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为活跃校园氛围,推进学校文化艺术建设,鼓励学生爱上音乐,认真上好每天的音乐课,并能自信、大方地歌唱与表演,自2004年起笔者学校举行了三歌(国歌、队歌、校歌)联赛及“十一”的“班班有歌声”比赛。通过这种形式,使音乐的教育作用对全校师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笔者越发认识到“班班有歌声”比赛的不足与缺陷:全校24个班,48首歌曲,连续四年,全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齐唱的演唱形式。而新课程指出“合唱教学能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其目的很明确:“多声部音乐较之单声部具有不可比拟的丰富表现力,合唱教学是感受、体验多声部感觉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合唱活动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既然合唱如此重要,为何从未出现选择合唱形式的班级,究其原因何在呢?
其一,教学思想的不重视。有关合唱的歌曲一般教师普遍觉得大难上,认为学生根本就没办法完成两个声部的合唱,于是采取回避或只让学生演唱一个声部,放弃多个声部的学习。
其二,教学方法的不适合。教师在训练合唱教学时的方法比较单一,不顺应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这种成人化的教学致使学生对合唱学习望而生畏,即使训练了,也达不到情感的催生,效果不好。
其三,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现行小学音乐教材多声部训练一般都从三、四年级开始,学生也只有到三、四年级以后才接触二声部训练。而学生在没有过渡、铺垫的状态下接触合唱,就会出现一听合唱就皱眉,一碰“合唱”就心慌,声部混乱,个个声嘶力竭“抢”唱。由此可见,学生失去了合唱训练的最佳时机。
因此,笔者认为合唱教学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抓起,针对问题并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从“趣”入手,以可接受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喜欢合唱,感受合唱,表现合唱。笔者通过学习借鉴和成熟思考,对此进行了全新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内容——充满童趣,让学生唱并热爱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
1、关注聆听。选择形象清晰的多声部合唱
倾听音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而合唱对听觉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听横向的旋律,还要听纵向的音程与和弦。因此,低年级合唱的学习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倾听多声部音乐。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感知特点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在聆听多声部音乐时要选择音乐形象鲜明,声音质量好,能引起低年级学生情感共鸣的音乐作品。如合唱曲《牧场上的家》,高声部唱“我的家在牧场,那儿有水牛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低声部是用衬词“呜”来哼唱,声部清晰又和谐,学生极易感受合唱的美;又比如罗马尼亚歌曲《布谷鸟》,齐唱部分是“告诉我们在树林里你怎样生活,告诉我们从早到晚唱些什么……”领唱用“咕咕”和“啦啦”来啦应,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兴致极高。另外像《我的小鸡》《小乌鸦爱妈妈》《小白兔的蘑菇伞》《八只小鹅》等都是学生爱听的合唱曲。通过童声合唱、无伴奏合唱等不同形式作品的欣赏,不仅培养了学生合唱的兴趣,更是让学生感受到多声部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多声部倾听能力。
2、注重合作。加入多声部的打击乐器伴奏
合唱不能只管自己声部,还要学会听另外声部组成的和声效果,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有良好合作精神。打击乐器的合奏练习与合唱练习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低年级合唱的学习中可以加入适量的为歌曲做多声部伴奏练习。如学会歌曲《唢呐与喇叭》时,加入打击乐器“舞极”、“三角铁”、“双响筒”伴奏,来丰富形式又能体现歌曲热闹的情境。在这过程中,他们需要演奏者之间的合作,要求音色统一、节奏正确、配合默契;需要与歌唱者之间的合作,要求倾听速度、音量并进行不断调整;需要与指挥的合作,要求对指挥的提示作出敏捷的反映。在敲敲打打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合理选材。唤起学生的合唱欲望
这里的“合理选材”是指从儿童生活天地中取材,充分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选用形象鲜明,多声部和声清晰,简洁的、短小的、趣味的、易学易唱的教学内容,能足够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合唱的欲望。
①由生活中提炼。合唱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是它存在之深,存在之微妙,使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它的显在,所谓“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如菜场里的吆喝声、叫卖声;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还有锅碗瓢盆声等,它们都是高高低低,长短不一。可以请学生上来敲敲两个酒瓶声,一个“11”,一个“55”,让大家分两个声部模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了他生活中的瓶瓶罐罐,感到很新鲜、好奇,迫不及待地要去敲敲打打,引起了学习的愿望。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能随着音乐一起伴奏,随着音乐一起模唱,原本是很枯燥的五度(1、5)音程练习,变得如此的有趣味,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生活方式合唱的学习。
