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近年来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教学工作发展中,愈发关注在教学工作范畴内倾注人文思想教学的理念。而英美文学作为一门基本的高校文化课程,专注做好在其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渗透,存在着重要的现实作用意义。本案自高校办学的功利特性着手,系统就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内的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及文化功能做出了论述,并专注就教学工作中人文思想的渗透,做出了自我方法的理解论述,旨在通过本案阐述此教学方法存在的现实可能性,达到思想层面的教学深化。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人文思想;倾注
一、自高校办学功利性视角探究英文文学教学的现状
(一)高校办学功利性对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冲击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张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市场就业经济层次的持续白炽化,高校办学目的也逐步转向了以市场就业为主导目标。在此广义的教育背景之下,一些高校陆续提出用了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产生了针对市场需求批量培养人才的现状,导致了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形势。学生与家长层面也存在着以就业为目的的受教心理,认为大学能够为自己提供的实用产物仅为就业所需的各类证书,这种思想的存在无疑体现了现代高校教育的薄弱化,无疑体现出一个现实的问题即高校愈发相似于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
何为复合型人才培养,而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又应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对于这一概念能够延伸到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出台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高校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在文件内提到:当前国内所需的外语人才是一个关联于其他专业如经贸、外交、新闻等层面的综合型人才,这是新时期市场经济对于外语教育所给予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这一文件的出台立即引发了各高校的竞相追捧,涌现出各类名目众多引人注意的复合型外语课程,诸如“商务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等。但是问题也即随之产生,难道一个其他专业添加冠上英语的名号,既能够称之为商务实用性英语吗,其实不然:举例来讲某学生为了满足自己毕业后进入外企工作的梦想,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商务英语专业,其认为商业英语必然能够促进其毕业后的就业道路,然而在入学之后方才发现,在此专业课程内,很少涉及到商务英语内容,依然是传统层面的英语教学,仅仅是在名称上多了商务二字而已,所以其所面临的结果即是在四年课程读完后,未曾真正把握商务英语精髓,险些连传统英语也被搁置。通过此案例也能够就复合型英语教学的功利化现状窥得一二,造成教育模式的畸形化。
而传统型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也并非一帆风顺,为了迎合学生的社会就业心理,学校大幅度压缩课时,打着素质教育与自主学习的口号,为学生提供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学生过早深入社会历练,造成专业教育丧失了真正的意义所在。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明显是不利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身必然会产生松懈思维,而专业技能的薄弱,又何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最终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受教过程中走向背道而驰的道路。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英美文学隶属于英语专业教学范畴内的分支部分,各个高校在专业英语教学层面的薄弱,必然对英美文学的发展造成大的冲击。试想一个以市场为教育导向的教学环境下,怎么能切实贯彻教育的宗旨,怎样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塑造成人格健全完整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必须要承认,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之下所衍生而来的办学形式存在着其“合理必然性”,因为市场需要,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学生一时的就业需求,同时也能给高校带来良好地就业率。但是这种快餐式的教育,所产生的危害却是长久的,当外语教育成为了一种技能载体的时候,外语专业也将谈不上其专业教育的本质,英美文学也终将丧失其文学的内在涵养,学生在优秀的英美文学中,体会不到文学作品所带给自己的精神愉悦,甚至于在这种快餐式教学环境中,学生根本无法深入的进入到英美文学作品中,去体会英美文学写作的背景及发展演变,而仅仅是将认知停留在表象阶段。其次因为社会就业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必然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观念上认为英美文学作品仅仅是愉悦精神,调剂生活的一类文字内容,对于今后的发展不会具备大的实际作用,从而忽视对英美文学教育的专注,以此造成英美文学坠入鲜有问津的地步。
(三)英美文学教学中倾注人文思想的重要性研究
从客观角度来讲,一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宗旨的办学目的,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极易造成学生个体产生个人极端主义,在后期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技能透支与片面发展的结果,学生难以接受这一情况,从而产生人格分裂异化。这样讲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市场能够支配学生这一主体的生产运作,但是却不能够就学生的人格及精神予以塑造,而教育阶段,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及生理成熟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各项心理与生理成熟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如果不能有效的倾注给其正确的理性情感思维及人格塑造,那么对于其步入社会后,整体的和谐审美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都将是一项极大的考验。只有审美能赋予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而这种和谐审美能力的塑造培养途径,无疑是以文学课教学为最佳,通过文学内容的解读欣赏,不单单能就学生审美的能力提升,同时还能潜移默化的塑造他们健康健全的人格。
