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林凤 吴可嘉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学发展,现代居住建筑开始强调生态设计。本文以生态学理论为出发点,对徽州民居传统村落的总体规划布局、建筑空间设计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徽州传统民居规划设计的生态性特征。
关键词:徽州民居; 生态学;生态设计
2l世纪,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对工业化大生产、及由其产生的社会模式和社会文化进行反思,生态、可持续发展开始受到人们重视。目前,生态化设计已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学理论,比如“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对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生态化建筑设计方法和技术进行初步的发掘、归纳总结,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住区设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体现出的独特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徽州古村落是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生态学意义。徽州民居在天人合一哲理的影响下从村落布局、建筑设计、构造设计,都充满了生态思想。本文以徽州民居为例,重点探讨总体规划布局、建筑空间设计两个方面所包含的生态化因素。
一 生态学与生态居住社区
生态学,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提出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早期的生态学偏向于研究生态的自然属性,研究对象是由动植物、微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由于全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当代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发生一些变化,生态学家开始将目光转向由人类这一特殊有机体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将研究范围从单一生境转向一些全球性的问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地球资源与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而,我们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知识,利用其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居住社区,又称为绿色社区和可持续社区,一般指:将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于住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伤害,保证人体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社区。一般而言,生态居住社区应该达到节约能源与资源、建筑材料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等要求。
二 徽州民居村落的总体规划布局
徽州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其村落布局大多因地制宜,或依山傍水,或枕山面水,布局与自然地势结合,创造了丰富生动的村落景觀。
徽州村落的总体规划布局表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态哲理。这种生态哲理是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所支配,即“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和“ 物我一体” 的自然观。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联系。老子的《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指天地人各有其内在肌理,但最终都要服从于自然规律。受天—地—人合一思想影响,中国人讲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符合当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都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1选址
在天—地—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设计理论——风水学。依据风水理论,徽州村落基址的选择讲究山水聚合 ,藏风得水,于是形成了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选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村落大多建在山脚坡地上,前有开阔田野,后面紧临山林.溪水河流从村旁或村中逶迤穿过,村落于青山碧水之间,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依据生态学观点,村落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这样选址形成的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小气候,背山可挡冬季北向寒风,面水可迎夏日南向季风,朝阳可获充足日照,近水方便生活灌溉和水运交通,缓坡可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整体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例如:黟县宏村,背依雷岗于北,南邻新安江支流邕溪和羊栈河交汇处,即“枕高岗,面流水,望天际”。又如黟县西递,《新安名族志》记载:“其地罗峰高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中有二水环绕,不之东而之西,故名西递。”双涧穿村,聚落在山峦环抱之中。
2理水
乡土聚落以水为命脉,一是生产用水。农业生产需灌溉,雨季需排泄防涝,旱季需补水。二是生活用水。又按风水学,以气为主。背山可生气、纳气、藏气,面水可使气“界水而止”,因此徽州人十分注重理水。包括:村落选址观测风水,相地度势;汲取充足水源又能及时排泄;利用地表水资源建立灌排设施;营建村落内的水圳,水塘、水池、水院等。
例如有五百余年悠久历史的宏村,其理水方式堪称一绝。宏村汪氏祖先按风水先生的指点,在村西石碣水口处营建水坝,引西溪之水入水圳穿村而过,水圳九曲十弯流经村落中心的半圆形“月沼”,一路向南注入南湖。水口,水圳,各家水院,月沼和南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不仅解决了村民生活和消防用水,而且能适度调节小气候
三 建筑设计
1平面布局
徽州民居的平面方整,中轴对称,其序列是:入口大门——天井——厅堂(两侧是卧室)——后天井——二进厅堂,呈矩形延伸。厨房,柴棚等杂屋一般紧贴北封护墙,充分利用宅基地的面积,同时成为正屋极好的保温隔热。
天井布局。天井一般位于门堂之间,是建筑的中心,天井采用东西横长的平面四周围以高墙,对外高墙锁闭,对内则别有洞天,成为冬挡风夏荫凉的宅内生态空间。其作用主要为:
一,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徽州建筑受地理、气候和观念的影响,多为高墙小窗,采光极差,狭小天井可防止夏日曝晒,使住宅室内阴凉,同时还满足了通风采光的需要。
二,组织功能。天井与厅堂相通,化解了宅居用地紧凑造成的局促感,丰富拓展了宅居的中心空间。天井中还可放置花木树石,开敞的堂屋与庭院空间合二为一,塑造了一个富有生态的自然情趣的“共享空间”,满足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
三,聚集和排泄雨水。天井之上为向内的单坡斜屋面,雨水顺屋面流向天井,经地沟泄出宅外,即“四水归堂”,风水认为水为聚财,喻示着“肥水不外流”。天井中常设太平缸蓄水,或扩大成水园,是就近灭火的水源。
2立面造型
外墙封闭。徽州民居外墙一般高大密实,对外基本不设窗户,主要为了防盗和维护住宅私密性。建筑物侧面的封闭有利于相邻建筑的拼接,这在土地紧张的徽州,十分必要,体现生态设计中节约资源的理念。
马头墙。为防火建筑山墙造得高出屋顶,又称封火山墙,因其从侧面看去像一匹侧立的马头故又称之为马头墙 。白色的墙壁反射阳光直射,高大的山墙,夏季遮挡烈日防暑降温,冬季则可御风防寒。
徽州建筑造型典雅。大片白色粉墙,黑色小青瓦屋顶,错落起伏的马头墙,点缀的大门、小窗、砖雕,与四周环绕的群山在立面构图和天际线上相映成辉,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与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在色彩上遥相呼应,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象。
五.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徽州民居无论是村落选址,规划布局,还是建筑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生态设计理念。徽州传统民居中的布局和设计经验,比如在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对于今天的生态住区设计来讲具有十分宝贵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单德启. 安徽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4]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