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霞
摘 要: 教师要深入研究出现“高投入低产出”这一状况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主要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针对部分教师忽略诵读问题,培养熟读成诵良好习惯;二是针对诗词教学忽视文本问题,立足文本开展深度发掘;三是针对淡化诗词意象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诗词灵魂;四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不一问题,落实分层目标促进教学。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误区分析 改进措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地位,许多教师花费了较多时间,但是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紧扣要点,陷入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误区,最终影响实际教学成效。针对这样的状况,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古诗词教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一、针对部分教师忽略诵读问题,培养熟读成诵良好习惯
诵读是自古以来最为有效的读书方法,学生在古诗词的诵读中能够充分感悟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韵律美、情境美及精神美,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璀璨文化。诵读是古诗词学习中的一次深度咀嚼,是用心触摸历史的脉搏。但是,在高考应试的巨大压力及快节奏的高中生活中,许多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诵读感悟,往往采取“翻译+背诵”的快速教学法,以掌握应试知识点为目标,或者进行“满堂灌”,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掌握效果。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要还原古诗词学习的本来面目,注意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要通过情感朗读“复活”诗词,把握好语调、节奏,在身临其境的诵读中感悟作者的心境、表达的情感、蕴含的思想,在诵读中领悟语言的魅力,带领学生进行心灵的穿越。从赤壁的“惊涛拍岸”到战国时期的“离骚”,从雨下梧桐的“凄凄惨惨戚戚”到长亭送别的“执手相看泪眼”,大声诵读能够让学生触及诗词的灵魂,增强对诗词的领悟效果。
二、针对诗词教学忽视文本问题,立足文本开展深度发掘
文本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诗词文本进行把握,进而准确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对文本进行理解与把握。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抓住文本教学的重点,将课文抛开,完全借助课件的演示,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有的教师对文本进行随意转换,如将《离骚》改为四字短语,号称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实际上扼杀了原文的意境与气魄,韵味丧失殆尽。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强化对文本的把握,引领学生从古诗词的写作背景、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方面深刻感悟,把握文本精髓,强化对诗词的感悟与理解效果。例如教学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部分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记忆并了解这是感怀故国的诗作,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不仅感悟到作者凄婉的亡国哀思,还从中体会到亡国君主的无比悲愤之情,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三、针对淡化诗词意象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诗词灵魂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交融合一,是浓缩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象。在古诗词中,诗人对意象较为注重,经常通过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的方式麻将“象”和“意”紧密结合。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这一方面的启发引导,将诗词教学“大卸八块”,好端端的一篇诗文硬是被肢解为若干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导致学生无法深刻感知意象、探究诗词灵魂。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诗词,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辅助,创设与诗词意境相吻合的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诗词中的人物、环境,从而准确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例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出一幅晚秋夕照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同的意象共同流露出长途跋涉、颠沛流离的游子思乡情结和现实不满相掺杂的复杂心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9个不同的意象进行综合感悟、用心揣摩,这样学生就能充分感悟词中流露的情感,同时对诗人独具匠心的构思、雕琢文字的能力具有更深的理解。
四、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不一问题,落实分层目标促进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异是不可回避的,古诗词教学更是如此。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语言基础、古文积累等的要求较高,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表现得更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改进。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全部学生都按照一样的要求进行教学,无论是优秀生还是语文学困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两端的学生无法满足实际学习需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制定教学目标,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对于学困生,古诗词教学时要侧重基础性要求,如记忆文学常识、背诵相关章节、能够翻译及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等,而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则要提高要求,从意境的感悟、中心的提炼到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古诗词。通过这样的分层要求,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自身能力基础基本保持一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整体教学成效都有帮助。
综上所述,教师要针对古诗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提高学生感悟与理解的水平,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青.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意境美[J].考试周刊,2008(10).
[2]戎振纲.关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反思[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Z1).
[3]谈亲旸.走进美的王国——谈中学古诗词审美教学[J].科技风,2010(21).
[4]龙伟云.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