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例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4-29 12:17:52任洪荣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悬液

任洪荣

【摘 要】目的:观察比较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急、门诊留观的腋下温度高于39.0℃的患儿11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5例,实验组行布洛芬混悬液药物治疗,对照组行乙酰氨基酚药物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用药lh后、用药4h后的疗效,并监测和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药物治疗后1h,两组患儿的体温都有所下降,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58.1%,明显高于研究组的27.2%。两组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后4h,两组患儿体温下降都比较明显,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9%,实验组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的好,两组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心电图监测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3.63%,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5.45%,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比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起效时间更快、作用更强,持续退烧时间也更久,因此,布洛芬混悬液的疗效较好。

布洛芬是非甾体抗炎药的一种,它有比较明显的退烧和镇痛作用,是属于新型药物之一。对乙酰氨基酚则是儿科常用的退热剂,本文对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比较,以便临床用药能得到更好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急、门诊留观的腋下温度高于39.0℃的患儿110例,其中男78例,女32例;年龄为1-13岁,平均年龄为(6±1.47)岁;体重为10-27kg,平均体重为(18±2.56)kg,病程为2-48h,平均病程为(23±3.24)h;其中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支气管肺炎,6例川崎病,4例泌尿感染,2例败血症。所有患儿均是经家长同意,自愿参与到该药物实验治疗中。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5例,实验组行布洛芬混悬液药物治疗,对照组行乙酰氨基酚药物治疗;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起病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全部患儿腋下温度均高于39.0℃;自发病起所有患儿均未进行退烧治疗和抗感染的药物治疗;年龄均<13岁。

排除标准:不明原因和非感染性的发热患儿;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的药物过敏的患儿;本身合并有腹痛或者胃肠道疾病反应患儿,或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儿等;精神病患者及严重智力障碍;拒绝进行药物试验的患儿;年龄大于13岁的患儿[1]。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C一反应蛋白、血、尿、大便等常规检查,并行胸片、B超等影像学的检查;有疑诊属于脑膜炎之类的患儿,另加脑脊液和脑电图的检查,对所有患儿均需查明病因,再进行治疗。

1.3.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⑴患儿体温>38.5℃时,便应嘱咐患儿保持足够的休息,并让病房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室温最好在20℃左右,室内湿度为55%-65%为宜;⑵给患儿适当补充能量,以维持其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⑶给予患儿酒精擦拭头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部位等大血管的浅表处,进行物理降温。

1.3.2药物治疗

两组患儿均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患儿进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将药物摇匀之后口服,用药量根据患儿体重为10mL/kg,3次/d。对照组患儿根据体重进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服用10-15mL/kg,3-4次/d。两组患儿均行餐后服药,5d作为1个疗程。

1.4疗效观察

在用药前后lh、用药后4h的时候,使用用体温计对患儿进行腋下温度监测,每次测量为5min,同时在药物治疗期间,观察监测患儿的心电图变化,以及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皮疹、出血点等的不良反应情况,为评价药物安全性提供依据。

1.5疗效标准

用药后根据患儿的体温下降状况,将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⑴显效:用药后,患儿的体温下降>2℃,且将体温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⑵有效:用药后,患儿的体温下降了0.5-2℃,体温稍微高于常温;⑶无效:患儿未降温或持续高温。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一般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1h后的疗效情况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比较,药物治疗1h后,两组患儿的体温都有所下降,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58.1%,明显高于研究组的27.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4h后的疗效

两组患儿经药物治疗4h后,体温下降都比较明显,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9%,实验组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的好,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3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心电图监测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3.63%,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5.45%,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小儿高热指的是小儿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是小儿机体内防御系统和病毒及细菌等病原的微生物发生斗争的一种反应。一般情况小儿的体温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婴幼儿得体温波动比较明显。通常小儿发热在37.5-38.5℃范围内,能增强小儿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无需使用药物来退烧。如果患儿体温高于38.5℃,则可能引起患儿机头的代谢障碍,或者各系统发生功能紊乱,患儿出现精神不振、咳嗽、腹痛、腹泻等症状;而且小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特别是小于5岁的患儿,发热时容易引发惊厥和癫痫等症状,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当及时、准确查明患儿的病因,并给予患儿正确的退烧药物治疗,避免由于机体过度消耗而导致的器官损害现象的发生[2]。

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都是非甾体抗炎药类,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扑热息痛,是比较常见的小儿退烧药,是WHO主要推荐的小儿退烧药之一,它用于小儿退烧具有安全有效的特征。布洛芬则具有退烧和镇痛两大功效,它的主要剂型是混悬液,用在小儿退烧病症中,相对于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类,它具有副作用小的优势。布洛芬是WHO和美国FDA同时推荐的小儿退烧药,是小儿退烧药的首选药物[3]。

本研究表明,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好,治疗后1h后总有效率为58.1%,治疗后4h总有效率为83.6%,并且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后,患儿的不良反应小,不良反应率仅为3.63%;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比较明显,治疗后1h后总有效率为27.2%,治疗后4h总有效率为50.9%,并且治疗后患儿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小,不良反应率为5.45%,将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进行比较,可知,两种药物退热作用均理想,且不良反应的症状均很小,但布洛芬的起效较快、作用也更强,并且持续退烧时间也比较久,因此对于高热和超高热的患儿,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较好。

综上所述,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都比较理想,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是布洛芬混悬液起效时间较快、作用更强,持续退烧时间也更久,因此,是高热治疗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贺健.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28-29.

[2] 蔡幸生,林锡平,王萍,徐海玲.口服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各60例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12):877-878.

[3] 于力.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21-22.

猜你喜欢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悬液
北化大生物合成对乙酰氨基酚
山西化工(2021年5期)2021-01-25 15:00:58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保健与生活(2020年4期)2020-03-02 02:27:36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34
蓑衣莲酮硫酸酯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8
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
一例布洛芬致金毛犬肾中毒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6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探讨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