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个体的择业观不尽相同,分析择业观形成的原因,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主要特点,分析正确的择业观和不良择业观的表现,最后建议大学生应该从哪几方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能力
择业观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意识,是在社会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下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择业观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是人的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集中的深层的反映。
一、不同择业观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的择业观首先来自于社会。它一方面通过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管理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传播、家庭和社区活动等形式,把社会的职业观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给每个大学生,促使他们择业观念的形成和发蔚县。如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择业受周围人特别是他所属的青年群体的观点和行为的直接熏染;家庭成员对职业的认识和评价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电视等大众传媒,利用生动的画面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变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大学生的择业观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人事制度在逐渐改革,大学生的就业制度也作相应调整,从统一分配到切块计划、从供需见面到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最终过渡到国家政策指导、大学生自主择业。从这种变化,可以看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大学生推到了就业市场,迫使大学生增加自己的自主择业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2、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一些地区、行业、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各类职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社会地位高的,其经济收入不一定高;相反,现在经济收入较高的,其社会地位不一定高。这些变化促使了大学生择业由单纯追求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向实际转化,由“社会价值型”向“经济价值型”转变,把物质利益和福利待遇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
3、人才市场的形成加速了大学生择业观的变迁。人才市场可以配置人力资源,社会择业主体可以通过人才市场选择能够发挥自己能力、专长、志趣和有发展前途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可以选择符合职位要求的劳动者。这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促使大学生从一而终的就业观改变。
二、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特点
1、择业思想更加实际。当代大学生理解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统一的价值观,具有新的意义,突出主体意识、公民意识,以自主、自由、平等交换为实质内容的新的价值观。他们在择业时,既希望发挥个人才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又期望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大部分同学都认同通过就业市场、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2、突出自我发展。在择业动机方面,当代大学生主要突出个人才能的发挥,其次是经济利益的实现。发挥个人才能、追求自我价值和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就职单位的发展前景是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发展前景如何直接影响到个人才能的发展。
3、期望值高。大学生在择业时候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得到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回避待遇低、地位低、层次低的工作。在就业地域方面,大多学生倾向于大中城市,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较多。在职业选择上,大部分学生愿意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更愿意从事高层的管理工作和高收入工作,不愿到艰苦行业工作。
4、择业的不稳定性。大学生对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不适应产生的心理矛盾,活泼好强与自我意识不够成熟的矛盾,个人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市场制约的矛盾等。具体表现为“鱼”和“熊掌”两者兼得的愿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趋向和多向进行求职与应聘,择业时左顾右盼,当断不断,错失良机。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处理好愿望与现实的关系。大学生要选择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并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对自己的主观期望和社会客观需要有辩证的、恰到好处的认识和把握。正确认识自我,有效把握自我,对人生态度、兴趣和成功有充分的认识。正确分析自己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确定自己最适合干的事情。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大学生想要顺利就业,就得主动出击,积极参与,要主动收集需求的信息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要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主动完善自己,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竞争和风险的关系。竞争首先体现公平,有利于选择人才;其次是提供实力较量,有利于人尽其才;其次克服了旧体制的弊端,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强调了个人的积极性。
2、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应该服从社会需要,从社会需要出发选择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每个人具有的素质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一方面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才能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
3、更新择业观念。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必须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正确把握就业、择业与创业的关系,真正做到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逐步树立良好的择业新观念。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参考文献】
[1]高桥,王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
[2]苗丽芬.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程莉荣(1987—),女,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