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肉眼血尿为首发表现的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中毒1例并文献复习

2013-04-29 12:17王艳任志明朱华焕李梦杰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7期

王艳 任志明 朱华焕 李梦杰

【关键词】抗凝血灭鼠药;维生素K;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患者,女,23岁,农民,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四天,肉眼血尿2天”于2013年5月22日首次就诊于青县人民医院,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于半月前曾用手搅拌鼠饵接触过灭鼠药(共两种,其一为溴敌隆,另一名称不详),事后未采取清洗措施。入院就诊时处于月经期。患者于入院前4天进食烧烤后出现腹痛不适,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伴腹泻数次,为黄色稀水样便,无脓血便,后在当地静点抗生素(名量不详)治疗腹泻症状缓解,于2天前出现肉眼血尿,在青县人民医院门诊行血常规检查提示:红细胞4.34×1012/L,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7.3×109/L,中性82.6%,血小板195×109/L。入院后查体:神清,周身皮肤无紫癜,抽血穿刺处出血时间较长,需长时间压迫,剑突下压之不适,右肋腰部压之不适,肠鸣音正常。患者病史中无发热及明显的膀胱刺激征,入院后行子宫附件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因处于月经期,且自诉经量较平素明显增多,为避免经血污染尿液标本,给予下尿管后导出肉眼血尿,伴血凝块,行尿常规检查提示:肉眼血尿,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0-1个/高,酮体3+,蛋白3+,葡萄糖+,肾功能正常,心肌酶正常,血淀粉酶293u/L,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血钾3.47mmol/L,入院后随即行血凝试验回报:凝血酶原时间测量不出,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146.2秒,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凝血酶时间均正常,3小时后复查凝血常规较前无明显变化。入院后行泌尿系超声检查提示:膀胱内可见散在偏强光点,相互聚集沉淀于膀胱壁上。并到天津市武警医院行血液毒检分析:未检出羟基香豆素成份,未检出其它毒物成份,全血胆碱酯酶活力100%。

患者入院后给予维生素K110mg肌注,并给予维生素C应用及头孢他啶静点防治感染,考虑到患者无明显的泌尿系感染证据,且难以用感染来解释其凝血功能异常,结合有溴敌隆等鼠药接触史,不能除外鼠药中毒或血液病的可能,故患者入院6小时后转天津市武警医院进一步治疗,患者在天津市武警医院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灭鼠药中毒”,给予维生素K1静点并给予新鲜血浆静点3天后肉眼血尿及月经量明显减少,于2013年5月25日转回我院继续治疗,行凝血酶原时间21.7秒,INR1.74,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5.8秒,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凝血酶时间均正常。尿常规:红细胞1--3个/高,白细胞3--5个/高,蛋白2+,继续给予维生素K1肌注20mg/日,及应用新鲜血浆补充凝血因子治疗,于2013年5月28日复查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14.8秒,INR1.18,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5.8秒,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凝血酶时间均正常.当天自动出院。目前随访患者无活动性出血症状。

讨论:本例患者青年女性,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此次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无明显的膀胱刺激征,尿常规检查亦无明显的感染证据,结合入院后行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正常,结合其行凝血试验检查提示PT监测不到数值,APTT显著延长,月经量亦较前明显增多,且于入院前半月有皮肤接触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的病史。我院初步考虑存在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可能,经到上级天津武警医院进一步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灭鼠药中毒。

抗凝血灭鼠药为我国准许生产、销售及使用的杀鼠剂,按化学结构分为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前者如溴敌隆,后者如氯敌鼠等。目前我国市面上多为第二代新型抗凝血灭鼠药,属于高效低毒类,此类鼠药与化学结构与与维生素K相似,当其进入机体后,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1,这类灭鼠药的中毒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用,抑制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影响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形成,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该类鼠药潜伏期长,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据报道血清中检测不到灭鼠药后,其抗凝作用仍能持续[1]。故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对于有以下表现者应高度怀疑灭鼠药中毒的可能:①不明原因的出血;②血小板正常,PT,APTT明显延长;③有抗凝血灭鼠药接触史或血液毒检检出抗凝血灭鼠药;④排除基础性疾病和家族性、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疾病。维生素K1为治疗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特效药物,应用要求要足疗程,切忌突然停药。

参考文献:

[1] SARIN S,MUKHTAR H,MIRZA M A. Prolonged coagulopathy related to superwarfarin overdose[J].Ann Intern Med,,2005,142: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