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2013-04-29 04:53夏玉燕
西江月·上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摘 要】《端午的鸭蛋》叙述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与热爱之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本文从“观鸭蛋,了解风俗”、“玩鸭蛋,怀想童年”、“品鸭蛋,追忆乡情”三方面解读文本,感知文本平淡有味的语言。

【关键词】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课文多关注民俗,写各地的节日风俗,也讲民间艺人轶事,描绘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美文,选自《故乡的食物》。作者通过介绍高邮当地的端午习俗,尤其是高邮的鸭蛋,深沉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故乡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作者的情感并不是直抒胸臆的,也不是浓烈香醇的。它如汪曾祺先生的一贯文风:行云流水,闲适自如,且平淡有味,幽默而不失坦率之美。正是这种文风却让读者感到韵味深长。同时,也为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变得寡然无味,而不能品得文章的一抹笔香。因此,朗读应成为本文教学的突破口。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之前已接触过一定的散文,如《散步》、《紫藤萝瀑布》,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平淡却意味深长的散文接触相对较少。本文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既要能静心去品,又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方能体味出本文的语言精髓。因此,在教学本文时,以朗读为手段攻破坚冰,提高学生的赏读能力,将是教学的首选。

同时,学生对习俗,尤其是“吃”兴趣浓厚,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谈风俗、聊趣事,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

三、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2、诵读佳句,品味本文平淡而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3、细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本文平淡而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2、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作者

1.金庸曾说:“读大陆的作品,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享有如此盛誉的汪曾祺究竟何许人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出示资料:

资料1: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抽一生读资料。要求重读“最后一个”、“抒情”。

(2)读了这段资料,你知道了哪些讯息?

总结:由此可见,汪老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资料2.

资料2:

翻阅其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他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古典,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1)齐读资料2。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汪曾祺先生浸着鸭蛋的咸香品一品高邮的端午,看一看高邮的乡情民俗。(板书:汪曾祺 端午的鸭蛋)

(二)观“鸭蛋”,谈风俗

1、全文哪些自然段在写“端午的鸭蛋”?其余的段落又在写什么?

(1)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各段的内容。

(2)抽生答。

明确:4—6段写端午的鸭蛋;2—3段写家乡的鸭蛋;1段写端午的风俗。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写了家乡哪些风俗?

(1)生读第一段,用“______”勾画出家乡的风俗。

(2)生齐答。

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3、开篇作者写了如此多的风俗习惯。你有什么疑问吗?

(1)生质疑。

预设1:为什么有的风俗习惯写得详?有的写得略?

预设2: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作者为什么先写家乡端午的风俗,这不是偏题么?

(2)师生共同解疑。

明确1:前五种风俗其他地方也有。而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是本地特色。

总结写法:故,在平时作文中,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要详写,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明确2: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题“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写“端午的鸭蛋”水到渠成,可谓是“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4、文章通过介绍家乡的风俗,让我们感受到高邮端午的与众不同。你的家乡端午又有哪些让你难忘的风俗呢?请联系生活,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交流家乡端午的风俗。

(三)玩鸭蛋,怀童趣

1、生活总是充满乐趣的,它常常让我们难以忘却。61岁了,每到端午,作者不仅会想到家乡的独特风俗,还会忆起件件趣事——“挂鸭蛋络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觉得十分有趣呢?

(1)生读4-6段,用“~~~~~~”勾画出有趣的地方,加上批注。

(2)生反馈交流。

预设:

①吃鸭蛋:

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吃了。……白嘴吃也可以。

明确:“白嘴”,方言,“不就其他东西,直接吃”的意思,写出了鸭蛋的美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

“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

A.生交流。

B.朗读指导:读出小孩的顽皮和天真。“一……就……”、“白嘴”重读,语气适中。

C.小结:吃也可以写出“乐”,好玩。写到儿时“吃”的作家就有很多,鲁迅、张洁就是其中的代表。

资料3: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鲁迅《朝花夕拾·小引》

资料4:

刚抽出嫩条还没打花苞的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刚割下来的蜂蜜,我会连蜂房一起放进嘴巴里;更别说什么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啰。所以,只要我一出门儿,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他就总要跟在我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连头也不敢回。

——张洁《榆钱饭》

D.再读句子,体会“吃”的乐趣。

②玩鸭蛋:

蛋黄蛋白吃光了……晚上捉了萤火虫来,……好看极了!