②从教材中改编。在现行的教材中,许多歌曲情绪欢快、旋律优美,学生容易接受也喜欢唱。把这些歌曲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改编。如《其多列》,一首欢快的歌曲。为更好的表现歌曲“快快来,让大家一起来参与”的意境,于是改编成隔一小节的二声部轮唱。运用轮唱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一波波的轮唱中,学生感受到了清晨一拨拨学生先后背着书包快乐到达学校的情景,非常自然地理解并表现了歌曲意境。同时又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轮唱,增加了学习合唱的兴趣。
⑧自爱好中引进。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聆听到各种风格、不同形式的歌曲。因此,可以把学生喜爱的动画音乐、影视音乐、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进行一次合作。如《音乐之声》的插曲《哆来咪》,加上音阶伴唱,在与音响合作或师生合作中,把单声部旋律改编成二声部合唱曲。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聆听习惯的养成。在这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在齐唱到合唱的变化中真切地体验到合唱声音的和谐、丰满,领略合唱的魅力。另外,还可以当做课前的发声练习,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二、教学方法——丰富形式,让学生唱并发展着
1、在游戏互动中学习与训练
游戏互动体现了“玩中学”的愉快教育思想,它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进行合唱学习。
①在游戏中内化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指人对音高、节奏、调式、和弦、旋律等的感受、体验或是反应的灵敏程度,是学习合唱的基础。发挥游戏应有的作用,深切感受和体会音乐,在游戏的快乐中走进合唱之门。
a、节奏游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节奏教学,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培养丰富的节奏感。如:用节奏邀请好朋友。请学生或老师一人当邀请方。当邀请方告知并击出有特性的四拍节奏,让其他学生用相同的速度在心中延续的模拟默数,直至邀请方击出一掌时停止并询问共有几拍,正确者即被邀请。在这过程中是让学生感受连续一拍的稳定感和均衡感。
b、音高游戏。音高是有高低不同的音符组成的,不同的音高与一定的节奏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道道旋律的彩虹。因此,利用音高游戏,培养学生“听的音乐耳朵”,是孩子在活动中听准音高,唱准音名。如:音高“家庭”和他们各自的“好朋友”。可以把七个音乐唱名当做七个音乐大家庭,学生选择其一并成为其音乐家庭中的一员,每个成员都取一个自己的小名。学生通过歌声与表演自我介绍自己的音乐小名,个别音不准的学生老师用琴声帮助。也可以请每位学生寻找自己音乐家庭的好邻居。如“do”家庭的好邻居;“Re”家庭的好邻居。学生在以上游戏情境中做音高训练乐此不疲,同时要求学生歌唱时音准正确,口型到位,效果不错。
c、力度游戏。根据音的强弱,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从而让学生来感受音乐的力度。如:“高个子与矮个子”。学生在老师弹奏的《共产儿童团歌》的音乐中做自由踏步或行走,当老师即兴弹出较为夸张的强弱变化时,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体高度作出相应的变化。音乐强时,站直行走,甚至踮着脚尖行走、高举着手行走;音乐弱时,弯着腰行走,或是蹲着走等,学生用身体的姿势变化显示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又如:郊游中的回声游戏。学生们随着音乐在教室中做自由行进,在音乐结束时来到“郊游地”做回声游戏。先让学生进行分组,甲组领唱乐句,用f音量;乙组模仿回声反应,用mf音量;丙组做再回声反应,音量用mp。
②在游戏中强化合唱技能。
合唱的技能训练往往很枯燥,学生从心底里不喜欢,这样就影响了技能训练的质量。如果教师把这一切都编排在游戏中,学生的感受就大不一样了。如气息训练,在合唱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没有气息便没有好的歌声状态,但是过于强调呼吸训练的技能要求也会适得其反,这会让孩子们觉得不自然,甚至会因模仿不当而引起身体僵硬的毛病,为了让孩子们较为容易找到呼吸的感觉,笔者设计了如下带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前提是:学生能上下牙轻微碰牢,嘴微张,均匀的发出“ci”声。然后根据一些符号来帮助学生进行气息的游戏练习。
如:均匀平直吐气;气息做渐强和渐弱;想象用气息画山或画圈;用气息开小火车,教师规定几小节换气等。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对歌唱力度和气息的运用能比较恰当和自如地进行控制,使歌唱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为合唱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情境中理解与创作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似或相应的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是直观的、形象的。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深化学生对合唱音乐的理解。这对低年级学生的合唱学习成为重要。如《两只小象》一课可从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①情境导入。“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各住着一只小象,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每天起来都要打个招呼”。学生在学习合唱的初期,保持三、四度音程和谐持续的练习很重要。合唱的篇幅由最初的一小节,慢慢增至二小结、四小节、八小节和首歌,体现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原则。
②诱发引导。“小象之间很友好,总是把招呼声美美地送到对方的耳朵里”。学生很聪明,马上会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来演唱。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合唱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尽早建立对声音美的感受。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少,要让他们体会到这一点,能理解并在合唱实践中创造,必须借助情境的创设。
