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上海 转型升级跨入3.0时代

2013-04-29 18:26李燕
上海信息化 2013年7期
关键词:金桥开发区园区

李燕

近年来,上海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上海服务”和“上海智造”的新概念,高科技产业园区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感知上海,走近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桥头堡”——金桥开发区——其“加工1.0版→制造2.0版→智造3.0版”的实践历程,鲜活地折射出上海近年来创新转型的经济发展脉络,成为“上海智造3.0”的最佳展示舞台。

2013年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了《迎接新一轮产业变革,推动上海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组,联合各方专家力量,结合新一轮产业变革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发达国家经验做法,为上海未来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戴海波指出:上海经济正处于产业创新转型的关键阶段,应当及早感触到新产业革命的脉动,主动谋划,超前布局,争取在先进制造业高端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产业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产业园区在这一过程中将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

作为上海市经济发展引擎、沪上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金桥开发区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作为近年来的新发展主题,从最开始的“以出口加工为导向”,到“逐步确立制造业重点开发区地位”,再到如今“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成功实现了“加工1.0版→制造2.0版→智造3.0版”的产业结构转变,成为上海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典型缩影。

产业转型升级3.0版

2013年6月,随着“感知上海”采访调研活动走进金桥园区,上海高新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一轮发展展现在人们面前。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于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7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上海金桥现代科技园区并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

2005年,金桥开发区提出了“二次开发”的理念,进而率先推进“优二进三”的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即优化提升制造业能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海金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幼林表示:“金桥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3.0版主要体现在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实现从单一制造业到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二元复合发展的转变,实现从向制造环节降成本到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重构要效益的新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金桥开发区历年来累计引进项目17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7.4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93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506亿元,上缴税收1710亿元,经济规模约占浦东新区的1/4、上海市的1/15。

2012年,金桥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87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现代家电、生物医药及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产值高达1666.39亿元,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88.3%。目前,开发区正根据上海市和浦东新区产业发展导向,在“十二五”期间巩固提高两大传统优势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信息通信产业(ICT产业),并在此基础上优先发展“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即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网络文化、研发设计产业,积极打造金桥总部经济园、工业设计园,推进金桥服务外包基地、网络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规划至2015年,金桥将形成三个千亿级产业,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信息通信产业(ICT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大五百亿级产业,即现代家电产业、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推进园区加快实现从追求产值向追求质量效益、科技含量、生态低碳,从集中发展传统制造业向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和加速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双引擎、双支柱”发展,从单一制造业园区向综合性“产业新城”的三大转变。

提高行政效率是园区3.0建设的关键。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亚曾表示:包括土地出让审批权在内的13类20项行政审批权将逐步下放到张江、金桥这样条件较成熟的园区进行试点。同时,国家有三项重大财税政策落户张江高新区。

李幼林介绍:“2012年底,金桥管委会有一个在地铁上盖大型人才公寓的项目,从拿到土地到证照齐全开工只有短短3个月。”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主任侯劲坦言,放权让行政效率更高,社会运转成本下降。统计显示,近年来金桥园规划类事项的平均审批时间是市级法定时间的四分之一、浦东新区的二分之一;环保类事项审批时间占市级的三分之一、浦东新区的三分之二;建设类项目审批时间占市级的七分之一、浦东新区的三分之一。

完善的园区离不开宜居的生活配套,而适宜的人居环境也是“智造3.0版”的必备条件。谈起金桥的代表社区,碧云国际无疑大名鼎鼎。2013年4月,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场考查和专家评审,金桥碧云国际社区获得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据介绍,位于金桥开发区西部的碧云国际社区是按浦东新区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社区的发展要求和功能定位建设的新型国际社区,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社区取意宋朝文学家范仲淹《苏幕遮》一词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意境,于1993年通过规划审批,开始分期建设发展。

金桥开发区坚持高精细分类分层管理和服务,为国际化社区的优良生活品质提供了可靠保障。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碧云国际社区已成为公认的宜家宜业地标式国际社区,也创建引领了“产城融合”的新典范。

时至今日,金桥开发区已逐步发展成为产业转型成效明显、社区建设日益成熟、文化品牌独具特色的产城融合区。据金桥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产业园区和碧云社区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产业园区的发展在提供高质量就业选择的同时,为社区带来了稳定的居住人群,成为“安居”先导;而碧云社区的建设在提供良好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为产业园区提供了良好生活配套,成为“乐业”保障。目前,金桥管委会正研究确立、并大力推进《“美丽金桥我的家”三年行动计划》,将站在未来二十年发展的目标定位上实施系统工程,进一步深化产城融合建设。

转型阵痛后的红利释放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对金桥开发区而言,产业转型在新形势下同样能带来最大的红利。金桥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转型,实质上就是产业领域的一场变革,既是企业生产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换代的一场自我革命,也是开发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管理效益的一场自我革命。”

转型有阵痛,金桥开发区也不例外。2011年金桥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历史最高峰值2097亿元,2012年却直线下降到1887亿元,不升反降,其中固然有统计口径调整造成工业产值减少的原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金桥开发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局部阵痛,

