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并从中职学校教育角度出发,提出改善“问题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有效策略,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使其能够正常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心理分析;方法策略
一、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中对“问题学生”进行了界定: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生即是问题学生,而且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只一个方面有问题。
林向英、韦小满、郑慧勇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见问题行为作了下列分类:
根据上述学者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可分为不同类型:学习类问题学生、生活交往类问题学生、行为类问题学生、心理类问题学生。
实际上,任何一所学校的学生都可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常见,并普遍存在,但不代表这些学生都是问题学生。一般认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大多在行为习惯、学习状态、思想品德、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不好。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粗暴地将其列为“问题学生”。认识和了解问题学生,需要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心理“症结”。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类型不同,因此其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一些学生不愿改变现状,不在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认为只要拿到文凭就行,没有责任感,频繁违纪,痴迷网络,出现网瘾,或者出现早恋行为等;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很差,不争气,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出现忧虑焦虑情绪;还有一些学生缺少上进心,没有目标感,不愿正视存在的问题,易自暴自弃。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大多是习得性无助群体,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经历了反复挫折和长时间失败以后形成了无助的心态,而成为问题学生。其习得性无助感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动机降低,对待学习消极被动、没有兴趣,应付了事。二是认知存在障碍。屡次失败以后,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运气不好,能力不足,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在学习本来能够掌握的知识技能时,也出现困难,导致恶性循环。三是情绪出现失调。最初失败时,感到无助、烦恼,在经历更多挫折,并受到更多责骂后,逐渐悲观、颓废,甚至陷入抑郁状态。有的学生可能自暴自弃,放弃学业,寻找其它寄托,或者频繁出入网吧,痴迷网络,或者陷入早恋,无法自拔。
二、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问题学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主观上有学生自身因素,客观上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阶段生理与心理发展极不平衡,容易出现逆反、对抗心理。希望摆脱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容易与家长老师对抗,尤其在学习、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逆反心理;意志力薄弱,在打击和挫折面前易于消沉,甚至容易自暴自弃;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家庭教育不当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共同体,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其思想品德、生活习惯、文化修养、教育方式等对孩子有着直接影响。一般说来,“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在教育内容上,很多父母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否和智力水平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有的父母实行独裁,进行听话教育,惩罚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有的父母缺乏与孩子沟通,甚至经常产生争执,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沟通。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容易形成不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职校问题学生频繁出现,其实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念、方式等方面出现了问题。《转变观念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一文中提到上海某高校对62所中职学校的800名教师和53名校长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有80.7%教师和52.8%的校长也认同“中职生是‘差生的观点”,在这样的中职学校教育环境中,问题学生怎么会自信前行?问题学生的发展与职校老师的教育方法十分相关。一些教师习惯于说教训斥,灌输知识。面对问题学生,不愿激励、不愿表扬、不愿启发,不愿欣赏,认为问题学生一无是处,无可救药。一味用批评责的态度对待问题学生,不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学生遭遇心理创伤,严重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生活中负面现象的影响
青春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意志力薄弱,心智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生活奢侈、互相攀比等不良习惯,以及产生嫉妒、偏见、狭隘、暴躁、攻击等不良的心理特征,甚至发生偷盗、欺诈等违法行为。另外。社会上的负面舆论也影响着学生,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中职学校存在偏见,认为中职学校学生调皮捣蛋,只会打架斗殴、谈恋爱的,不学习,这些偏见对中职生的影响很大。
三、中职学校引导问题学生的心理策略
中职“问题学生”的产生受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身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一步,学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起主导作用,笔者从从中职学校的角色出发,提出一些引导问题学生的心理策略。
改善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现状,关键要把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从问题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并实行契合学生特点和个性的管理模式,使其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实现职校教育管理的目的。问题学生除了一般需求(学业提升、人际交往、职业生涯),可能会有其他一些特殊需求,例如家庭困难需要帮助,人际关系紧张需要调节,行为偏差需要矫正等。中职学校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惑,用心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信心等重要品质,促进心理和谐的实现,真正做到心理教育和积极教育。
(一)充分尊重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应该做到不羞辱、不嘲讽,不诋毁,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做损害学生人格的事。问题学生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教师必须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改变居高临下,用纪律等强制性方式强迫其接受其教育的传统习惯,避免一味的责骂、羞辱和任何歧视性的对待方式,而应该与其平等交流与交往,换位思考,理解其内心的苦闷,充分尊重问题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与差别,尊重并保护学生的隐私,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用心关爱
爱的教育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内容,爱是教育的思想基石、力量源泉,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如果教师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怀、爱护,这样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亲近老师,然后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学习,学生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因此中职教师绝不能轻视、漠视、歧视问题学生,而应该给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关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这样问题学生将不再是问题,问题学生也将会展现出闪闪发光的一面。
(三)发掘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每个问题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想要成功的愿望。有关调查表明,问题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在智力水平方面差异小,而在动机、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以及基础知识方面差异明显。问题学生具有与普通学生同样的心理发展潜能,关键是能否充分认识并有效地开发这种潜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在智力发展最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能在这个领域达到一个高度,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中职教师应该给问题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增加他们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从主体的角度去感受自己的成果,明白自己的成功来自于自身的努力,从而真正的认识自我,发现自己新的潜能、新的优势,激活自己追求进步的内在动力,并为新的成功不断努力。
(四)赞许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的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力提高二十五分”。可见,表扬和鼓励在引导问题学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会使学生自信心增强,提高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赞许,鼓励问题学生,能够增强职校师生情感关系,激发学生奋发努力,积极向上。
(五)坚持不懈
教育和引导问题学生的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问题学生的反复无常、故态重演,中职教师要遵循职业教育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保持满腔热情,“反复抓。扎反复”,不要随意抛弃任何一个问题学生。这个过程极其困难、异常艰难,问题学生的引导有着复杂的反复性和多变性,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职教师应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去完成这项工作,让这些问题学生的问题不在,得以健康和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林向英,韦小满,郑慧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07).
作者简介:张雪莹(1989—),女,湖北钟祥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