③学唱新歌(内容略);
④律动表演,由此引出许多小象;
⑤对歌曲进行改编。
⑥讨论,意境的创设。“从两只小象到许多小象,气氛越来越热闹。它们唱啊,跳啊……然后呢?”接着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定为小象们累了,要道别回家了,为歌曲配上尾声,表现小象依依不舍的样子。
⑦在情境中表现。从引子(打招呼)——齐唱歌曲(两只小象)——合唱歌曲(许多小象)——尾声(道别回家)
3、借助身势语言、器乐来辅助合唱教学
奥尔夫说“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听到音乐后把心中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体态律动是音乐的“化身”。将音乐的要素,如音的高低等用动作反应进行训练,在二声部的合唱教学中可以事半功倍。
①借助柯尔文手势。在教学中,笔者借助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唱音阶、聆听、模唱,不仅省了许多提示语,也让学生养成了看指挥的习惯。
②借助画旋律线。旋律线的起伏表示音的高低走向,借助细旋律线解决了不少音准问题。如在教唱《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时,自配的低声部旋律很容易跟着高声部跑。这时,请高、低声部边唱边画各自的旋律线,高声部画↓、↓、↑;低声部画→、→、→,二声部很容易就唱准了。
③借助舞蹈动作。如在聆听二声部歌曲《柳树姑娘》时,高声部长音用舒展的动作表示,低声部顿音用紧凑的动作表示,学生很快就掌握的歌曲伴唱的特点。再如学唱歌曲《粉刷匠》时,当最后一个音在“5”时刷墙顶,当音出现在“1”时刷墙角,学生就很容易把握音准。
④借助课堂器乐。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器乐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划船歌》二声部歌曲时,利用课堂器乐——口风琴。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能较好得到解决。
三、教学反馈——多元评价,让学生唱并激励着
1、建立“争星加分”制——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争星加分”制建立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鼓励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在监督中约束,形成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二是课堂常规的形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为合唱教学提供保障。
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均衡分组;组内推选组长(家长),然后取名,选择口号(制定目标),写好上墙;课堂学习中,每个环节都设有3颗星,根据自己小组合作的不同表现来得星,以鼓励为主。如节奏整齐3颗星,声音统一3颗星等合作星;上课结束时得星最多组,组长上墙加一分。(特别好的可以两组)。
2、录音展播——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可以每个班级准备一盒空白磁带,把学会的每一首合唱曲录下来,让学生聆听自己的作品,在享受自己作品的同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次录音,直至大家较满意为止。把各班的作品在班际间交流欣赏,让学生取长补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更认真的学习合唱。
还可以让学生踊跃报名,是两人的二重唱,十二人以内的小组唱,二十人左右的小合唱直到全班合唱皆可。经过精心辅导后,把学生最拿手的“作品”录制成磁带。把学生的拿手作品在校红领巾广播站中播出;把学生的顶级作品连同他们的照片一起上传到校网站的学生园地栏里。当听着自己合唱曲在广播里播出时,当学生在任何一台上网的电脑里都能看到自己的风采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周围羡慕的同学就会利用空余时间,积极练习。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到期末,根据学生需要,帮学生把一学期的合唱作品(或根据个人要求)刻录成光盘,与家长共同分享成果。在家长、朋友的赞叹声中,学生今后学习合唱的兴致更浓了,集体协作感更强了。
综上所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多的低年级合唱教学实践,有了初步成效。
一是增强了学生学习合唱的自信。合唱教学中有学生喜爱的内容,有趣味化的游戏,有多种激励的表现形式,使学生不再畏惧合唱,而是轻轻松松迈进了合唱之门。在今年的“班班有歌声”比赛中,出现了《两只老虎》《迎红军》《柳树姑娘》等五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二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乐感。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合唱的技能,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魅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学生在音准、音乐听觉、节奏感、视谱能力、音乐记忆力、歌曲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尤其学生对歌曲的审美感已逐步建立,他们懂得寻找听觉上二声部或多声部美的感受,并能运用自己的感受评价合唱。
三是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合唱教学是有多人参与、相互合作、互相协调的过程。在比赛等活动中,树立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验证了合唱教学对学生道德认知方面的独特作用。
合唱是声乐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只要我们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把握住教学内容的童趣,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学生肯定能轻轻松松学合唱,并为中段乃至以后的合唱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愿我们的每一位孩子都能乘着歌声的翅膀在合唱艺术的殿堂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