吴越路的噪声做到有效地隔离,保证主要教学空间的安静。生活片区包含宿舍楼和食堂,方便学生往返于教学和生活空间。体育运动片区各类球场集中布置,体育馆与校园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校园的标志性空间。各单体之间利用室外连廊连接,形成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每组建筑群又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为校园师生提供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层次分明的空间序列,整合出内外有别、互相渗透的校园空间,完整而丰满。
该项目结合地面道路、硬地及绿化沿建筑四面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地面停车带结合绿化分散设置,满足不同人流的临时停车需求。在宿舍楼、体育馆分别设有地下自行车库及地下汽车库,满足学校学生和校外车辆停车的需要,使各车流路线简短流畅。无障碍设计贯穿了整个设计,无障碍坡道及电梯的设计,让人性化理念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完美表达。
(见图1)
4.1.1教学楼设计——内外通达,阳光活力
本教学楼(见图2、图3)为普通教学楼,由三栋单体组成,每栋层数为四层。均南北向设计,教学楼之间由室外连廊连接,西立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块,使三栋单体教学楼形成独立的建筑群。利用虚实空间及色彩的对比,宁静中又不失朝气。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8769.0m2,共设有48间教室,功能以教室、办公室为主,各栋教学楼设有配套的辅助用房。一层连廊可直接出入到室外活动和绿化空间,。二层至四层形成半封闭的室外空间,充分享受到阳光的照射和满足通风的要求。同时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高雅、有文化氛围、有活力的校园环境。教学楼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师生通行、沟通的便捷性,体现了人文关怀。
4.1.2实验楼设计——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实验楼独立位于校区的东北角,层数为四层。平面朝南、朝北布置教室,总建筑面积为3358.7m2,共设有16间实验室,实验室通过内走廊连接,实验室之间设有准备室或教具室,并设有配套的办公等辅助空间。师生群体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实验楼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给学生提供了探求知识和真理的场所,并全心全意为学校师生的安全着想。
4.1.3行政楼、图书馆设计——分区明确,功能齐全
行政楼、图书馆(见图4、图5)地处校园的中心,宽大的台阶和独特的设计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建筑总层数为四层,平面设计近似于正方形,把平面分为两大区域:办公区域和图书阅览区域。两区域相对独立设计,互不干扰,又通过内走廊及厅联系在一起。江南格局的内庭院设计,使各区域房间变得开敞明亮,达到更好的通风采光效果,降低了能耗,丰富了整个空间序列的流动。在这里,阳光通过幕墙映射在桌面上、地板上以及白色墙面上,让人感到舒适而惬意,静静享受知识的乐趣。
4.1.4宿舍楼设计——人性合理,温馨舒适
宿舍楼(见图6)地处校园的西南角,分为男生、女生宿舍楼。两栋宿舍楼单体建筑通过楼梯和平台连成另一道校园风景线。建筑层数为五层,地下一层。宿舍楼设有地下自行车库,方便学生停车使用。一层设有值班室,用于宿舍管理。每栋宿舍楼各有宿舍59间。人性化的宿舍楼设计让学生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也倍感温馨舒适。
4.1.5食堂设计——四通八达,用餐方便
食堂位于校园的南侧,与宿舍楼相邻。总层数为三层,局部设有夹层,正方形的平面设计联系着各个方向未就餐的学生,尤其与室外走廊的连接,更方便了不同方向和楼层的学生用餐,同时也缓解了餐厅出入口的交通。
食堂一、二层为学生食堂,共满足1488位学生同时用餐,三层为教职工食堂,可满足420位教师同时用餐,并设有配套的厨房和相关的辅助用房,为全校师生安全享用美食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
4.1.6体育馆设计——空间层独立,观赛视角好
体育馆(见图7)与食堂相邻。建筑层数为三层,建筑平面设计呈方形。设有地下汽车库,可停车99辆,汽车出入口与校园内的消防车道连接,不影响校园的人行交通,同时也提高了一定的安全性。一层多功能教室和运动区域,各设有单独出入口,形成独立的空间,避免了人流交叉。在南侧设置了贵宾入口,从这里可直接进入到二层看台及室内篮球馆。三层看台区域设置在球场两侧,共有1921个座位,既满足了学校的使用要求,又使观赛视角得到了最佳。
4.1.7大门设计——对称美观,庄重大气
大门做为学校出入的管理用房,设在校园西侧主入口处,以校园中心广场为轴,对称布置,体现出校园的庄重。东侧设次入口处,方便各个方向的人流、车流出行。立面造型与整个校园风格一致,烘托出学校文化底蕴的深厚。
4.1.8连廊设计——有机联通,通行便利
