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波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CTU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准确率,探讨临床上CTU取代IVP的可能性。方法:整理3年来完整的泌尿系疾病患者146例临床资料,其中肾输尿管结石69例、膀胱癌15例、肾盂旁囊肿和肾盂源性囊肿10例、双侧巨输尿管症6例、肾盂输尿管肿瘤4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畸形3例。全部行CTU和IVP检查。结果:146例患者中CTU和lVP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143/146)、692%(101/146)。CTU、IVP检查时间分别为176±82分钟、672±258分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U检查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准确率、了解病变周围组织情况以及对梗阻远端尿路显示率方面明显优于lVP检查,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取代IVP检查成为常规方法。
关键词泌尿系疾病诊断X线计算机静脉肾盂造影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结石、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加之输尿管走行于腹膜后迂回弯曲,很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難,传统的泌尿系平片(KUB)和静脉肾盂造影(IVP)技术由于检查前准备过程复杂、检查需要时间长等原因使其应用稍受限制,并且对于泌尿系统内部结构无法很好的显示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1]。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CTU)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检查的不足,甚至有文献认为CTU有代替传统的IVP的趋势[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医院146例经手术或(和)其他临床综合措施确诊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CTU和IVP检查资料,旨在总结临床诊断经验,提高对CTU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的再认识。
资料与方法
2010~2012年行CTU和IVP检查的146例泌尿系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男84例,女62例,年龄18~72岁,平均52岁。病变种类包括肾输尿管结石69例、膀胱癌15例、肾盂旁囊肿和肾盂源性囊肿10例、双侧巨输尿管症6例、肾盂输尿管肿瘤4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畸形3例。14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主要症状包括:急性持续性或间隙性腰痛、腹痛79例,无痛性肉眼血尿56例,尿频、尿急47例,尿痛43例,排尿不畅19例等。病程1周~3个月。全部行IVP和CTU检查,并且最后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和)MRI检查、B超证实诊断。
准备工作:检查前排除有禁忌证的患者,例如对碘过敏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肾功能严重损伤;急性传染病及高烧患者;严重的尿闭、肾绞痛发作及全身衰竭者。主要适合泌尿系疾病,如结石、积水、先天畸形等;全血尿、脓尿不明原因的患者。腹膜后肿瘤的诊断;要求了解损伤程度和损伤范围;门静脉高压症术前观察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正确的排泄期延迟时间。检查前患者作好一般腹部准备,如检查前12小时内禁食,并在前1天晚上服用泻药排空肠道内容物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IVP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首先摄腹部平片1张,然后采用腹部轻加压,经肘静脉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50ml,于7、15和30分钟后各摄双肾区片1次,35分钟后行松压摄影全腹片1次,部分显示较差者延长60~120分钟摄影,疑有肾下垂者可采取站立位摄取全尿路片[3]。
CTU检查: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参数:机架转速0.33秒/圈,准直0.625mm×64,管电压100~120kV,管电流165mA,矩阵512×512,常规重建层厚5mm,薄层重建层厚0.75mm/0.50mm,螺距0.9。嘱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先进行常规平扫再采用MEDRAD高压注射系统,经前臂3.5ml/秒注射碘海醇80~100ml,采用restart造影剂追踪技术,选择造影剂CT值ROI为肾上极层面主动脉,当CT值达120Hu时自动启动动脉期扫描,30秒后进行静脉期扫描。扫描完毕后病可来回走动,约半小时后再进行延时期扫描。根据腹部平片监测的肾脏排泄情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扫描时间,最长可延至24小时后扫描。对动静脉期显示不佳的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占位,此检查都能看到高密度造影剂中的充盈缺损,边缘显示清楚范围显示明了,对于平扫不能发现的阴性结石,此检查也可通过造影剂中断现象加以诊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浓度过高的造影剂容易掩盖小的占位和结石[4],操作时应注意。