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英
摘 要: 俗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隐喻的集中体现。人体部位词的隐喻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人体部位词俗语进行比较,指出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人体及人类的身体经验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因此,人类所认识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认知重构的世界。
关键词: 英汉俗语 人体部位 认知
一、引言
俗语(colloquiums)又称俗话,是任何民族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作为习语的一个范畴,俗语也是语言的沉淀和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俗语如“捡了芝麻,丢掉西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耐人寻味。英语俗语如“He?is?lifeless that is faultless.”(人孰无过)、“A bad thing never dies.”(遗臭万年)、“A cat may look at a king.”(人人平等)、“Experience must be bought.”(吃一堑,长一智)等则充分体现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智慧。人体是人类最熟悉的范畴,也是认识外部世界的起点。关于人体部位詞的俗语,在英语和汉语中不胜枚举,已经有很多学者作了跨文化的比较和研究,这里不再赘述。语言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习语具有语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稳定性。作为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俗语是一种固定的结构或以长词进行记忆、模仿、使用,其他问题不必也不可深究。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在美国和欧洲的兴起和日益发展,对英语习语的研究从跨文化领域转向认知领域。鉴于人体部位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整个世界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英汉语中由人体部位隐喻衍生的俗语俯拾皆是,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以英汉语中“头、手、心”衍生的俗语为例,对比分析其语义并探讨其本质。
二、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英国剑桥大学1999年出版的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语言学导论)指出:语言学的主要方向应该将语言作为一个认知系统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以Lakoff和Johnson等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们的研究表明,许多习语的意义产生于人的认知结构,因此英语中的许多人体部位词习语的理解都依赖于隐喻。
Lakoff(1981)把隐喻看做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知的、具体的概念认知、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是源域和靶域之间的一组映射或对应(correspondences)(Lakoff,1993)。它联结两个领域的知识:界定分明、熟悉的物理领域与界定模糊、不太熟悉的抽象领域。前者称为源域,后者称为靶域,通过源域理解靶域。
三、英汉人体部位词俗语的认知比较
笔者参阅《现代汉语辞海》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等多本字典对人体部位词的释义,发现外在人体部位“头、手”和内在人体部位“心”在英汉语中都具有代表性,由这三个人体部位隐喻所衍生的俗语也很丰富。下面就以英汉语中这三个人体部位词俗语为例探讨认知的理据。
1.关于“头”的英汉俗语
从上表看,大部分有关“头”的隐喻在英汉俗语中有很大的重合,从比喻生命、名声地位到比喻思维、情感,中西方人们的认知遵循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汉语俗语中还用“头”指起点或终点,如“万事开头难、从头说起、首尾呼应”等,但英语的“head”则没有相应的隐喻。
2.关于“手”的英汉俗语
手是人类解放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身体器官,在语言中跟“手”有关俗语比比皆是。首先,手是工具。汉语中有“手到病除、手到擒来、束手无策”;英语中也有类似的隐喻,如“lend sb. a hand,ask sb. for a hand”。其次,手指技能。如“妙手回春、身手不凡、眼高手低、露一手、留一手、多面手、一把手”等;英语中有“have a hand at/with sth.”。手还比喻控制、掌握。汉语俗语有“高台贵手、一手遮天”;英语相应的表达是“in hand/out of hand”。表示指参与,汉语俗语有“插手、袖手旁观”;英语中也有“wash ones hands off sth.”(不再参与)。此外,“手”在汉语中表经济状况,如“手头宽松、手头紧”,在英语中则没有类似的隐喻表达;英语俗语中“green hand,extra hand”(新手、临时工)的隐喻在汉语中没有类似之处。上面的汉英俗语绝大部分都表示抽象概念,而“手”作为具体的身体部位映射抽象事物,可见人们对人类社会的认知是通过隐喻内化了自身的抽象思维和情感。通过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关于“手”的俗语,我们发现人类正是通过人体隐喻把对自己的认识推广到对整个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
3.关于“心”的英汉俗语
汉语中关于“心”的俗语丰富之极,可以喻指“重要性、良心、勇气、智力、思想、意识、精神”等,如:心肝儿宝贝、扪心自问、问心无愧、心口不一、人心隔肚皮、口是心非、知人知面不知心、死心眼儿、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旷神怡,等等。英语俗语中关于“heart”的类似隐喻并不多,如sweet heart(甜心);search ones heart(自我反省);take heart(变得勇敢);lose heart(气馁)。
然而在表达复杂抽象情感方面,英汉民族的人们表现出相似的智慧和创造性,分别由“心”(heart)的隐喻衍生出很多丰富生动的俗语。例如,汉语中有贴心、心潮澎湃、扣人心弦、惊心动魄、触目惊心、心乱如麻、心烦意乱、心急如焚、心切、痛心疾首、心头之恨、心平气和、心如止水、心心相印、拨动心弦、心花怒放、一见倾心、心疼、痛心、灰心丧气、心碎、心如刀绞、哀莫大于心死、心惊胆战、心惊肉跳、煞费苦心、推心置腹和心悦诚服等。英语中表示喜悦、热爱和同情的如,for ones heart to bleed for sb.(为某人感到悲痛,同情某人);lose ones heart to sb.(心被某人俘去,爱上某人);have ones heart in the right place(好心好意,真心实意);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十分坦率,感情容易激动)。表示悲伤、压抑、惊慌的如,break sbs heart(使某人很伤心);for ones heart to sink(消沉、泄气);heart-ache(痛心、伤心);heart rending(使伤心的,使断肠的)。表示恐惧的如,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s((因害怕)沮丧、绝望);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非常吃惊);for ones heart to miss a beat(吓了一跳);for ones heart to turn(大吃一惊)。在以上英汉俗语中,除去跨文化的因素外,两个民族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相似的概念隐喻,如The heart is an bhject(心是物体);The heart is a container(心是容器);The heart is resource(心是资源)。人类在认识自我思维和情感时,借助人体部位“心”理解表达抽象概念,便形成了隐喻认知方式和隐喻语言。由此可见,人们首先形成了人体认知,其次把对人体的认知结果投射到其他相对复杂的事物上以完成对其的认知与理解。
三、结语
俗语是每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通过比较英汉人体部位词俗语在语义和认知方面的异同,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在借助人体及人类的身体经验来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人类最先认识自己周围立体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包括人体本身及其器官。之后,当认知进入更高级阶段,人类已经熟悉的东西(包括器官)就成了人们认识、体验和描述世界其他事物,尤其是无形的、抽象的、难以定义的事物的基础。由此,借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便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隐喻认知方式和隐喻语言。这符合人类以自我为认知中心,由近及远、由自我到非自我、由实体到非实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由此可见,人们首先形成了人体认知,其次把对人体的认知结果投射到了其他相对复杂的事物上面完成对其的认知与理解。人类以对自身的理解形成外在事物的概念,由于人类对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和不同文化的影响,人类借助语言所谈论的世界并非世界本身。同时,人类认识的世界亦并非世界本身,而是人类通过体验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在头脑中重新构建的世界。
参考文献:
[1]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2]Lakoff,G.&Johnson,M.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建理.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5]廖艳平.英汉人体词“head(头)”的隐喻研究[J].现代语文,2007,(1).
[6]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俗语对比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2012SJB740007
项目负责人:周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