而这其中既有企业的主动而为,也有开发区的因势利导。

2009年,某外资制造类企业将其生产厂搬迁至西部某省,但将其中国区总部留在了金桥。2010年,尽管一年要损失十几亿产值,但某外资代工类企业还是被动员搬迁到祝桥工业区去了……

在活生生的案例背后,人们不难发现:金桥开发区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不仅仅是工业产值的下滑,还有居高不下的劳资纠纷。金桥开发区工会联合会负责人介绍:“开发区近年来出现的劳资纠纷大多是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

不过,风雨过后见彩虹,经历了转型阵痛后的金桥也开始逐渐尝到甜头。与工业产值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开发区营业总收入在2012年达到4955亿元,涨幅超过30%,其中二产、三产结构比由五年前的9:1调整为6:4,基本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二元驱动的转型发展新格局,这种复合优势是其他区域所无法复制的。

2012年,金桥开发区实现利润总额313.2亿元,占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4.7%,税金总额267.3亿元,占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税金总额的16.3%。金桥开发区吸纳的就业人口也由五年前的12万人增加到近16万人,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有就业的增长。

与此同时,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现代家电、生物医药及食品四大行业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企业。

总部位于金桥开发区的联芯科技有限公司是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自2008年成立至今,受益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宏观政策,同时在园区配套、科研及产业化扶持等方面得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和金桥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帮助,快速实现了技术突破及产业升级。近年来,联芯科技获得了2010—2011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工作杰出贡献集体,第十一届、第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11年度第六届“中国芯”最佳市场表现奖,2011年度、2012年度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12年度最佳中国IC设计公司奖等多项殊荣。

上海医药直属企业上海信谊药厂也是伴随园区度过转型阵痛的典型企业之一。据介绍,“信谊”品牌始创于1916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民族化学制药企业之一。而目前,信谊药厂是中国化学制药企业产品最多、剂型最全的产业实体之一,拥有产品批文1114个,涉及14个治疗领域,覆盖16种剂型,有3个国家一类新药品种,其中“培菲康”是国家一类生物制品,已获得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专利。其品牌的发展,与金桥开发区管委会良好的服务理念和切实的服务举措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人们展示着:开发区重点企业正在向“微笑曲线” 价值链的前后端延伸,开发区主导产业向集群化产业链方向发展,这是金桥产业布局的一大特色。

和以通用汽车、联合汽车电子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一样,金桥开发区中的上海贝尔、华为、华虹NEC、联芯科技、中微半导体、禹华通信等一批处于产业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引领、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承担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集成电路重大专项、核高基等系列重大创新战略项目,发展成为上海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涵盖了通信设备企业、终端设计制造企业、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企业、测试仪表制造企业、软件系统企业以及通信内容提供商等全产业链,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2013年4月12日召开的“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表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制造的关键。”而作为上海第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金桥园区已经集聚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350多家,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2092亿元,同比增长220%,从业人员近3万人,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占新引进项目的67.5%,投资金额占到73.2%,成为金桥开发区打造“智造产业”的强力支撑。

对外开放带来持续红利

在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对金桥园区“情有独钟”,在金桥投资“梅开二度”、“梅开三度”乃至“梅开四度”、“梅开五度”。

刚刚过去的三月份,日本欧姆龙公司第四期项目在金桥开发区南区破土动工,瑞典沃尔沃建筑设备集团决定向地处金桥开发区的中国总部增资1.5亿元。接连不断的对外开放为金桥开发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金桥开发区开发建设二十多年来,累计引进项目1770个,累计引进投资218.4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195.4亿美元。

目前,56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金桥投资了107个项目,金桥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拿出一张落户金桥的世界品牌图,那些人们熟知的世界知名企业一目了然:GM、HP、 Alcatel-Lucent、华虹NEC、VOLVO、Parker、RICOH、CORNING、ABB、Bayer、FESTO、Coca Cola、 Nestle、Dumex、LG、SONY、SHARP、HITACHI、TOSHIBA、GOTO、OMRON……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金桥开发区还吸引了54家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43%,新产品产值超过50%。

通用汽车是金桥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代表型企业。2013年上海车展上,通用汽车不仅带来了最新开发的凯迪拉克品牌概念车及别克、雪佛兰等量产新车,还推出了上海通用赛欧SPRINGO纯电动轿车。

不难发现,通用还是那个通用,但今天的通用似乎又不仅仅是原来那个通用——这个汽车行业“巨无霸”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通用亚太营运总部落户了,通用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了,通用销售中心落户了……通用已由原来的“整车厂”,变身为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展示、结算、决策等功能于一身的“全配龙”。

无独有偶,成立于1984年的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高科技和通信领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第一家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拥有强大的本土实力和广泛的全球资源。公司落户金桥开发区后,园区良好的配套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完善的产业政策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化通信产品研发制造企业之一,是中国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更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及通信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没有开放,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开发区。众所周知,金桥开发区是伴随浦东的开发开放而生,开放是其生命基因,也是其持续发展的红利来源。从1990年开发建设以来,金桥开发区正是在对外开放的国策中聚集区域功能,依托开发开放的红利效应积累起持续发展的能量,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节点、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桥梁、上海先进制造的重要基地、浦东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板块。

猜你喜欢
金桥开发区园区
金桥月历
金桥月历
金桥月历
金桥月历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