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融“国十条”破解实体经济困境

2013-04-29 00:44张莫蔡颖
金融视点 2013年7期
关键词:盘活存量增量

张莫 蔡颖

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意见》围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将采取十项措施“盘活存量”,在八大重点领域“用好增量”。7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下一步我国将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逐步从试点阶段转为常规化,目前各项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重点: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指出,《意见》就是要“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盘活现有的存量,使存量通过调整变成需要的增量;另一方面明确增量的投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盘活存量”方面,具体包括十大措施:第一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主要是要通过再贴现、再贷款和差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整机制进行引导;二是创新外汇储备的应用,主要是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三是探索发行企业优先股;四是定向开展重组企业的并购贷款,并且适当延长并购贷款期限;五是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六是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主动消化吸收风险;七是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特别是把一些收益率比较稳定、期限比较长的优质贷款证券化,把存量变成新的增量;八是拓宽保险资金的应用化;九是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对接实体经济,让银行理财成为债权融资、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十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称,无论是采取措施让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存量贷款退出,还是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最终盘活存量的目的都是让存量资金流动起来,加快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过去一年能够流转两次,现在能够流转三次、四次,让这些资金去服务真正能够带来价值的企业和行业,才是盘活存量的最终目的。”

盘活存量与用好增量是相互关联的共同体,与盘活存量的目的一致,用好增量更强调增量的重点投向,使存量通过调整变成需要的增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量资金的重点投向包括:一是用于支柱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绿色生态等;二是用于过剩行业中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三是用于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性、创新性或者创业性的小微企业;四是用于现代化产业和农村新型金融主体;五是居民消费;六是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企业;七是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八是重大基础设施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

核心: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表示,“各方形成的共识是,这样一份文件对于助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很强的重要性,其主题是统筹金融资源,核心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目标是稳中求进,切实解决结构性矛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红线。”

广东银监局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从宏观经济形势和银行流动性看,当前是调结构的最佳时期。这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从货币政策上看,既不是从紧也不是放宽,真正的目的在于调结构。过去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是条条见金钱,这次是款款调结构,实际上是要把资金逼入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目前我国确实到了一个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时期,需要改变以货币政策调整等短期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倾向,跳出过去“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圈子,转而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全面理顺和系统规划。《意见》对未来的发展改革规划做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整合理顺,并提出很多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准则,明确了牵头负责部门,进步意义重大,而最主要的意义还在于“风向标”的导向作用。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倪金节对《意见》的解读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基本可以确认为今后货币资金要重点扶持的领域,而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两高一剩”领域,将会进一步加大淘汰的力度,他们的融资难度或会加大。与此同时,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存量资金主要在金融活动中流转,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转”,资金没有进到实体经济中来。《意见》目前来说还是导向性的,《意见》发挥多大的作用需要看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有没有实际的政策出台。调结构需要更多结构性的政策,不仅仅需要调整金融政策,还需要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互动。

着力:

支持现代农业和小微企业

在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透露,今年将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同时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大中型农机具抵押贷款试点。将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并支持农业银行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域“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省份范围。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孙国峰指出,将对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继续实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2个、5.5个、6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资产规模比较小、涉农贷款比例比较高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上述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同时,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比例经考核达标的机构,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针对未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黄毅指出将推出包括十个方面的具体新措施,一是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二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空间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三是试点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四是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五是适度放开小额外保内贷业务;六是适当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七是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鼓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或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八是金融机构延伸网点、下沉服务;九是支持小微企业信息整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十是完善金融服务定价管理机制,严格执行信贷“七不准”和收费“四公开”规定。

据介绍,目前小微企业的贷款达到16万亿,占整个中国信贷市场贷款总量的22%左右。在全国5100万家小微企业中,有1000多万家能够获得贷款,2400万家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占整个小微企业的47%。

多途径破题实体经济困境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破解“融资难”

从当前企业的融资状况看,一方面大型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大量占用了金融资源,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难”状况并未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近期,银行体系内资金成本上升被许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使得实体经济的可贷资金愈发有限,给“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

针对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问题,《意见》明确,将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适度放开小额外保内贷业务,扩大小微企业境内融资来源。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小微企业信息整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当前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候,把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工作从试点阶段逐渐转为常态化,可以为商业银行盘活存量创造一个重要的出口,就可以更好的利用市场潜力,来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表示。

他表示,当商业银行把一部分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就可以腾挪出更多的信贷空间,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企业就可以获得更好的金融支持。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的成员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在现行制度框架下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助力“调结构”

目前,增长较快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并没有对相关行业产生显著拉动作用,在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扩张的社会融资主要涌入房地产业和对利率不敏感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导致实际融资成本较高,反而对制造业部门构成挤压,而小企业所受到的挤压尤为严重。这意味着,国内的经济结构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对于经济结构调整,《意见》指出,金融促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转型和调整,必须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一方面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杨家才表示,未来要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对接实体经济,让银行理财成为债权融资、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债券市场创新,扩展融资渠道,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谢多表示,“2013年1至5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了3.75万亿,同比增长38%,目前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比重已经从2002年的1.8%上升到今年5月末的18.4%。”

《意见》还表明,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扩大公司(企业)债、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规范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品创新,促进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央行研究局研究员邹平座表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将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力量,启动资本市场才能迅速解决小企业信用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把高端的生产力要素迅速传导到实体经济。”

(三)外汇改革提速支持企业“走出去”

在外汇改革方面,《意见》指出,要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用汇主体提供融资支持。

《意见》还明确提出,要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与此同时,逐步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央行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4万亿美元。如何利用好这部分存量,并利用其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去”也成为下一步政策的要点之一。“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是这几年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些年这方面业务发展也非常迅猛。”谢多说,“今年1至5月份全国经常项目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达到1.7万亿。下一步要研究要增加境外人民币的流动性,研究如何推动进一步拓宽人民币流出的渠道。”

谢多强调,要开始研究推动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在初期,要研究考虑将个体工商户工资薪酬、旅游、留学等经常项目下的个人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纳入到规范化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过去我们很多经常项目支付也是自由的,但主要是以美元支付,现在研究这部分怎样进行人民币跨境支付。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目前已经在义乌试点起步,下一步考虑向全国推广。”

猜你喜欢
盘活存量增量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五侨联动”盘活 社区侨务出新
还得靠国庆档盘活 2019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价增量减”型应用题点拨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基于均衡增量近邻查询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腐败存量
德州仪器(TI)发布了一对32位增量-累加模数转换器(ADC):ADS1262和ADS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