所获得数据进行有效层厚lmm,间隔08mm,FCl0,USO过滤重建,图像传输到Vitrea工作站。平扫期主要重建泌尿系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图像,动脉期主要重建肾脏及血管MPR、CPR、容积显示(VR)、(MIP)图像,静脉期及延时期重建整个泌尿系MPR、CPR、VR、MIP图像。三维重建是扫描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程序处理并重现出直立的立体图像。其具体技术包括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小密度投影(MINP)、VR和射线总和投影(RAYSUM)及CPR等。我们要根据各期特点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图像重建[5]。
观察指标:统计行CTU和IVP检查分别使用时间和确诊的例数、例率。
统计学处理: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6.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组146例患者两种检查情况,见表1。
本组146例患者中CTU和lVP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143/146)、691%(101/146)。CTU、IVP检查时间分别为176±82分钟、672±258分钟,两种检查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IVP是泌尿系统的常用检查方法,可以观察泌尿系统整体形态,直观地表现病变部位、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程度、反映肾功能损害情况和程度。但是IVP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当肠道准备不佳时IVP检查显影质量较差,难以显示较小的病变。对阴性尿路结石IVP仅能显示为充盈缺损,易与输尿管蠕动或是肠道气体混淆而误诊。IVP检查需用腹带压迫患者腹部使患者感到不适。在某些梗阻性病变患者,肾脏排泄受阻或者肾功能受损时患侧尿路往往无法显示,有时需要行RP进一步检查。IVP对肾实质病变未压迫侵犯集合系统常无法显示,而对压迫集合系统的病变也只能显示其轮廓而无法提供定性诊断的依据[6]。IVP可能会遗漏很多上尿路病变甚至肿瘤。CTU是伴随螺旋CT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利用后处理重建技术对病变的显示更加清晰直观,在肾脏、输尿管、膀胱病变中具有IVP无法比拟的优势,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CTU结合平扫及增强后多期扫描,可以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的侵袭、判断肾脏的功能及IVP无法显示的病灶周围的累及情况。
CTU主要应用于泌尿系结石、肿瘤、尿路先天畸形等,与IVP相比较呈现许多优势。X线阳性或阴性结石CTU均能发现。而IVP对于阳性结石较为敏感,阴性结石则不能显示,且易受肠内容物的干扰出现误判。近几年来,泌尿系肿瘤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CTU结合增强多期扫描对于肾脏肿瘤的大小、定位、定性具有良好的判断,VR重建可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及累及范围。而IVP只能根据肾盏的破坏、分离等间接征象提示病变,而无法判定病变性质,直径<2cm肿瘤IVP常无法显示。对于输尿管肿瘤IVP仅能提示输尿管梗阻及肾脏显影延迟,无法区分梗阻是由炎性狭窄、阴性结石或是肿瘤引起,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具有局限性,CTU诊断泌尿系肿瘤有明显优势。对于泌尿系先天性畸形CTU可多平面重建得到三维图像,从而明确畸形的精确类型,CTU几乎可以确诊所有马蹄肾和盆腔肾,而IVP只能显示较为常见的尿路畸形,对于较为复杂的尿路畸形显示欠佳。本组146例患者中肾输尿管结石69例、膀胱癌15例、双侧巨输尿管症6例、肾盂输尿管肿瘤43例,应用CTU诊断率均达100%。总而言之,CTU检查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准确率、了解病变周围组织情况以及对梗阻远端尿路显示率方面明显优于lVP,在很多情况下IVP检查已經成为常规检查。
参考文献
1王建良,朱玉春,高迁,等.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93-95.
2王杭,王国民.CT尿路成像和IVU检查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比较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6):402-406.
3于兹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3-155.
4Chlapoutakis K,Theocharopoulos N.Perform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urography in diagnosis of 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J].Eur J Radiol,2010,73(2):334-338.
5白瑞霞.CT尿路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与操作[J].当代医学,2010,16(192):22-23.
6刘付广,王洪斌,刘建新,等.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的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8):2236-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