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凯瑟作品中的生态思想管窥

2013-04-29 11:35:02李伟
考试周刊 2013年77期
关键词:凯瑟人与自然精神家园

李伟

摘 要: 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以饱含真情的笔触和优美抒情的手法,从多个侧面描写了十九世纪末美国中西部开拓者顽强的创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刚毅性格,歌颂了他们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纵观凯瑟的作品,随着创作技巧的日臻完善,她对于生态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凯瑟中、后期作品中呈现出的明显的地域特色显示出她超越土地的局限,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作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 薇拉·凯瑟 人与自然 生态和谐 精神家园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女作家,其代表作有《啊,拓荒者!》、《我的安东尼娅》等,1922年她还凭借小说《我们中的一个》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薇拉·凯瑟以饱含真情的笔触和优美抒情的手法,从多个侧面描写了十九世纪末美国中西部开拓者顽强的创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刚毅性格,歌颂了他们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不仅如此,她还通过对土地与自然环境的生动描写,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两性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这些作品均反映了凯瑟在人与自然共生与共存关系方面所作的深入的哲学审视与伦理思考,她因此被著名评论家麦·盖斯马尔誉为“物质文明过程中的精神美的捍卫者”。

本文采用文学批评与生态文化研究并用、文本解析与社会价值思考同步的方式,在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观照的背景下,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建和谐精神家园两个方面,发掘其作品中的生态价值取向,对文学中的生态思想做出合理的文化解析,并从理论深度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在凯瑟的早期作品中,《啊,拓荒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与《我的安东尼娅》、《云雀之歌》并称为“草原三部曲”。作家通过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与荒野大地不离不弃,相栖共生的关系向我们初步展现了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即人与土地的关系。当亚历山德拉面对她的土地时,“她(亚历山德拉)的脸上洋溢着光彩……或许,自从这块土地从地质纪元前的洪水中涌现出来,还是第一次有人用爱和渴望面对着它。对于她,这块土地是美丽、富饶、强盛和荣耀的。她痴情地饱览着宽广的土地,直到泪水模糊了视线。于是,‘分水岭之神——那伟大的、自由的、弥漫于此间的灵魂——也从没有如此地俯首于一个人的意志(朱炯强,2010:31)”。不仅如此,随着亚历山德拉土地意识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她对土地还持有更深一层的认知。在她看来,人与土地并非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人之于土地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唯有与土地保持这种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土地才会变得富饶、充满生机。以亚历山德拉为代表的拓荒者们的土地意识充分体现了凯瑟的土地哲学观,人们并非土地的征服者,人与土地应该平等地参与到“土地共同体”这一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在小说结尾,凯瑟借亚历山德拉之口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过是匆匆的过客,而土地才是永恒的。只有真正热爱土地,珍惜土地的人才配拥有它——哪怕这样也只是短暂的。”(Ibid,134)“土地永恒”似乎可以解读为没有土地的未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这样的潜文本再一次表明了薇拉·凯瑟在人与土地(自然)关系问题上的远见卓识。从这种意义上讲,西方传统的消费观就是基于对生态与环境的掠夺和“强奸”,“无节制”的消费模式与“掠夺式”的生产方式导致了生态、能源和环境上的不可持续,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同时也在慢慢地失去世界。因此,倡导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关系,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与环境危机。

二、共建和谐精神家园

薇拉·凯瑟从现代主义这一全新的角度进行地域文学创作,为美国地域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学具有了更加鲜明的本土化特色。

事实上,地域文学与现代主义并非绝对的排斥与对立。在凯瑟看来,将地域文学与现代主义结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式,帮助她观察和描绘各个不同的地方,无论乡村还是城市。1924年12月21日,薇拉·凯瑟接受了《纽约时代周刊》书评栏目的专访,当被问及“《我的安东尼娅》的成功是否因为它书写的是一个关于土地的故事”时,凯瑟解释说她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是展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特性与情绪,而非只是他们的土地和村庄。凯瑟独特的地域创作意识使得她在处理《我的安东尼娅》这部小说时采取了较为灵活、更为复杂的视角,摆脱了传统地域文学创作的俗套,将土地特性与时代特征完美整合,实现了“时间上的共时性与空间上的历时性”的统一。与传统创作手法相比,这无疑要求作家在刻画人物等方面更加敏感、细腻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及在躁动喧嚣的时代中人的生存状态。凯瑟作品的地域现代主义特色恰恰说明作者是在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审视她所描写的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在这土地上努力打拼的人们。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土地在凯瑟的作品中更像是一种载体,而新时代下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才是她要刻画的重点;这些孜孜不倦的拓荒者在新旧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事物的冲击下,对现代生活的感悟才是她要描写的重心。

当这个载体从土地转换为城市,如凯瑟中后期的作品《教授的房子》,凯瑟对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书写依然没有本质的不同,呼唤人们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的迫切心情丝毫没有改变。在这部小说中,凯瑟运用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对比描写了彼得教授与家人及教授与他的学生汤姆奥特兰的不同人生态度,一方面揭示了工业文明、物质主义对人的异化,另一方面突出了人类需要在与自然的融合中找寻精神支点与文化归属感这一生态主题。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生态危机归根结底是人的危机,是人类精神的危机。伴随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渐渐在物质的追逐中迷失了,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错位所带来的各种精神与社会问题最终导致了自然生态的危机,并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的观念贯穿薇拉·凯瑟作品的始终,她试图通过对美国拓荒者与土地不离不弃及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与尊重的描写警示人们不要对土地及大自然进行过度的索要,因为对物质的盲目追逐将导致人们精神的空虚。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只有置身于大自然,返璞归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心灵教化作用,继而才能保持人的率真与奔放。

参考文献:

[1]刘英,杨敏.维拉·凯瑟·1922·地域现代主义[J].外国语文,2010,8(26):1.

[2]霍跃红.薇拉·凯瑟的内布拉斯加女拓荒者三部曲[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3):32.

[3]朱炯强.薇拉·凯瑟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消费视野下的薇拉·凯瑟作品研究》(HB13WX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凯瑟人与自然精神家园
薇拉·凯瑟地域书写中的流动主题研究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毕肖普生态精神一瞥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商情(2016年43期)2016-05-06 00:00:00
老师的秘密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0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7:00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