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梦
3小时我相了70个男
自述人: 桃乐丝 28岁 人事
坦白说,我长得的确不漂亮,微胖,性格也不能说十分外向,恋爱经历几乎为零。工作了以后,看着自己的闺蜜们一个个都开始出双入对,我也想尽快找一个。家里介绍、同学介绍,这些年我也七七八八见了不少男生。说实话我对他们都没什么感觉,也许也是自己表现不积极吧,基本上都是吃了一次就没了下文。偶有几个后续联络的,也只是网上碰到聊几句,最后都不了了之。
也是听一个同事介绍,说有8分钟相亲这回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就报名了一个其中还算知名的。我是这么想的,相亲也是讲个概率问题,碰到的人多了,出现靠谱的人的概率也会增加吧。结果我只想说,去了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
我报名的这家是这样的,缴纳75元,然后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大家汇聚到一家咖啡馆,安排的是6人一桌,三男三女对坐,聊8分钟,时间到了,男生顺序挪到下一桌,女生则整完坐着不动。我从那天晚上6点多,一直坐到快10点,8分钟聊3个,算算竟然也见了快70个。
大家的目的显然很明确,男生遇到有好感的女生就要电话,整晚我给了3次。我想说我有点被吓到,这不是相亲,更像是买菜。一个男生上手问我:我没房、没车,但有存款70万,你觉得可以吗?另一个问我介意姐弟恋吗?我想我和你都不熟,这个问题要怎么谈。所以基本上,到后来我都不高兴说话了,同桌的人也和我基本一个想法,搞笑的是,9点多的时候一个男生“轮”到我们桌,说了句:我已经讲不动了。于是我们六个差不多就干坐了8分钟。
总之,我被这次经历打击了,最近都不想再去相亲!
相亲也分门派
相亲,不是一个来找白马王子的场合。你抱着劈情操的心而来,人家却只想进行简单直接的条件配比。是啊,想到来8分钟相亲的,多是看中这所谓的效率,搞错了方向,结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如今相亲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除了常规的亲友介绍外,Bella今天来说一说另外三大代表,投对门是必须。
门派1:群相
出现形式: 8分钟相亲
去哪儿找: 豆瓣、微博等社交网络
适宜人群: 外向型、对外貌有一定自信的人
8分钟里,一男一女,或者几男几女互相认识、交谈,有好感的就留个联系方式,时间一到,由主持人按铃声提示,男士转移。来这相亲的,追求的就是一个速度和广度。
有兴趣的,大家就会多聊会儿,而男生一般会主动谈及自己的工作收入、有没有房等,大家都很直接。一位去过多次的姑娘是这么吐槽的:这里你只会碰到两种男生:销售和IT男。前者是话痨,而后者整晚都在玩手机。
门派2:父母相
出现形式: 相亲角
去哪儿找: 人民广场、张江食堂
适宜人群: 有特定要求的相亲“边缘”分子
著名的人民广场相亲角,已成为这个城市的一景,父母们聊得热络,还会相约周二、四在黄埔,一、三在虹口,碰上心急的已经直接杀到张江食堂,逮着觉得靠谱就上前自荐。而且市场已被细分:有离异区、海外区、硕博区、夕阳红区,如果自身也有特定条件,来这看一看,会发觉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门派3:专业相
出现形式: 红娘帮你忙
去哪儿找: 婚恋网站、婚介所
适宜人群: 目标明确、直奔结婚
现在的专业红娘,不光负责帮你寻找另一半,还担当起了个人形象、内涵提升的导师责任。报名之后,你便成了结婚预备役,琴棋书画学上些,更重要的是在学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异性。这类场所往往收费不菲,交8千有8千的套餐,2万、5万又有不同的增加项,一般保证你在一年内,可以见上多少位,更有霸气的已经喊出:三个月包牵手!听起来十分诱人,而成功的案例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