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
江苏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时间,2013年高考业已结束。回顾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虽然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作为基本的课程目标。但是仍有部分师生对历史科目缺乏足够认识,总认为历史属于文科,只要念念、背背现成的结论就可以考好。经常出现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划下要点,课后学生对照着去背诵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没有生命力,显然是与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相悖的。新课改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营造氛围,激活课堂,唯有被激活了的课堂才最有生气,才能使师生的思维都进入“状态”。那么,历史教师怎样才能激活课堂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激活历史课堂。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活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导入得好,就能很快吸引学生,使学生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这是激活课堂的第一步。所以,我一向特别重视每一节课的导入设计。导入的方式很多,比如复习回顾导入、时事导入、影视和音乐导入、识图导入等,不同类型的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用不同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变化多端。
譬如,在讲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中的《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我准备了歌曲《春天里的故事》,上课伊始请学生一起欣赏“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伴随着深情而又优美的歌声,同学们的思维很快被激活,接下来,根据歌词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歌词中的那位老人是谁?
问题二:歌词中“1979年春天,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问题三:“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什么重大含义?
三个问题承上启下,既复习了上一课时所学的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又为本课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一首歌曲、三个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
二、巧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历史这门课程,有时候确实让人感觉很枯燥乏味,昏昏欲睡,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适当创设情境,就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激活课堂。
比如,在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一课中的秦统一六国时,围绕怎样治理这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秦始皇召开朝议,大臣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先請学生熟悉这段内容,然后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秦始皇、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模拟再现当时辩论的场景。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支持丞相,另一组支持廷尉,围绕怎样治理国家各自陈述观点。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实行郡县制的背景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分析对比,明确了双方辩论的焦点,轻松地接受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这一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一改以往昏昏欲睡的状态,课堂氛围被激活,为下一个教学重点的突破创造了条件。
三、设置悬念,激活课堂
大家非常熟悉评书艺术家说书的情景,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扣人心弦的高潮时,就会突然来上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以此“吊”着听者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非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实属不易,如果适时设置一些悬念,则会达到激活课堂的效果。
比如,在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的第一课快结束时,同学们的精神开始松懈,注意力开始下降,此时我讲道:“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曾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是,如今她已经解体。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解体的呢?苏联的解体是不是就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呢?作为一名高中生,你能从苏联的解体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这一连串的问题虽然多,但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使本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更为下面的学习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活了课堂。
四、运用语言技巧,激活课堂
语言是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很多老师上课时随意性很强,不注意语言技巧的运用。实际上,课堂上教学语言随意与教学语言讲究技巧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尤其历史课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小科”,连高考都被称为“小高考”,地位远不及语数外,所以历史课程基本被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者下午,相对而言课堂效果较差,再加上讲述的内容又是过去发生的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如果只注重知识点讲授,就事论事,平铺直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这个时候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老师的语言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开发。无论是在教学活动的开始还是在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创设特定的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把原本沉闷乏味的课堂氛围转换成欢快、互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将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思考,这是每一位处在一线的历史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