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良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目前,各界普遍期待设立民营银行,以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增长。
设立民营银行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大中型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还比较缓慢,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在此之际,民营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改善金融竞争生态,增加金融服务供给,缓解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健康的银行体系应该是有层次的,服务范围更广阔,产品更具差异化。民营银行的加入可以丰富银行业的产权结构,激活行业竞争,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首先,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吸收民营资本可以充分调动民间的创新精神,提高金融中介的竞争力和服务效率。同时,由于民营银行资本来源性质和可观社会规模以及“接地气”的特性,可以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支持实体经济的繁荣。民营资本产权清晰,其进入银行业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股权资本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民营资本的参与有利于强化现有竞争,提高服务效率,给整个经济带来持久旺盛的活力。
其次,有利于提供差异化的特色服务。总体来看,目前的银行体系对大中型企业融资更为有利,而为小微企业贷款的动力不足,小微企业面临着比较突出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合格的抵质押品缺乏、风险大且成本高问题,造成融资需求无法通过正规融资渠道得以满足,被迫转向所谓的非正规金融渠道。大量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游资又成为潜在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导火索。
民营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方面具有天然的草根优势,其资产规模小、经营灵活,而且股东也多为当地的企业和自然人,熟悉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传递效率高,系统性降低信息识别成本,克服了中小微企业常常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财务不透明、风险不确定等难题,从而能够长期、稳健、高效地为中小微企业服务。
再次,有助于拓展民间资本投资的渠道。民间资本充足,投资欲望强烈,但没有比较合适的投资渠道,设立民营银行可为民间资金开辟较好的投资渠道。引导民资从地下进入到正规金融领域,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吸收丰富的民间资本,将之转化为投资,实现民间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的障碍
从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商业银行法》、《金融机构管理规定》、《商业银行市场准人操作规程》、《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对于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并没有任何歧视性限制。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途径主要有参与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革、在二级市场购买商业银行股票以及发起设立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定条件的银行作为主发起行和唯一大股东)等。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规模正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资本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为41%和54%。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90%,其中,村镇银行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为73.3%。有些地区更为特殊,比如浙江,截至2012年底,辖内164家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股本占比高达87.81%,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占比分别达到94.55%、83.17%和76.48%,有两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民间资本100%持股。
虽然法律上没有禁止民间资金进入银行业,但还是存在一些障碍。例如,《意见》将银行的持股比例降低到15%及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股东各方可以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这个过程不够透明,可操作性也较差。这里主要考虑的是:银行与大众密切相关,具有比较特殊的风险,因此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一个典型例子,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其成立于1993年,经过20年的发展,该行从最初的7个人、100万元注册资本,发展成为一家拥有5000多名员工,资本净额为51亿元的商业银行。这家银行也曾经历过挤提、网点客户遭遇抢劫等困难时期。取得今天的进步来之不易,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体制问题,民营银行地位有待清晰。
国外设立民营银行的经验
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美国的银行按照规模大体分为:跨国银行,资产规模通常超过100亿美元,业务范围遍及全球;全国性银行,业务范围遍及全国;超级区域性银行,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开展广阔的金融业务;区域性银行,通常具有中等规模;社区银行,规模较小,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其中,社区银行在美国银行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占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低于11%,但其向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却占到全行业的40%。金融海啸后,美国社区银行因为资产相对安全,也引发了部分存款从超级大银行向社区银行转移的趋势。
政策支持是促进社区银行前期发展的基础。1927年的《麦克弗法案》禁止银行业跨州设立分支机构。政府管制隔离了地域竞争、产品竞争和价格竞争,使社区银行享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为社区银行大规模的孕育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1977年美国颁布了《社区再投资法》,鼓励金融机构对于经济不发达的特定社区开展金融活动,政府还出面帮助创建社区银行和建立管理体系。美国还规定对社区银行免征各种税赋,无需交存款准备金,可参照市场利率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等特殊政策。
