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历史教学模式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013-04-29 17:07胡家植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新课改

胡家植

在现代文明已经进入繁花齐开的21世纪,承载着民族未来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百花盛开,我们在这股馥郁花香中也迎来了新的教学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改革,把这种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高中历史的教育中就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它的特点,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在课堂中的历史教育中积极反思,正视问题并努力寻求对策,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同新课改下的历史教育相比较,传统的历史教育的诟病也就日趋凸显,长期以来,传统的历史教育教学已经有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即“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法。在这样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专注投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不知所云。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必然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改变课堂的传统教学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现在很多学校多在探索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材料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学案”教学法、辩论法等新式教学方法。

对比传统历史的课程,新课改下对历史教育有很大的期然。新课改要求新的历史课程突破以往历史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历史教学体系,新的历史课改不苛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这无疑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主动养成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习惯,也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不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某些教育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某一专业的历史知识。

新课改下的历史课程要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课程目标的创新,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标准的创新,注重学生体验和知识,改变过去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和强调注重课本知识的情况,学习方法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变以及课程管理的创新。细观这八个特点,我们可以看见新课改下的历史课程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精神养成,改变了过去教师以往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具有主动学习态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和简单反应,强调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以构建智能和人生意义的活动。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新课改也在课程本身的结构上有重大的突破,改变了注重学科本位的传统意识,更加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也重新制定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的课程标准。

在这种标准和课程结构的推动下,也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注重和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精选未来发展必备的知识,这些都改变了过去一位的强调学生的固有的接受学习,机械性训练的现状,关注和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积极探索,提倡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课程评价的改革也从注重结果变为了重过程,侧重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课程管理的不断创新也体现在从过去过于集中管理,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历史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素养,具有强烈的亲切感,为促进人的生命整体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服务,努力实现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营造和谐氛围,以激发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较强上网知识整合能力,树立宏观的历史观念。

在课改初期,传统的历史教育在课程理念和课程方法以及课程设置上和新课改理念处于相对格格不入的现状是必然的,可能会面临很多的不适应,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全面认识到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这是在课改初期我们需要对历史教育的现状做出的思考,具体问题有三。

第一、初高中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改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的是专题形式,而这都是应该建立在学生掌握基本通史基础之上,但是普遍的初中历史受到不受重视,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的教师,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这就决定了学生即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沉重的升学压力下,重理轻文的思想和现象愈发的严重这样就会导致重理轻文的教学管理机制,加上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是新课程实施者在历史新课改初期所始料不及的。

第二、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对历史的借鉴。(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的环境和提供自学的所需要的资料的介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第三、历史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新课标采用的是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其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和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具有很大的不可把握性,如果知识的系统性不够要给学生培养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大的障碍。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深度,难度问题也会因为整个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加大加深。

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继续不断深化和贯穿新课程理念,采取适当的实施策略,做到反思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进步。

第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适时的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要指导学生学,满足学生学,更要引导学生学,更不能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的展示和发挥。

第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投身新课程的改革我们还在路上,在艰难中求索,在两难中抉择,只有看清问题,才能坚定地渐进的方向,我们只能在充满矛盾现实中寻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 魏星.新课改形势下对历史教育的反思.《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辽宁 2008年第二期

[2] 李洪.传统历史教育的现状和新课改下的历史教育的对比. 《河南大学教育学院院报》 2012年 五月上刊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