明确:作者通过一系列动词,“洗、捉、装、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鸭蛋的喜爱和贪玩的天性。

③挑鸭蛋。

比较句子:

* “鸭蛋有什么可挑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 挑鸭蛋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鸭蛋看似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难看,有的漂亮。

A.师生互读句子第一句,生齐读第2句。

B.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明确:原句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的自豪之感。同时,运用“蠢”、“秀气”,将鸭蛋拟人化,富有生命力。

2、总结:鸭蛋虽小,乐趣无穷。作者细致地还原了儿时的快乐,让我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对儿时的怀念,充满了童真童趣。(板书:怀念童年)难怪汪老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

(四)品鸭蛋,悟乡情

作者不仅详写了“挂鸭蛋络子”,还着重写了高邮的鸭蛋。说到家乡的鸭蛋,可有一件趣事呢。话说,汪曾祺不刻意间成了当代小品文的最高峰。有人就对他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听罢笑着说:“我只能排老三,前头——还有高邮鸭蛋呢!”高邮鸭蛋究竟有何魅力呢?让我们去2、3段一探究竟。

1、假如你是一位画家,让你来画一画高邮的鸭蛋。你会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

(1)生浏览2、3段,构图。

(2)抽一生在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书页上或稿纸上作画。

(3)采访学生:为什么你要这样画?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做答。

明确:高邮出双黄鸭蛋。

2、高邮鸭蛋魅力远不止如此,还有快跟着汪老的脚步,听听他细致的介绍吧。请大家细读2、3段,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有味道的语句加以分析。

(1)师示范: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明确:这一句体现了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古汉语与口语兼而有之。前几个小分句本是很通俗的大白话,却突然用了一个“多矣”,之后马上又回到大白话,仿佛当代的青年人说着说着汉语,突然夹杂着几个英语单词,并没有不伦不类之感。然后作者又引用了唐代诗人元稹在《离思》中的一句著名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运用“大材小用”的诗句,来表示自己对别处的咸鸭蛋不屑一顾。这一“文白夹杂”句令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此句中的“不少、多矣、完全”这三个词要重读,读出作者对鸭蛋的自豪感来。

(2)生仿照示例,细读2、3段,勾画出最有趣味的语句加以赏析。点拨:可从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着手。

预设:

①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明确:此句运用对比的方式写出了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高邮鸭蛋的喜欢。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

明确:使用短句。结构简单,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强调了家乡的特色。

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明确:这一句讲食用咸鸭蛋。作者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中的“扎”的动作描绘,“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声音及颜色的形象描绘,特别“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使读者感受到那一刻的动感与快感,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总结:汪曾祺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口语色彩浓重,有淡淡的幽默。“凡人小事品自高,淡笔浓情意从容”(板书)莫过于此吧。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师加强朗读指导。

3、鸭蛋虽小,情意却真。家乡的鸭蛋究竟寄托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

(1)生交流反馈。

明确: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赞美、热爱和浓浓的思念之情。

(2)资料补充。

资料5:

汪老19岁离家,思乡是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有这样一个故事:

江苏电视台为爸拍了一部电视片《梦故乡》。我记得那次周末回家,爸急不可待地要放这部片子的录相带给我们看,嘲笑他:老头儿看过了又要看,几遍才算够?看片子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诨,说爸:“表现不俗,可以评一个最佳男主角!”可是没有像以往一样听到他反抗的声音。我回头看,一下子惊呆了:爸直直地盯着屏幕,眼中汪汪是饱含着的泪,瞬间,泪水沿着面颊直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总结: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乡愁是一枚高邮的咸鸭蛋,怀想童年、思念家乡就是双黄,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盛满了一份适意闲雅,嚼出了菜根式的返璞。

(五)感动后的沉思

作者细致地为我们介绍了家乡的端午和端午的特色,勾起了我们的回忆。而今,端午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资料6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http://www.sanqindaily.com 2004-5-10 1:29:48

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反响。另据《光明日报》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某国”是韩国。1967年,韩国江陵市“端午祭”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目前韩国文化部门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遗产申报名录。——据《新闻晚报》

1、生自读资料,读后谈感受。

2、讨论交流:作为国人的我们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结:珍惜传统文化就是保留民族的记忆,就是保留民族的根。让我们一起吟着民族的诗篇走向未来。

(六)板书设计

【参考文献】

[1]汪朗,汪明,汪朝.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夏玉燕(1986.07—),汉族,重庆大足人,现在成都高新顺江学校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从教材分析角度看剑桥少儿英语教材对儿童的适用性
借力信息技术 助力物理教学
浅谈科技英语教学
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长话短说”栏目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