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雪平 楼松年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新高三的高考复习却早已拉开帷幕。俗话说的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高考物理中斩获好成绩,首先要总结高考的复习经验,只有了解了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才能总结高考还可能怎么考,才能明确备考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使高考复习省时省力,效果显著。对此,考生可以从两个途径入手。
一、依纲扣本,准确定位
高考考什么?主要依据是各地《教学指导意见》和每年1月左右出版的《考试说明》,这是高考的“法律条文”,针对这些指导性文件,考生应该做到“考什么,备什么”。复习时可以先参考上一届的《考试说明》,然后等明年1月份新的版本出来后,再作比较研究,找到异同点。
从各地的《考试说明》不难看出,高考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知识,二是能力。
1.知识要求
知识是以条目形式列出,并标出其考查难度,还有对一些考点作出特别说明,考生要逐条仔细研究这些条目,特别注意那些平时学过但却不考的内容。知道哪些不考往往更重要,不然盲目做题会导致浪费时间和精力。比如,2011年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中指出“不要求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多个物体(包括需要确定重心的链条、绳子、流体等)的问题”,这说明大量关于系统机械能守恒的问题均不要求。还要对比新旧《考试说明》,了解考查内容的“增”“改”“减”,有变化的内容往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比如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增加了“光电效应”并改动了“静电的防止与利用”的表述,在当年第15题和第16题中就有体现。
2.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主要有五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些能力要求,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提高这些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与提高。
比如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和适用条件,理解题给信息的意义、图象的意义(含表达),理解物理过程的时、空关系,比较相似概念、规律的异同。推理能力则要求重视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条件,想清楚其中的道理,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正确的推理,并且用规范、简明的语言将推理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明确什么是分析、综合,以及分析、综合的要点与策略。对于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表达、推理以及运算问题的结果。实验能力要求学会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学会基本实验方法,知道实验数据基本处理方法以及理解实验设计原则和思路。
3.再认教材,重塑知识
教材把《考试说明》的知识条目加以具体化。有不少考生认为,知识点教辅书上都有,只要看一看、抄一抄即可,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教辅书对知识只是简单罗列,是一种结论性的内容,缺少提出概念得出规律的过程,而这些内容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以考试说明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对照说明逐条阅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但对说明中提到的内容一定要全面了解。近几年,高考试题直接取材教材很多,虽然难度不大,但得分并不理想,比如:
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教材是所有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历年来高考命题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许多考题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境、新应用。
二、结合真题,解读考点
一个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其内涵与外延在高考题中是如何体现的?通过做高考真题我们能熟悉对某一个考点的出题类型、考查角度,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去掌握和理解各个知识点。
1.真题透视出高考的命题趋势
物理知识点很多很杂,哪些知识点更符合命题人的出题偏好?哪些重要结论一定要记住?哪些思维方法要掌握?我们没有能力和经验直接判断,只能通过做真题去探索、感知,真题就是他们命题思维最典型的反映,所以说历年真题是高考的风向标。我们可以通过做真题了解命题趋势,找准高考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向。在此,以2010年和2011年北京卷为例进行分析对比: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能量等重要知识是选择题的命题热点。进一步分析可知,北京理综卷物理选择题一般为八道题,光、原、振动与波、天体运动各一题,另外还有两道电学题。剩下两题涉及物理方法、物理思想或力学内容。实验题突出电学实验的考查力度,计算题主要是力与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碰撞(子弹打木块模型)等等。涉及的知识有运动学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通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可以对号入座,抓住复习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强化。2013年高考过后,大家就可以把2012年和2013年的考点进行对比分析。
2.真题展示了考题的命题方式
通过对考题的整体研究,我们明确了考题热点,还要进一步通过分析同一考点不同的命题者是如何进行考查的,熟悉高考命题思路和方式。只有领会了命题者的深层意图,才能在复习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我们还可以发现真题是高考命题的另一个重要发源地。许多推陈出新的试题不少都是改编于往年考过的题目,因为命题老师一般都是比较年长的专家教授,很有怀旧情结,衷情于以前考过的优秀试题。高考题中出现过一种有趣的周期性现象,即差不多十年左右会重来一次,其模型完全相同,甚至关键的解题步骤也完全一致。如:
例2:
题1(1996年高考填空第21题)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焦,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的功等于 8 焦,恒力乙做的功等于 24 焦。
虽然两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同,但两个问题的物理过程完全相同:研究对象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并返回到出发点,两个过程时间相等,并且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这两个问题的解题方法完全相同,所得到的基本结论也相同,即第二个过程的加速度是第一个过程加速度的3倍。
随着各地自主命题的推进,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多,而且周期越来越短,甚至出现去年某省考过的题,在适当“整型”后成了今年另一个省的考题。
三、练熟真题,提升能力
掌握高考的主动权,需要精炼高考真题,挑选的每套试题的结构及题量都要符合当地高考试题的命制要求,所以建议考生找那些信誉度好的出版社出版的适合本地的高考真题汇编、高考真题分章解析等等。另外,要慎选模拟试题。因为模拟题一般都是一位老师操刀,时间短任务重,各地模拟题均不同程度超纲或过难,加重学生负担,导向作用不佳。对“金题”“压题”也要谨慎,如果要做,建议考生做一些地区的联考卷,这些试卷相对科学规范,但最好的题还是高考真题。与其花大量时间去做模拟题,不如多花些时间重复做几遍真题。只有真题,才能真正考出能力,找出高考中的弱点。比如:
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圆周运动在天体中应用的基础题目,但描述行星运动规律图象的坐标用对数表示,却是考生没有练习过的。本题设问巧妙,既考查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对用图象描述行星遵从规律物理意义的理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在立足基本的同时,很好地考查了能力。解答这类问题,考生要从图象中获取信息,从提供的物理情境画出相对应的图象且能对图象变形或转换,根据图象展现的物理情境进行物理分析与计算。用数学表达式、图象描述物理规律,是培养高考学习物理素养的基本能力之一,考生在平时就应该通过做真题来加强对用简单数学语言描述物理情境和规律能力的训练。
高考说到底考的是“应试能力”,因此要想顺利通过高考,我们既要加强对历年高考真题中各类题型答题范例进行研究,借助解题模板,学习规范作答,又要比对参考答案,分析评卷细则,找准自己答题的缺陷和失分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抢分策略。由于真题是由专家命制,逻辑性强,科学应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因此,复习阶段更要精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演练,以便熟悉高考命题思路和方式,科学真实地检测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