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互助下幼儿攀比的教育

2013-04-29 12:53周洁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7期

周洁

【摘 要】当今社会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幼儿攀比心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产生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环境影响;家长的过分溺爱以及家长之间的攀比;老师对待幼儿的不公平态度等原因所导致。这些因素给幼儿带来许多危害,因此对幼儿攀比的心理提高认识,必须从家长和幼儿园两方面入手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和消除幼儿攀比的心理,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攀比心理;攀比行为;消除对策

一、把握幼儿攀比心理,提高认识程度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因此保护幼儿的健康,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攀比的表征

(一)跟风

幼儿的跟风行为也是攀比行为中的重要表现之一。例如:我班小羽来园过生日时,买一个蛋糕和一袋零食。其他幼儿也要在幼儿园过生日,还要求父母多买些零食和大蛋糕,只能多于别人不能少于别人。

(二)追求物质

虽然幼儿年龄还很小,但已开始要求穿名牌的衣服,吃好的零食,玩好的玩具等。比如,每天要求家人给自己穿不同的漂亮衣服,并在前一天晚上就要选好自己第二天要穿什么;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女孩子总觉得穿裙子漂亮,看同伴穿裙子自己也要穿;在艺术活动中,看到别人有六十四色的水彩笔,自己也要有。

案例1 2012年10月份我带中班,一个“十一”假期过后,幼儿园小朋友的衣服穿的靓丽四射。尤其是女孩子,穿的像个小公主一样漂亮。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我听到了这样的对话,让我原本平静的心灵有了点小小的涟漪。

萌萌:你们看,我今天穿的新裙子,漂亮吗?

妍佳:恩,挺漂亮的,但是没我的裙子漂亮。我的裙子是有牌子的。

萌萌:什么牌子呀?说不定我听过呢!我的裙子是我妈妈在亚贸商场给我买的,你想知道在那里吗?我可以带你去。

妍佳:呃……不用了,我觉得我的裙子比你的好看,你不相信的话,我们去问问别的小朋友看他们怎么说。

幼儿的密室之语,就这样被我听到了。于是,我告诉她们你们2个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老师都很喜欢,这样他们听了都很高兴,也没有再去比谁比谁漂亮了。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将其信息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会开始攀比了,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幼儿攀比的原因

幼儿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有几下几点:

(一)当今社会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为幼儿攀比的心理提供经济基础

当今社会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过去经济较落后,人们连生活都难以维持,怎会存在攀比之心?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每个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子女,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正因家长本身不愿落后于他人的心态,使孩子形成一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心理,自然而然的给幼儿树立起攀比心理的经济基础。

(二)家长的过分溺爱,为幼儿滋生了攀比依赖

家长的过度溺爱,为幼儿滋生了攀比依赖。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壮成长、超凡脱俗,把自己的子女看成龙和凤。子女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以偏激的心理,借子女与别人相比来显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过分的溺爱与迁就、娇生惯养,会让幼儿滋生攀比心理,产生依赖。

(三)幼儿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

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被父母所忽现。

四、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的攀比心理

(一)家长正确引导幼儿的攀比心理

家长应正确的处理爱与溺爱的关系,要严格把握“度”的原则。应明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不一定就是对他的爱。因此,在满足孩子基本需要的同时,家长应将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幼儿提出的过分要求坚决说“不”。

家长正确引导幼儿攀比心理的方法:

1.反攀比。孩子们在攀比的时候, 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有,我也应该有”。例如:别人买了新书包,我也应该有;别人买了新服装,我也应该有;别人有新式玩具,我更应该有。这时,无论父母怎么解释,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受情绪控制,而缺乏理智。对付这样的孩子,比较快速生效的办法是实行反攀比。

2.改变攀比兴奋点。孩子有攀比心理,说明孩子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的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等方面进行攀比。

3.把攀比变成动力。当孩子爱攀比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将攀比变成动力,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

4.和自己比。父母不妨多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本周和上周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比较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

(二)老师正确引导幼儿攀比心理。

1.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的进步,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不可只集中于几个孩子。

2.老师的夸奖和鼓励要兼顾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让他们知道好孩子的表现是分好多种的,以此来分散幼儿攀比的注意力。

3.教师应有意识转移幼儿攀比的兴奋点,形成良好的“攀比”风气,以集体的氛围力量来带动个体的健康成长。

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其实是很重要的。大多数孩子的攀比心理主要是家长造成的,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来帮助这些孩子积极向上、追求内在精神,向好的一面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

【参考文献】

[1]左晓静.如何解读幼儿的心理[J].学前教育,2007,(09).

[2]沈贵鹏.学生攀比现象透视与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5,(22).

[3]樊俊清.说说幼儿的攀比心理[M].2008,05.

[4]董光恒.你的孩子爱攀比吗[J].幼儿教育,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