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刚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内感染是开颅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亦是神经外科手术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颅内感染后,病情危重,治疗困难,预后差[1]。虽然近年抗菌药物研究发展较迅速,但因透过血脑屏障起到治疗效果的药物较少。所以仅通过静脉用药治疗颅内感染起效慢,治疗时间长,容易产生耐药菌等诸多不利的情况。以致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仍较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方法,既能在病变早期(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实施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发生,又可以引流感染性脑脊液,控制颅内感染患者病情。现介绍如下。
通常在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经侧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外引流术效差为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的适应证。全部患者均采取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行三角部穿刺,于外耳道后方及上方4cm各处做一弧形切口,十字剪开硬脑膜。同时于上腹部剑突下正中做腹腔端皮肤切口。针芯引导脑室管进入脑室内,压力阀置于切口皮瓣下。根照术前腰穿测压结果选择合适压力的分流管。应用金属通条两处切口之间打通一皮下隧道,埋入分流管。两段分流管以阀门相连接,证实分流通畅后,将腹腔端分流管自腹腔端皮肤切口引出体外,剪去分流管末段。剪去无菌输液器药液过滤器部分插入约15cm,用7号线在分流管与输液器管重合部分缠绕打结固定3~4次,保证分流管与输液器管连接牢固并管内外密封,输液器瓶塞穿刺器端插入无菌尿袋引流管(剪去连接端)连接牢固,输液器管排气孔端打结封闭,术毕缝合切口。手术过程中分流管使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处理。根据引流量调整引流袋与外耳孔间高度,避免脑脊液过度引流,引流量控制在150~200ml/日[2],引流袋满计量后拉开排泄帽,单向流动排出脑脊液。给予每周更换引流袋。
颅内的感染,一旦发生,倍感棘手,对患者威胁甚大[3]。我院最早从2006年开展此项治疗措施,治疗70例患者,均采用上述方法,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我们分析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经皮下潜行放置分流管延长了引流管头皮出口至颅腔的距离,而减少了颅腔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加上此段距离加长后相对加强了头皮本身在免疫抗感染方面所起的作用。②减少了脑脊液自切口外漏的机会,避免了由此引起的逆行性颅内感染。③由于采用經皮下潜行放置分流管固定于头皮,对引流管的压迫牵制作用,使得引流管不易因意外脱出,防止了外引流失败,由此也避免了由于反复重新置入引流管而引起颅内感染。④由于分流泵有防逆流作用,避免了脑脊液逆流由此引起的逆行性颅内感染。⑤分流泵具有调压作用,避免脑脊液引流过度。⑥定期按压分流泵,可以检查管道是否阻塞,保持引流管通畅。⑦可以长期引流感染性脑脊液,直至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恢复正常水平。⑧颅内感染所产生的炎性脑脊液可致脑水肿,进而出现颅内高压,颅内感染合并颅内高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在病变早期(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实施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发生。我们认为,在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经侧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外引流术效差应用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既避免了一些导致颅内感染的因素,明显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可以长期引流感染性脑脊液,又能长期缓解脑积水,直至脑脊液正常若脑积水不能缓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进华,施常泰,汪能平.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2):87.
2张晓荣,吴蜀平,冯泽全等.持续腰池引流4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2):146.
3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77.
4陈锷,唐建建,张俊卿.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M].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