室外连廊是该校园的一大景观,它把校区的每栋单体建筑有机的联系起来,连廊之间又相互联系,交错设计,丰富了校园的气氛,同时也拉近了学生和每栋单体建筑的距离,方便学生在校园跟区域之间的通行。
4.2立面设计——围而不堵,温情怡人
建筑造型简洁大方,以黑、白、灰为基调,结合江南民居的基本元素,大面积的白墙和局部深灰色的陶板墙面的组合素朴而高雅,大气中又不失对细节的精致处理。建筑与建筑间既联系又分散,形态规整,注重对墙体、连廊及体块关系的塑造,力求寓简练于变化之中。
立面材料更是融入光亮平整的技术意味和温情柔质的人文意味,结合遮阳与光影塑造建筑不同的肌肤表情,弱化现代建筑的生硬冷漠,致力于平实中的精致,塑造舒适的怡人空间。校园总体空间组织上创造了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不仅丰富了立面造型,而且形成了“围而不堵”的庭院效果,在现代格调上融入了江南园林的意蕴,结合庭院塑造出幽雅的人文特色和浓浓的书卷意气。使整个校园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朝气。从而完成了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度,为校园师生提供了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
4.3交通组织设计——分流分区,畅通便捷
由于学校的使用主体为学生和教师,其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为主,所以交通组织设计力求体现“人性化”交通。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交通流线的组织,做好人流、车流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各功能分区的交通联系,做到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尽量减少了对周边城市道路的交通影响。
学校内道路主次分明,并处理好了静态交通、动态交通区域的分区设计,安排足够的空间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并结合外部自然环境做好了绿化设计。在不影响校园景观环境的前提下,在学校出入口处,设计了一定规模的临时机动车位,解决了学生家长接送学生的机动车辆的停放问题。
4.4景观设计——文化深厚,以景育人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通过对景观元素的打造,创造出了具有教育意义、反映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校园环境。具体设计中运用校园建筑、景石、景墙、小品、标志物、植物等各种物化载体,整合学校的人文资源、城市历史遗迹、历史人物、民俗故事、文化典故中与学校相关的元素,突出表现了学校文化特色。
校园景观设计,根据各分区不同的功能特点和使用要求,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分别进行设计布局。
主入口区:设置对景和标志物,创造出优雅而具特色的入口环境,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入口区也是上、放学期间人流的集散地,景观设计时预留了方便人流集散的合理空间与通道,确保师生通行安全、便捷。
行政区:景观设计采用规则式布局,达到庄重、严谨的环境气氛,同时与入口区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统一中有变化,严肃又活泼的景观效果。
教学区:景观设计既严谨又不失活泼,利用教学楼之间的绿地,营造出一个学生课间活动休闲交往的绿色空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以适当放松;通过设置文化墙、雕塑等景观小品,适当增加其“文化味”,例如一些名人名言,普示性的语言等,充分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作用。另外,在景观设计中,特别注意了教学楼建筑的通风采光,周围植物的选择,特别是常绿乔木与教学楼之间的距离,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选择无刺、无毒、色彩鲜艳的植物。
体育运动区:结合运动场地的特殊性,四周种植绿篱进行空间分隔,形成独立的活动空间。运动场地周边种高大乔木,边角处种植花卉灌木,丰富操场景观和层次。球场种遮荫树,设置树池坐凳,为师生休憩纳凉之用。
生活区:景观设计布置了各类小型休息活动空间,铺装场地,将花坛、坐凳、特色铺装等景观元素以各种方式和形式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观绿色空间,突出校园宁静、优雅、舒适的特色。
生态休闲区:生态休闲区的景观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采用规则式、自然和混合式等多种布局手法,将各种不同的临水平台、亭、廊、构架、座椅、林间小径等景观元素有机组合,得景随形地创造出丰富而有趣、恬静而舒适的校园景观休闲空间。
5.结语
无锡新城初级中学项目人文精神与生态精神完美交融的设计取得了无锡市的高度认可,而且被作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新城教育设施投入了建设,正积极吸纳其他优质教育资源入驻新城,提升了新城整体形象、完善了新城功能布局。希望本项目为今后此类校园项目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