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品 王运玉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方法 总结32例新生儿气胸资料;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分别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前后临床反应、经皮氧饱和度(TcS02)、胸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术后30-60分钟内皮肤紫绀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外周循环改善,经皮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术后24复查X线显示胸腔内气体减少,被压缩的肺已开始复张。48h后复查X线显示胸腔气体消失,2例停胸腔闭式引流后气胸量增加,再次应用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引流时间为1-7d。32例患儿30例痊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治愈率93.75%。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推广。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气胸;胸腔闭式引流
新生儿气胸为新生儿科急症,严重时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常规胸腔穿刺术在基层医院不易开展,损伤较大,易合并感染。近年我院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09——2012年收治新生儿气胸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1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5例,新生儿肺炎19例;右侧气胸23例,左侧气胸6例,双侧气胸或合并纵膈气肿3例。
1.2 临床表现 多有呻吟、呼吸增快、发绀、烦躁、一侧或双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降低,心音遥远或移位,心率增快或减慢;或在机械通气的监护过程中,患儿突然病情变化,表现为持续青紫、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和经皮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及经皮氧分压急剧下降。透光检查阳性。x线检查气胸量≥30%。
1.3 方法 采用18号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仰卧,穿刺点为患侧胸骨中线第2、3肋间上缘。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洞巾,左手定位,右手持静脉留置针,15-30角穿刺进针,有落空感时退出针芯,留软硅胶管在皮内。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输液器,用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自制水封瓶,注射用水保留300ml左右,输液器管插入水下1.5-2cm,另一输液器插入灭菌注射用水水面上,另一端连接中心负压上,当水封瓶中有气泡冒出后,调整好引流管的位置,中心负压装置,调节负压在10-15cmH2O范围。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30-60分钟复查血气分析,于24,48小时复查胸片,了解气胸吸收情况。
2 结 果
本组例气胸治愈30例,因入院时合并严重休克或严重酸中毒(PH值6.91)放弃治疗2例,30-60分钟时血气分析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24h-72小时后胸腔气体均基本消失。夹管6 h后患儿病情稳定,经皮血氧饱和度后复查x线显示胸腔气体基本消失,2例夹管后气胸量有所增加,继续胸腔闭式引流后气胸痊愈。引流时间为1-7d。
3 讨 论
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泡过度通气,肺泡腔压力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间产生压力差及临近组织压迫,均可导致肺泡壁破裂而发生气漏,气体直接破入胸膜腔引起气胸。有肺源性疾病,如RDS或MAS时气胸及纵膈其中的危险性。而机械通气的应用更显著地增加了气胸可使患侧肺受压萎缩,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当纵膈受压时可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和循环障碍。纵膈气肿较少造成足够的张力而引起循环系统的改变,但气体可沿软组织进入颈部引起皮下气肿[1]。随着新生儿复苏时气管插管、球囊加压给氧和呼吸机的应用,医源性气胸也增多。新生儿气胸发生后,肺受压萎缩明显,同时静脉回流受阻,严重干扰气体交换和降低心排出量;若有纵隔移位时,更加重上述变化,是危及患儿生命的急症,必须立即采取降低胸内压的措施[2]。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少量积气、症状轻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对于大量积气应立即排气减压,张力性气胸采用闭式引流。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需做较大手术切口,置入大口径多孔导管,对患儿损伤大,容易引起感染、出血,且同时须外科协助;另外患儿胸壁薄,拔管后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容易漏气。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新生儿专用穿刺包,有文献报道应用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导尿管作为胸穿引流管,切口较前小,并发症相对少,但仍为外科切开引流,具有创伤性。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已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动静脉取血。本研究32例病人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30例痊愈出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32例中除1例因堵管反复穿刺造成穿刺点轻度感染,护理1天后感染很快控制。静脉留置针具组织相容性好,做静脉穿刺时对人体的损害甚微;留置针穿刺部位创面小,穿刺入胸腔后拔出针芯仅留柔软的胶管在胸腔内,避免了因金属针头晃动而导致肺内组织损伤,创伤小,安全性好,患儿恢复快;一次性输液器作为引流管,一方面取材方便,有利于紧急情况下的抢救,且价格便宜,而水封瓶更简便,每次只需用密闭无菌的输液瓶即可;此操作可在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整个操作过程仅需l0min左右即可完成,较简单,且无需使用局麻药,如有堵管现象,可反复穿刺,节省抢救时间,提高气胸患儿成活率。总之,这种替代装置,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是应用于新生儿气胸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装置。宜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晓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3.
[2] 周伟.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等特点与防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3):285-286,290.
[3] 李标,王正,李志光.等.新生儿气胸45例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