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会玉 张亚敏
摘 要: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学生就业能力是检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提高大学生多元化英语就业能力为目的,对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创新,有助于改变实际教学效率低的现状,使高校英语教学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特色与作用。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多元化英语就业能力 培养策略
1.引言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校把讲授(teaching)、学习(learning)、研究(research)、服务(service)和管理(management)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建设和管理,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是检验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英语水平则是公认的衡量人才及高校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定位公共英语教学的功能,调整课程设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语言教学与习得理论的研究
在应用语言学对语言习得及外语教学的研究中,四种外语习得假说已被广泛接受,即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输入假说是Krashen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提出语言的两种相互独立的学习方式:习得和学习。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过程,其结果只能得到有关的语言知识,在语言掌握过程中只能起到测验和校正的作用;而习得则是无意识的、自然的过程,是获得语言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习得才能真正获得有效交流的语言。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语言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Krashen,1982)。Krashen十分重视语言习得中真实语言环境的作用,认为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语言交流才能排除母语的干扰,达到音、形、意等各个层面的统一,进而体现出有效的意义。D Anglejan & Tucker(1975)也指出语言习得产生于自然语境中,语言只有与意义相关时才具有价值。
此外,Krashen还把情感的研究纳入自己的语言假说中,提出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有过滤作用,如果“情感过滤”高,语言输入就会受到阻碍;如果“情感过滤”低,语言输入的阻碍就小,获得的输入就多。影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和态度、性格因素和情感状态,动机和态度指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即学习积极性高的学习者更容易取得进步;在性格因素方面,自信并具有良好自我感觉的语言学习者更容易获得成功;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或放松,焦虑感较强的学习者,由于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较少,因此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有效的语言习得。
与Krashen强调单一的可理解性输入不同,Long(1981)更强调语言习得中的互动,即意义的协商在二语习得中的决定性作用,Long(1981)& Pica(2000)指出言语交际在特定语境中可以促进二语习得过程的开展,并据此提出互动假说。在言语互动中,交际双方在遇到歧义时所采用的确定核准、澄清请求等一系列的意义协商过程能大大增强输入语言的可理解性,从而达到促进交际和语言习得的目的。互动协商过程也是学习者自我修正和重构意义的过程,它促使语言学习者重视语言形式和结构的交际功能,从而提高自身二语的熟练程度。
3.大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培养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侧重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并最终培养大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如Avon于1994年提出对二语习得方法的讨论,Jeremy。Harmer在1996年对英语教学的建议和日本学者研究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学生英语实用技能方面的作用。
而国内学者主要以教学组织与管理为出发点,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英语课堂和教师的设置进行研究,提出高校应充分考虑各种教学环境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影响,并将国际和市场对大学生英语技能的要求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他们还对英语教师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行了探讨,提出英语教学实质是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用法”,更要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形成对语言的“使用”能力。此外,高校教师对教学内容也要有本质的突破,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展依托式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针对专业所学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促进语言习得过程的产生,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4.大学生多元化英语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英语与职业岗位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还应创新英语实践模式,突出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1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注重基础知识学习。
语言和思维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把汉语的负迁移影响降到最低;并将目的语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领会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获得贴近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以外国文化为主题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多接触外国歌曲、舞蹈、话剧、电影,或外籍专家的讲座,感受外国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进行对比,增强其文化意识。
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应用能力的前提,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利用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英语知识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借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从各方面获取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信息,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从而强化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使英语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职业性。
4.2创新英语实践模式,开展反思性教学。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包括在校期间获得的专业技能,还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等素质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模式,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分配任务,组织学生参与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探求未知的能力。教学实践活动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师还应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不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3改善英语就业教育环境,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语言能力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行为来进行强化和保持,高校应重视英语教学在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作用,加大对英语教学环境的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通过创设职场语言情境促进学科间的交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可以建立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间的直接联系,实现外语教学的立体化,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是对教学的监督,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学评价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状态及教师表现,并以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反映英语教学的效果。同时,英语教学应改变单一的成绩考核方式,注重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考查,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适当调整各项能力的考查标准。此外,还应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纳入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自信,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4公共英语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发展依托式外语教学。
高校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外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共英语教学不应与专业教学分割开,而应构成一个连贯系统的教学体系。公共英语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这是学生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专业教学则可以弥补公共英语教学的不足,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锻炼其以英语为技能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
依托式外语教学将英语与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提供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输入,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提高语言水平及思维技能。
5.结语
高校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公共英语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从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出发,不断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多元化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DAnglejan,A. & R.Tucker. The acquisition of complex English structures by adult learners [J]. Language Learning,1975(25).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Y: Pergamon Press,1982.
[3]Pica,T.Tradition and transi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J]. System,2000(28).
基金项目:2013年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课题编号:13ZR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