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喧哗与骚动》叙事策略的开拓性与表现力

2013-04-29 11:19王正彩
西江月·上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叙事结构表现力

王正彩

【摘 要】《喧哗与骚动》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格局,采用多个叙事主体的立体叙事模式,这种主动探索作品结构对于作品内涵的意义的创作手法具有结构主义的开拓性,在形式和主题方面,都有极强的表现力,形式上给人以新颖感,主题上则是更深刻的揭露了康普生家族衰败的根源,同时也寄予了人性救赎的希望。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叙事结构;开拓性;表现力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荣获了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则是他最喜爱的作品。“《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最多,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而本书又尤其以它叙事结构的新颖和精巧而引人注目。本文将就小说的叙事策略在结构主义方面的开拓性以及这种叙事策略的强大表现力做论述。

一、立体的叙事结构

《喧哗与骚动》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格局。传统小说大都呈现出平面的叙事格局,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呈现出一个整体,时间、空间、人物相互合作,共同服务于作品的情节,而这一整体都统一于叙述者,在叙述者的操控下,呈现平面的特征。本书则对传统小说的叙事策略做了颠覆性的改变。小说摈弃了传统小说单一叙述者的格局,整篇小说共有四个叙述者,并且,这四个叙述者都是在叙述相同的故事。

小说共有四个章节加一个附录构成,第一章由康普生家的小儿子班吉叙述,班吉是一个智障人,三十岁,智力停留在儿童的水平。“班吉的部分”发生的时间是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通过他,福克纳渲染了康普生家颓败的气氛。另一方面,通过班吉脑中的印象,反映了康普生家那些孩子的童年。述说了很多体现人性中最具童真与童趣的事件,尤其讲述了姐姐凯蒂对他的呵护及凯蒂失贞和结婚后他生活的改变及他的悲痛。第二章由康普生家族的长子昆丁叙述,作为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的康普生家的长子,他有着沉重的责任感,却又无力阻止家族衰落的命运。“昆丁的部分”发生在一九一0年六月二日,这部分一方面交代昆丁自杀当天的所见所闻和他的活动,同时又通过他的思想活动,写凯蒂的沉沦与昆丁自己的绝望。第三章由康普生家的二儿子杰生叙述,“杰生的部分”发生在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这部分写杰生当家后康普生家的情况,同时引进凯蒂的后代——小昆丁。第四章由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迪尔西叙述,“迪尔西的部分”,发生在一九二八年四月八日(复活节),它纯粹写当前的事:小昆丁的出走、杰主的狂怒与追寻以及象征着涤罪与净化的黑人教堂里的宗教活动。

可以看到,四个人的叙述是独立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视角描述了康普生家的人和事。四个人都是围绕着康普生家的日常生活来叙述的,表现了康普生家族的衰颓之势。此外,小说还有附录,对小说的背景做了交代。所以小说尽管从形式上看,是四个独立的声音,情节不连贯,但从总体上来看,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小说的五个部分互相融合后,整部小说的背景清楚,条理清晰。

所以,本书在形式上是小说创作的伟大创新,形式的创新并没有影响内容的完整与清楚,正在于结构的精巧。所以美国诗人兼小说家康拉德·艾肯对它赞叹道:“这本小说有坚实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也许要算福克纳全部作品中制作得最精美的一本,是一本詹姆士喜欢称为‘创作艺术的毋庸置疑的杰作。错综复杂的结构衔接得天衣无缝,这是小说家奉为圭臬的小说——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创作技巧的教科书。”

二、立体叙事结构的结构主义开拓性

《喧哗与骚动》中所使用的立体的叙事结构是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中叙事学研究的中心范畴。一方面,小说使用多种视角进行独立叙述,具有复调性。复调小说最早是由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发现的。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性还只是内容上的,在内容上,作者笔下的人物不是他所描述的客体,统一于他的思想,而是直抒主见的主体,发出不同的声音。但在形式上,他的小说还是有着连贯的情节,人物、时间、空间共同为情节服务,是小说整个情节的一部分,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这种复调还只是隐性的。而在本书中,每个叙述者的叙述为独立的章节,从各自的视角叙述同一件事情,从形式上也做到了复调。改变了小说一直以来的整体模式,即每个人物只充当小说情节的一部分,多个人物共同完成小说情节的模式,是小说创作史的大胆创新,具有开拓性。另一方面,根据热拉·若奈特在《叙事话语》中的观点,他指出叙事有事实序列即故事的实际发生顺序与叙述行为的差别,他明确分出了叙事分析的五个中心范畴分别为次序、时段、频率、距离与视角。在视角这一范畴内,又可以分为“无聚焦”、“外在聚焦”、“内在聚焦”。在本书中,这三种叙述视角全都用上了。就附录来说,作者是以外在于事件的身份作为全知者讲述出来的,因此是“无聚焦”的叙述视角。整部小说是以不同人的观点讲述出来的,所以又有“内在聚焦”的叙述视角。而对于每个章节来说,除了迪尔西作为一个观察者外,其余的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叙述的,所以对小说中的不是涉及自己的部分并不了解,如班吉对于昆丁的思想,对于昆丁的自杀并不了解,属于叙述者所知少于人物,是“外聚焦”的叙述视角。