二、文学功能及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渗透策略研究
(一)文学的功能特性探究
作为存在于人类概念意识层面的文学,其具体的功能是什么,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即是其存在着道德教育的功能,其价值能够辅助世人进行未知事物的了解,通过文本之中作者思想的解读,来进行其创作意图的揭示。而另外一些学者如柏拉图弟子亚里士多德,其认为文学艺术作品内的文本是能够利用不同的感官情绪进行解读的,文本能够做不同划分,达到不同的精神愉悦效果,在他们眼中,文本价值蕴含在其内在思想层面,而这种思想能够在不同程度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笔者认为文学的这类功能在现实中能够分为外部及内部功能两种,外部功能体现于教育层面如英美文学教学,通过这类教育形式,能够使人获取新知,强化素质,健全人的人格,内部功能则体现于文学作品阅读层面给人所带来身心感知。
(二)英美文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思想的方法策略分析
虽然文学存在着教育和感知两类功能特性,且不管什么人再怎样的环境下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这两类功能皆无法完全的做出分离。但是在大学英语课堂内存在的英美文学作品,最主要功能还是以其教育的功能为主。在课堂中教师能够自艺术的角度进行文本精读分析,通过艺术解构促使学生得到思想熏陶。另外教师也能够从文本之中挖掘文章所蕴藏的各类思想寓意,加深学生层面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使得其思想境界与人格特性得到塑造。
基于文学作品创作衍生于现实世界的经验,是文人经过想象加工而成,必然会涉及到社会的现实层面,其内容是感性而原始的生活场景,能够带给人世界是丰富多姿的感受,令学生在文字作品中徜徉而获取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其次文学作品的作者在创作中,必然又会以多元化的人物形象进行纷杂世界的描绘,并将自己的经验及认识观点进行交融于作品之内,因此教师仅需就作者这类观点系统的指出,既能促使学生在英美文学课堂中获得另一个世界观认知。而在这一世界观认知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有效地获得人生的经验,(下转第96页)
(上接第94页)自作品的重新解构之中得到内心的深刻反省。而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也即存在于此,这类文学作品在课堂中的贯穿,为人文思想的渗透目的提供了实现的机会,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大的可能,通过这种人文思想渗透教学的形式,往往比传统的政治口号形式的教学更加有效。既能够令学生深度体会到多种类型的感性世界,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对于现实社会观念具备一个清晰的认知,达到一种形而上学的人生世界观思考态势,长久以往,学生人格也即能够在文学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三、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的现实案例分析
当前因为市场经济变化所带来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挑战,教育工作者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好,诸如就教学大纲做出反思,提升思想认知,意识英美文学对于学生创新技能与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定期更新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新颖的文学课堂内容之中,感知文化的内涵及艺术的魅力。同时还应尽可能的就现有学习考核的方式予以改变,通过各类形式进行检验学生自身的现实批判意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发展。但是当前教学改革中,最为简单有效地途径即是在英美文学课教学中,深度挖掘文本内容所蕴含的深刻人文内涵,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层面的文化意识,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
诸如在进行霍桑作品《年轻的布朗大爷》一文的讲授时,因为学生皆对于这篇小说具备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既能够自艺术层面作出深度解读,从以下几个层面帮助学生进行美国文化及历史的了解,甚至借此达到教育其人生观的目的:因为小说写作背景为十七世纪末塞勒姆村,所以我们能够先向学生进行介绍加尔文教教义,令学生了解该教义在美国思想史层面存在的重要作用,领悟作者的写作寓意所在。继而组织学生展开人性本善、本恶的讨论,基督教义中原罪的含义是指人性本恶,而法国作家卢梭则认为人性本善,因此教师还能够同时引导学生联想到我国历史作品中对于人性本善本恶的论点,在不同角度使学生全面深入的就人类本质做出认识。再者可以让学生将此小说作为一成长的小说进行阅读,因为大学生在人格层面仍不完全成熟,正处于逐步经验化的时期,内心极为渴望理性的了解世界。但是因为他们自身阅历及经历,决定了他们不能全面客观地就世界展开认识,所以文学作品恰恰通过艺术化的生动再现,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而通过在艺术作品中进行人生百态的体验,又能够避免其在现实社会中体验多付出较大的代价。
通过此方式在课堂中对《年轻的布朗大爷》做出解读,使学生避免走向极端主义,更好的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到融入社会,理性看待社会现实的重要性。这些对于终将迈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不无启示警醒的意义。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在教育日益社会化的当下,文学作品在教学层面的贯穿所具有的现实教育特性,只要通过潜心的思考研究,必然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应当适可而止,因为文学就是文学,其存在着虚构的成分,所以重点应当自艺术视角进行解读文学作品,不能将其庸俗政治化。但是整体综合而言英美文学作品的分析阅读,完全能够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促使英语专业教学更具实效性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景.外国文学教学与比较文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20-123.
[2]李安斌,王梅.外国文学合并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学理论,2010(15):254-255.
[3] 丁艳.文学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方式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9):151.
[4] 李晓卫.学科合并后师范院校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3):56-58.
作者简介:李萍,现在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