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玲 陈绪华 江一飞
摘要:很多实验室在执行国标GB 5413.16-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方法时,发现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检测结果不理想,实验难以成功。我们在反复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理想的线性结果,并准确地实现了样品的测量。
关键词:标准曲线 测量数据
中图分类号:TS2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07-03
(1)测定培养基品牌青岛海博,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改善菌悬液的透光率T=(72%-75%),本底降低3倍,蒸馏水做处理(每100mL中加入0.5g抗坏血酸),培养时间t=16.5h,调整标准曲线的浓度(缩减了两个浓度的标准点,0.15ng和0.25ng),在本底以及培养时间(参考《奶粉中叶酸的测定时曲线没有线性的可能因素分析》中4培养时间要适度)加以控制的情况下,取得曲线正生长。实验测量数据如表1。
以S2作为0点,线性方程:Y=10.501X-0.7897 R2=0.9913
(2)在标准曲线出现正生长的实验条件下,标准曲线浓度按标准要求再次实验。菌悬液的透光率T=(72%-75%),蒸馏水做处理(每100mL中加入0.5g抗坏血酸),本底降低3倍,培养时间t=17h,本底及培养时间加以控制,实验获得的测量数据如表2。
线性方程:Y=6.2477X-0.7418 R2=0.9953通过实验2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能够满足实验要求的标准曲线,实验1以S1作为参照管,实验2是按照标准方法规定的S2作为参照管。吸光度值的差异:由于菌悬液浓度的不绝对一致,及培养时间的等长。
按标准GB 5413.16-2010通过后续多次带样实验,因带样测量后,样品管的生长无梯度出现。及以上实验仅能够满足线性生长要求,无法完成样品测量,考虑更换培养基再次实验。
(3)在实验1、2的基础上,更换测定培养基,培养基品牌美国BD,菌悬液的透光率T=(72%-75%),蒸馏水做处理(每100mL中加入0.5g抗坏血酸),培养时间t=17h,实验获得理想的标准曲线线性测量数据如表3。
线性方程:Y=1.4948X-0.0199 R2=0.9960 实验3得到较理想的标准曲线,且正增长梯度明显,培养基不降低本底,接种空白生长量很小,故无需考虑本底对曲线的影响。
(4)在实验3的情况下,进行带样测量实验,称取样品1#4.3216g、2#4.4373g,按标准进行处理测定,同时测回收率(使用1#样品Y1中加入1mL浓度为0.1ug/mL的标准叶酸盐)曲线测量数据结果如表4。
线性方程:Y=1.5406X+0.0123 R2=0.9999
(5)样品、空白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如表5。
回收率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如表6。
1#样品测定结果计算:
X1(ug/100g)=[(0.1340+0.1227+0.1154+0.1104)/4-0.0165]×100×100×5×100÷1000÷4.3216=120.5
2#样品测定结果计算:
X2(ug/100g)=[(0.1237+0.1261+0.1184+0.1146)/4-0.0165]×100×100×5×100÷1000÷4.4373=117.4
已知1#和2#为平行测定样品,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为3.1,低于相对测量平均值10%的11.9,即测量结果有效。
加标分析:标准叶酸回收率X(%)=[(0.2429-0.1340)-0.0165]/0.1×100=92.4满足线性回收测定要求。
6 结语
通过实验的不断尝试和努力,经过长时间和多次的实验摸索,应用国标GB 5413.16-2010在相关实验条件加以控制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奶粉中叶酸的测定。理想的标准曲线,实现样品测量,测定加标回收率,最终确定该方法可以实现奶粉样品中叶酸的测量。
参考文献
[1]江一飞,刘恒,韩淑君.奶粉中叶酸的测定时曲线没有线性的可能性因素分析.生物技术世界,2012,12(61)22-24.
[2]GB 5413.16-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