就叙事的次序来说,班吉的叙述时间是1928年4月7日,昆丁的叙述时间是1910年6月2日,但在整个的叙事过程中,班吉的叙事时间又在昆丁的叙事之前,叙事时间与事实发生的时间并不相同。叙事学是结构主义兴起的产物。二十世纪中期结构主义受索绪尔的语言学及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神话结构理论的观点的影响而产生。认为有一种恒定的结构决定着文学的存在,代表是加拿大学者弗莱的《批评的解剖》。结构主义的观点是“相信任何系统的种种个别单位之具有意义仅仅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仅当你主张,每个意象的意义都完全取决于它与其他意象的关系时,你才成为一个合格的结构主义者。”因此,在小说中,才发展起了研究文学的恒定结构规律以及这种结构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意义的叙事学。现代叙事学虽然是对现代小说进行解剖,发现现代小说的结构意义,但是在结构主义理论产生以前,小说创作并没有像叙事学理论所显示的那样,主动去运用复调性、运用多维视角、运用叙事时序,有意的去探寻结构的方式,在形式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期通过形式的创新,表达更有深意的内容。在这方面,福克纳做到了。结构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叶,而本书完成于1929年,显然,福克纳在叙事策略上的创新具有开拓性。

三、立体叙事格局的强大表现力

自现代结构语言学家索绪尔关于语言、言语,能指、所指的语言学理论产生以来,它的影响就不只是语言学上的,而是涉及到文学等其他领域。对文学的影响便是结构主义的产生。“普遍意义上的结构主义乃是一个将此种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语言自身之外的的种种事物与活动的尝试。”在文学理论和创作方面,普遍关注文学的结构规律,以及关注在这一结构系统中,局部的组合关系对于整体的意义。因此,怎么写的问题比写什么显得更重要。(下转第4页)

(上接第2页)

在形式方面,本书小说中四个独立的叙述人物再加上交代背景的附录,就好像建房子时四个立起的支柱再加封顶。此外,从叙述时间上来说,是CABD的顺序,而这一形式对应的事件时间又是ABCD的顺序,这种曲折的时间结构就好比房子角度优美的檐角。另外,四个独立叙述的声音都描述了康普生一家,都描述了凯蒂的形象及凯蒂失贞一事。因此,凯蒂也是小说的主角,却没有让她独立出来叙述,但读者又看到了一个多面的凯蒂,因此凯蒂就好比是在这所房子里活动的人物,是动态的,给这座静态的房子增添了生机。结构的精巧布置,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使小说在形式上给人几何美和画面美的震撼感。李文俊又说:“这五个部分并不是重复、雷同的,即使有相重叠之处,也是有意的。这五个部分象五片颜色、大小不同的玻璃,杂沓地放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幅由单色与复色拼成的绚烂的图案。”

这种立体结构的表现效果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主题上。小说用四个叙述者同时叙述康普生家的衰落。从班吉的叙述中,我们主要感受到的是康普生家衰败的氛围,凯蒂的压抑,班吉内心的痛苦。一个傻子就能感受到的康普生家族的冷漠与凄凉,一个傻子都能感受到的痛苦,那么康普生家是有多么衰败,住在里面的人又是多么的不幸福和没有希望呢?昆丁的叙述了他无法挽回凯蒂失贞事实的痛苦,他无法重振家族辉煌的痛苦等等,使他能够找到的唯一出路就是死亡。所以这个大家庭的衰颓与压抑可见一斑。杰生的叙述话语基本都是理性有条理话语,但是他过于理性的话语,在他的斤斤计较、唯利是图里爆发出来的愤恨,表现了杰生也是一个非正常的畸形的人物,正显示了康普生家庭生活里人性的缺失,希望的缺失。最后是迪尔西的全知视角叙述:在萧瑟、寒冷和灰色的光线中,康普生家破败的房子,班吉清澈而碧蓝的眼睛,康普生太太冷酷的唠叨…同时迪尔西也是整篇小说衰颓压抑的氛围之下的一抹亮色,她的宽容、忍耐、担当、仁爱,正是康普生的家人所缺乏的。最后迪尔西描述的黑人教堂的礼拜也象征着人类需要救赎,是小说揭露康普生家族衰败历程的主题的升华。同时,没有发声的凯蒂的形象在四个人的视角中跃然而出,在班吉眼里,凯蒂是善良的,讨人喜欢的,在昆丁眼里,凯蒂既值得同情却又做出了让家族蒙辱的事情让他痛恨无法原谅,在杰生眼里,凯蒂是破坏家族名声危及自己利益的婊子,在迪尔西眼里,凯蒂不守妇德但却是充满母爱的坚强女人。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勇敢,但又受旧道德的压抑,在失去人性的环境中绝望的挣扎的凯蒂。

由此,通过多维视角,通过四个人对康普生家族衰败历程的各自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客观的、绝望的康普生家族,相比传统的由一个叙述者来讲述这些人参与其间的康普生家族的衰败历程,显然要更加的全面、更加的深刻,更具表现力。

四、结语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运用多维叙述角度,采用立体的结构方式,是小说创作史上的一次了不起的创新,他掀开了由作家主动去思考、探索怎么写,而不仅仅是写什么的问题的崭新一页。具有结构主义的开拓性。这种立体的叙事结构在形式和主题发面都有极强的表现力,一方面,给我们呈现出精美而生动的形式美,另一方面,也使作品拥有了更丰厚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苏)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刘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张曦.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结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4).

[5]周厚娟,刘立辉.文如画:喧哗与骚动的视觉化与空间化叙事[J].外语教学,2011(2).

[6]李宁,吴敏.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视角的叙事分析[J].时代文学,2008(6).

猜你喜欢
喧哗与骚动叙事结构表现力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对超文本版《喧哗与骚动》的解析
由《喧哗与骚动》窥见凯蒂的悲剧形象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解读《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命运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