差异性定位是社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美国的大型银行与区域性银行、社区中小银行之间的定位差异明显。第一,以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为主。大型银行,如摩根大通、花旗、美洲等,在公司客户上更多集中于大公司和机构以及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在个人客户上更多集中于高端个人以及具有更加综合需求的个人;而区域性银行更多集中于中间市场公司机构客户;社区银行更多集中于当地小企业及普通个人客户。第二,经营模式差异。社区银行信贷员在为社区客户发放贷款时不仅会考虑财务报表等硬信息,而且会考虑客户家庭背景、综合素养等软信息,因此,社区银行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的灵活性较高。大型银行从事更多非信贷类业务,例如证券托管、资产管理、证券化以及更加综合化的业务;而区域性和社区银行更多以信贷类业务为主,例如房贷,利差收入占比更大,产品组合相对单一。
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比较完善的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是社区银行风险防范的核心。由于社区银行客户的高风险性,为了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美国监管机构对其采取了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在尽量减少社区银行成本的基础上,掌握社区银行的动向,减少风险。美国社区银行的监管体系是以社区银行内部控制为基础,以政府相关部门的专职监管为核心,以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为依托,以中介组织的社会监督为补充。在政府监管上,州特许社区银行要受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州政府的金融监管。联邦特许社区银行不但要受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州政府的金融监管,同时还要受到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的金融监管。
美国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并随即对当时全美9900家独立注册的银行和储蓄机构提出了半强制性的参加存款保险的要求。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增强客户对社区银行的信心,有利于维护社区银行的公信力;美国社区银行的监管以社区银行内部控制为基础,以政府相关部门的专职监管为核心,以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为依托,以中介组织的社会监督为补充,这种监管模式有利于发挥各方的积极性,避免监管漏洞的发生。
正确定位民营银行
我国比较理想的银行业结构可以有四个层次:一是坚持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地位(以工农中建交银行为主,资产占比40%-50%),发展为国内或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银行,但要强调市场化、差异化的特色定位,并选择性支持、培育世界水平的大型跨国银行;二是国内跨区域发展的中型银行(以股份制银行为主,资产占比20%左右),引导其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相匹配,重点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和城镇居民;三是县域及农村本地社区银行,以小微企业、城乡居民和社区金融服务为特色(资产占比20%左右),提供全口径的服务;四是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以及提供某类专业特色业务(如服务公用事业、在华外国居民或企业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占比10%-20%)。
民营银行应该属于第三个层次,比较适合的定位是走社区银行之路。社区银行是以居民社区为依托,在城乡一定的人群居住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当地居民或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个性化较强的金融服务的小型银行类金融机构。
设立民营银行应坚持
循序渐进,地区试点
可以采取渐进有序的方式,初期可以选择民间资本发达地区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再对相关监管管理做出适当调整。具体操作方式为:首先选择部分经营业绩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社会知名度较高、信誉良好的企业或资本持有人作为社区银行的“发起人”,组织、鼓励和引导市辖内具有一定规模民间非正规金融资本参与,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分散股权,明晰权责,将民间非正规的金融资本导入正规的金融体系。也可考虑将现有的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等转制建立。
设立民营银行
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在设立民营银行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一是有一个较高的准入门槛。要对民间资本的股东资质设立较高的准入标准,使其能够自担风险,如资本金要求,高管要有多少年的金融从业经验,主要的资本出资方要有从事多少年以上的金融相关行业的经历等。准入标准可以要求高一些,但也要注意,要透明且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让民营银行“无门而入”。
二是立足服务实体经济,为民营银行确立适当的业务范围需设限。民营银行要与大中型银行提供的服务形成互补,应关注小微企业和个人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避免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信用社现象。当时,相当一部分城市信用社在经营活动中,背离了合作制原则和为广大中小企业及居民服务的宗旨,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不规范,经营水平低下,不良资产比例高,抗御风险能力差,形成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三是民营银行要采取全新的服务理念。专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资金运用、企业管理、金融理财、外源融资、增资扩股、政策法规、市场咨询等力所能及的中介咨询服务。突破传统的贷前审查、贷后检查的工作路径,与中小微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小企业的贴心人。民营银行既要注意开展基于传统网点实体店面的客户服务,同时,将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电子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电子金融服务,以较低的成本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服务。
四是优化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民间资本有其特定优势,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性。其业务种类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盲目逐利;内控较弱等。这就要求监管层优化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对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上实行差异化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估体系,确保民营银行的稳定性.
五是退出有保障。现有的银行体系都以国家信用作为隐性担保,未来需要通过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保持民营机构的平稳运行。也可借鉴台湾经验,在股权结构中引入无限责任。
(作者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