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得追溯到2008年。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陈洲、张晓静回到了广州,在艺术家聚居的小洲村租了一座二层旧楼。由于二人在法国接受的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教育—一种反对精英主义,融通社会的当代艺术精神。怀着理想,他们拿出了所有积蓄决心创办一个与众不同的“希望美术学院”。当时学生帮忙设计的广告词是:“你想成为傻子么?想就来希望美术学院吧。”“傻子学院”不会对学生设限,即使是毫无文化基础的底层村民也能获得艺术指导。然而,这个挑战传统美术教育体制的理想主义实验,终因入不敷出而遗憾收场。
2009年通过一位到“学院”参观的美国来客,陈洲和张晓静认识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一名关注社会倡导和性别议题的知名教授。经过几次非正式交流后,陈洲感到,这名教授就像“掀开了一个盖子”,一些东西像啤酒泡沫一样流了出去。教授还把自己的弟子—该系副教授柯倩婷引荐给了他们。在和柯倩婷一起去深圳访问了部分“奥美定”整形事件受害者后,陈洲和张晓静强烈地感到必须为改变社会的性别意识做点什么。
通常,艺术家都是安静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擅长用艺术语言表达议题。而学者则专注于案头研究。在当下,“出位”的文字往往容易受到扼杀,而艺术却可以“打擦边球”—不直白,看不懂,反而能引起观众思考。对女性主义行动社群而言,也急需探索一条可以连接大众的新路。就这样,女性主义研究者遇到了年轻的艺术家,各自从专长出发,开始碰撞出火花。
2011年3月8日,陈洲和张晓静在广州市磨碟沙大街118号的文化创意艺术区内举行了一场名为“十位女性的声·鸣”的展览。这场展览的独特之处便在于,参展的十位女性都不是专业的艺术家。从大学教师、在校学生,到媒体编辑、公司白领,形形色色的社会身份打破了行业常规。艺术家不再成为一个少数精英独占的身份资源。
而后,在内地关注性别议题的艺术家也逐渐多了起来。2012年,行为艺术“大姐”肖鲁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女权主义艺术展。事后,她挥师南下与艾晓明、陈洲等进行交流。正是在肖鲁的分享会上,张晓静认识了敢想敢做的郑楚然。那时的郑楚然刚刚因为一场“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在微博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跑来学习的她,意外地被广美老师张晓静邀请去给艺术生们“上一课”。毫无底气的郑楚然没有想到,台下科班出身的同龄人并不介意她的背景,大家更关注的还是社会问题本身。这一点,正是张晓静希望传递的。
“中国的艺术家大多只局限在专业的小圈子里,只和市场发生关系,缺乏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问题和平民的艺术家,在这个圈子里是被边缘化的。”张晓静感慨地说。而陈洲则使用了“堕落”、“变质”、“浮华”等分量更重的词来形容国内的艺术氛围,并试图与它划清界限。相比起专业人士,他更愿意与郑楚然这样的年轻人交流。
今年初,陈洲和张晓静原本计划继续推出第二届“非艺术家女性展”。为此,郑楚然还精心准备了一副泡沫雕塑作品《阴齿》,以苹果、阴部、隐藏但锋利的钢齿表现一种妇女主动性的抗争:当我的权利被侵害时,我将会并且我有能力对侵权者作出致命的还击。无奈的是,在开幕当天,展览即被叫停。
几个月后,媒体曝光了令人震惊的“校长开房”事件。短短20天内至少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陆续曝光。陈洲感到无法再沉默下去。5月29日,儿童节前夜,这对夫妇联合几家公益机构和热心人士在广州共同发起了“儿童性侵害防治周”行动,呼吁把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定为纪念周,倡导社会关注这个“没有嘴巴”的受害群体。他们连夜创作了一个装置艺术:五彩缤纷的纸条连成长线,从天花板垂至地面,环绕成一个圈圈,就像孩子童话般的世界,而走进这个世界细细阅读,才会发现它的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伤痛。
区式俯卧“撑”
“开房校长”让区志航也坐不住了。新闻曝光后,粉丝们都以为区志航会第一时间有所动作,纷纷盯住了他的微博。不过,老区本人却没有表现得那么急迫。直到看到公权力的表态,他才着手准备。
这几年,主持人出身的区志航多了一个“行为艺术家”的头衔,并练就了一项特殊本领,能在8秒内褪尽衣衫。长城、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汶川地震废墟、黑砖窑门口、动车事故现场,他裸身俯卧的影像几乎出现在了每一个公共事件的现场。
艺术评论家栗宪庭曾告诉他:“你本身就是公众人物,以身体导引整个公众把目光吸引到公共事件上,很重要。”而在广东美术学院教授樊林眼中,最打动她的还是区志航多年来的奉献和投入。“多年来,他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体制,姿态是重复的,事件却是不重复的。虽然俯卧撑未来的发展还有待讨论,但是当他坚持做成一个链条时,他就是有效的。”
不过,区志航没有想到,网络上一干年轻人会突然掀起“开房体”浪潮,而后又出现了“叶海燕事件”。 “作为一个用行为表达的艺术创作者,我觉得我有必要去表表态。” 他不得不加快了介入的步伐。
6月6日,区志航预订了最早的航班,又租了一辆车赶到了海南万宁第二小学门口。当地人告诉他,这间学校刚刚完成了校门的扩建。新建的校门上还蒙着红布,挂着培养师德的标语。此时已将近下午6点,除了有来往的行人,路口还停着货车,街边则坐着小贩。为了达到最好的取景效果,他也顾不上那么多。把相机设置成自拍模式后,他像往常一样,硬着头皮脱了个精光,仅用短短的10秒钟就完成了作品,周围的人目瞪口呆。
可惜,一名路过的红衣妇女意外闯入了镜头。出于安全考虑,区志航没有再拍第二次。在他过去的经验里,有两次“出事被抓”就是因为追求完美拍了第二遍,其中一次是孙志刚事件。
画家李斌形容区志航是一个“披着艺术外衣的社会活动家”。陈洲则认为,区志航的优势在于他从前的媒体人身份,他能对公共事件做出预判,并充分利用了网络传播。区志航并不否认这点。
互联网时代已经改变了艺术创作的生态。从区式俯卧撑到“开房找我”,网络为行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012年7月,当区志航在广州高架桥底水泥锥上做裸体俯卧撑的照片被大量转发后,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温柔的抗议竟然裂变为对官方的压力,职能部门不得不做出回应,民间也涌现了数名模仿者。
“我一直认为当代艺术最积极的地方就是让你想象和思考,强调观念,对社会的关注和干预。可是当代艺术又有一个瓶颈,实际上它在社会上是不生效的。某某精英的作品,卖天价,圈里人都知道,但是普通人知道吗?这不就很矛盾吗?”说这话时,区志航有些激动。倒是坐在一旁的好友樊林插了话:“行为艺术就是把血性转化成另一种力量。这几天,我一直很想发微博说,除了嬉笑我们还要怒骂。但是你知道,我们没有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