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军
摘要:兴仁镇枸杞种植生产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收益也在不断的增涨,同时,枸杞黑果病对枸杞正常种植生产作业的风险影响也一直存在。本文将通过对枸杞黑果病发生规律的具体了解分析,探讨研究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枸杞黑果病 规律 防治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S435.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39-02
卫生部将枸杞子列为“药食两用”品种。枸杞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林业、观赏、食用、价值。枸杞子有着庞大的供求市场。枸杞黑果病是枸杞炭疽病的俗称,是枸杞主要病害之一。枸杞黑果病在我国多数枸杞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很多地方连年发生,轻者减产减收,重者颗粒无收。给枸杞种植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找出一条科学有效的枸杞黑果病防治之路迫在眉睫。
1 枸杞黑果病发生规律
1.1 枸杞黑果病病原菌特性
经由北京农业大学分离鉴定,枸杞黑果病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秋壳孢目,小丛壳属的围小丛壳,田间自然条件下未发现;病原菌无性世代为知菌类的黑盘孢目,盘长孢属的胶孢炭疽菌。
1.2 枸杞黑果病的发病过程
研究表明,枸杞黑果病的危害枸杞叶、花、花蕾和嫩枝,主要危害果实。枸杞叶染病一般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渐成半圆或近圆黄褐色到黑色的轮纹状坏死斑,在一定气候条件如天气潮湿的情况下,病斑表面将产生粉红色到橘红色的黏稠病菌分生孢子堆,到后期,整个病叶变成黑褐色;枸杞花染病后,花瓣出现黑斑,导致花冠脱落或直接不能结果;花蕾染病后,出现小黑斑,较严重的情况会出现黑蕾,不能开放;嫩枝染病多出现黑斑或小黑点。红果染病,过时表面多为黑色小点,青果和黄果染病,一般是在果实表面出现黑色网状纹或小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黑色斑纹或斑点的会不断扩大,病果全部或部分变黑坏死,干缩湿腐,在一定气候条件如天气潮湿的情况下,病果表面产生橘红色黏稠小点,与其他好果接触混在一起,会导致好果发病。
1.3 枸杞黑果病的传播途径
①黑果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越冬,成为田间侵染的来源。②黑果病菌从枸杞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③通过害虫侵蚀携带传播。④黑果病原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潜育期长短由地区和气候决定。⑤黑果病分生孢子借由雨水,风和人的作业进行传播。
小结:由以上几点可见,枸杞黑果病病原菌的萌发、侵染、扩散都与气候条件有关,枸杞病的传播和发病主导因素是降雨量和湿度。在枸杞花果期,温度和降雨量对病害的发生、传播蔓延起主导作用,湿度则起着促进的作用,降雨量多少,气象温湿度大小,决定了枸杞黑果病发病和传播蔓延的病害程度和范围广度。田间病害萌发的时间段是7月中旬到8月下旬,决定田间病害流行的程度主要因素又是是降雨量和相对气象湿度。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下枸杞黑果病发生的病原菌传播和发病过程有各自的特性和规律。
2 枸杞黑果病的防治技术
了解和研究了枸杞黑果病的发生规律之后,在枸杞种植生产中就能对枸杞黑果病进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1)根据黑果病病菌在病果中越冬的规律,在冬前彻底清除收集树上树下病果,集中到园外烧毁或深埋。在枸杞田间进行翻地作业,进一步保证地表无裸露残果病果存在。这对控制和减少黑果病病源有重要作用。
(2)气候条件是黑果病的主导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黑果病病菌潜伏特性,在黑果病病害萌发期就及时喷药控制,在病害发生初期和盛行期定时喷药,在雨前看天气预报提前喷药、雨后4小时就下地做好24小时喷药。条理清晰的有效,经济控制枸杞黑果病。
(3)化学防治:①室内田间杀菌剂防治,以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和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的喷雾。②复方百菌清防治;③1.5%的噻霉酮核苷酸水剂,600-800倍液进行喷雾。④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58%甲霜灵·锰锌等五种杀菌剂;⑤利用柑桔叶炭疽菌,红麻炭疽菌诱导枸杞对炭疽病的抗性。⑥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进行喷雾。⑦丙环唑2000-2500倍液进行喷雾。⑧丙脘米3000倍液进行喷雾。⑨烯唑醇: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
(4)提升枸杞栽培管理技术。①适宜的种植期:遵循在保证霜前成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品种内在潜力,充分利用有效生育期和地力的原则。②田间管理控制:a.种植作物质量控制;b.施肥控制;c.追肥控制;d.铲耘控制。③种植基本苗的确定:基本苗的多寡是影响种植产量的重要因素。
小结:枸杞黑果病的防治技术和方法不该强调单一药物效用,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在加强枸杞栽培管理,合理科学种植的基础上,再辅以药物治疗防护控制的措施,有效防治枸杞黑果病的发生。
3 枸杞黑果病防治工作问题及方向
当前,对于枸杞黑果病的研究防治取得了较大成绩,在黑果病病原菌的特性,传播途径,发病规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还是存在的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3.1 枸杞黑果病防治工作问题
3.1.1 病原物不确定
国内普遍认为胶孢炭疽菌为枸杞黑果病的病原菌,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黑果病是由复合侵染所致。确证黑果病致病菌才能有效开展黑果病防治工作。而确证黑果病致病菌需要找到正确统一的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和鉴定方案。
3.1.2 缺乏对枸杞黑果病原菌与枸杞互作了解
枸杞病原菌的侵染方式还不明确,对枸杞病原菌和枸杞互作过程缺乏了解。具体了解枸杞黑果病病原与枸杞的互作过程对抗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3.2 枸杞黑果病防治工作方向
①加快抗枸杞黑果病优良枸杞品种的选育和种植资源筛选工作。②尽快建立一套准确统一的枸杞抗病性鉴定方法及黑果病评价体系。③制定科学发达的枸杞种植管理方案。
4 结语
我国枸杞种植的生产和供求市场规模庞大,创造的经济效益高,牵扯面广。而枸杞黑果病作为枸杞生产风险严重威胁着枸杞种植生产的平稳进行和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有着不良影响。在深入分析鉴定枸杞黑果病致病原因和规律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气象条件,采用综合性的枸杞黑果病防治措施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彦龙,张文华,刘静.枸杞黑果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探[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108-111.
[2]赵怡红,吴晓燕,杜玉宁.四种杀菌剂对枸杞黑果病的防治效果[J].农药,2004,43(7):329-330.
[3]唐慧锋,赵世华,谢施讳,胡忠庆,王少东.枸杞黑果病发生规律初报[J].山西果树,2004(1):16-17.
[4]唐慧锋,赵世华,谢施祎,胡忠庆,王少东.不同药剂对枸杞黑果病的防效试验[J].落叶果树,2004,36(2):57-58.
[5]任月萍.枸杞黑果病研究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1989(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