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
【摘要】 目的 探讨并总结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医院儿科诊断为肺炎的患儿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人。实验组采用间歇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雾化吸入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的时间较对照组短,患者的满意度高,且各项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起效快,且患者满意度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小儿肺炎;临床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一组患儿采用间歇超声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常规雾化吸入治疗,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医院儿科诊断为肺炎的患儿1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人。实验组采用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年龄2个月-13岁,平均年龄(6.4±5.3)岁。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年龄1个月-13岁,平均年龄(7.1±4.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合理的治疗,实验组给予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具体方法为:生理盐水30ml+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年龄给予合理的剂量,雾化吸入5min,间歇10min,间歇期给予拍背、翻身等辅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药物配比与实验组相同,持续约20min,直至药物全部吸入,而后再给予拍背、翻身等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吸入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两组治疗前后差异采用方差分析χ2检,以及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喘憋好转时间和排痰时间对比 见表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88.6%、75.7%,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的对比,见表2。
3 讨 论
肺炎小儿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住院治疗的小儿比较常见的死因。肺炎多由微生物感染引起,近年由于细菌的耐药以及以及儿童的免疫力较低,药物治疗疗效不是很理想。近来很多医院开展雾化吸入疗法,药物经雾化直接进入肺组织,在肺组织内药物浓度较高,且可以使痰液稀释,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润化气道,改善通气等。此法起效迅速,临床效果好。雾化吸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持续的雾化吸入,将药物一次完全吸入,而后进行拍背等物理辅助治疗;另一种方法为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即药物吸入和物理辅助治疗间隔进行。
本研究对比了间歇超声雾化吸入与常规的持续雾化吸入方法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为93.43%±7.42%,对照组的血氧饱和度为92.31%±3.7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较对照组短,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间歇超声雾化吸入使得肺泡内的氧分压较高,减低了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在间歇其,肺组织内的气体可以有较长的时间充分弥散,加以拍背、翻身等物理治疗,可以促进痰的排除。综上所述: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起效快,且患者满意度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文英.小儿雾化吸入不良依从性的分析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6):727.
[2] 于延玲,张风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4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14(4):272.
[3] 吴超雄.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24.
[4] 王义新.小儿肺炎诊治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5):40-41.
[5] 邓培琪,张春芝,周春香.145例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6):111.
[6] 彭军琴,向艳琳.利巴伟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