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于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诠释与实施策略

2013-04-29 07:10欧阳嫣妮张卫民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意义策略

欧阳嫣妮 张卫民

摘 要: 在幼儿园实施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无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选择合适的民俗艺术教育内容;创设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环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 民俗文化;幼儿艺术教育;意义;策略

民俗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渗透于民俗文化之中。教育作为民俗文化传承、交流、融合与创造的重要途径,理应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发展民俗文化的重任。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当实施民俗文化教育。以民俗文化艺术教育为纽带,从幼儿起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使幼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意识到本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增强其民族自尊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在幼儿园实施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无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群体塑造,还是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民族精神的永续传承等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和深远意义。

一、民俗文化于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梁凤鸣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结果表明,民俗文化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如下:民俗艺术教育哺育幼儿美好的心灵,促进和完善幼儿的个性发展;提高了幼儿整体艺术素质,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的民俗艺术感受,能萌发其兴趣和美感,产生自我学习的强大内动力,使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都会有提高,极大地发展幼儿形象思维的能力,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的精神、传统和特点。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民族性,就等于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最富有民族性的东西也是最具有国际性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保持住自身民族的特性,才具有自身民族的价值。让孩子在幼儿时期,懂一点自己家乡的语言,哼唱一首自己家乡的歌谣,了解一些自己家乡的故事,长大后,他们心中的“祖国、家乡”,就是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不是空洞的概念。幼儿园实施民俗文化艺术教育,主动将民俗文化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和教学中,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民俗文化艺术资源教育孩子,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提升民族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起着多方面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二、幼儿园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民俗文化艺术教育内容

1、内容选择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

儿童的思维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以具体、形象化的思维为主,因此,民俗艺术教育的内容要适合他们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多以具体可感的形式实施民俗艺术教育活动。另外,儿童时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大班幼儿的思维比小、中班幼儿的更加成熟,加之他们的经历也更丰富,因此,对于各班的教育内容应该依据幼儿的思维和经验水平来精心选择。

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但其内容和形式并不完全适宜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因此民族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对材料进行收集、筛选、改编、创编,从而转化为适合幼儿教育的内容。让幼儿亲身感受自己家乡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

2、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师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充分了解本地域已有的民俗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如风俗习惯、歌谣等,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素材,选择那些色彩鲜明、线条简炼、有代表性的,让幼儿感受美好、健康的事物,删除不适合幼儿欣赏的内容,例如有些民俗文化艺术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因而幼儿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由此,选择具有时代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教育内容十分重要。

3、内容选择要满足儿童动手操作的需要

“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才能有创造”。投放操作材料比呈现民俗艺术成品更重要。因为学前期幼儿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他们只有在自己动手做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民族艺术内涵的美,去领会民俗艺术蕴涵的精华,从而去升华对民族艺术的热爱,积淀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教师在幼儿民俗艺术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不是解释和教导,而是启发和引导幼儿动手创造。

(二)创设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环境

1、物质环境的创设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最初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的,可以说幼儿对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对于幼儿来说,环境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东西,而是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还能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知和理解。环境是幼儿最好、最自然的启蒙老师。

2、精神环境的创设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主要表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物质环境是幼儿园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展开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精神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是以幼儿的情绪情感和动机为中介,对幼儿的学习、认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儿童创设自由、轻松、民主的精神氛围,使幼儿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幼儿教师是民俗文化艺术教育能否成功、完满地在幼儿园实施的前提和关键因素。为此,教师要转变思想,具有崭新的视野和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掌握幼儿教育现代理论、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鉴别、选择与传承能力;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从确定教育价值取向、选择教育内容到评价教育成果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民俗艺术教育的优秀内容。

(四)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许多家长对民俗文化艺术教育观念淡薄,没有正确的认识。针对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普遍模糊的状况,必须大力加强宣传和指导工作,可采取发放宣传、学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专题讨论、园内专栏介绍、网上留言互动、家长经验介绍和推广等多种形式,提升家长的传统文化素养,形成教育的合力。另外,还可以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主题的各种资料,这不仅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还充分利用了社会、家庭的资源,促使幼儿的艺术活动融入社会,在探索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姚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性研究”过程概述.[J].教师教育研究,2004,(7-8).

[2] 梁凤鸣.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J].教育导刊,1999.

[3] 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欧阳嫣妮,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系2010级学生。

张卫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意义策略
一件有意义的事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有意义的一天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生之意义
我说你做讲策略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