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云梅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向来有益。我是一名来自县城寄宿制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学校的情况是:在校学生有三千八百余人,其中住校生三千三百人左右,每月放五天半归宿假,在校期间每天上午四到五节课,下午三节课,每天均有晚自习,每周周日下午休息半天。在这样的一所寄宿制学校里,阅读,她的舞台在哪里呢?作为一名执教与阅读关系紧密学科的教师,今天,我仅以我校为例,来点击一下我们学校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现状
1.课本阅读——板
教科书是课堂必用,因而成了学生的必读和精读数目。可是,这教科书到底读得怎样呢?首先,被动。因为是教学必用,课堂必学,学生读教科书当然读得比较被动。其次,死板。我们在教学时为了达到预想目标,会把教材进行一番“解读”,这样就会造成对教材的割裂。就以语文为例,我们在教学时经常从字词到结构再到主旨去分析每一篇文章,这样就会破坏一篇好文章的整体美感。当然,教学模式并非统一,方式也可以探讨。
2.课外阅读——杂
相对于课堂教学的循规蹈矩,学生们更加喜欢自由的课外阅读。晚自习抽屉里的漫画、寝室里被窝里的武侠、假期里网络上的小说,是的,孩子们并不缺少阅读。但如此不加以选择也是不妥的。当精华与糟粕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形式在进行传播时,孩子们的精神就很有可能在充斥着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视频里游走。这样的课外阅读,岂一个“杂”字了得?
3.名著阅读——少
前段时间我在教学《香菱学诗》时做过统计,全班五十六个孩子中读过《红楼梦》的仅有一位,且只是零散地读了一些片段。一次考试中出现了一个关于古典四大名著的选择题,错误率极高,究其原因——孩子们确实没读过或没读完过这些名著,所以做这个题基本靠蒙。人教版语文每一册后都都会在《课外名著导读》中给学生推荐好的数目,可是孩子们还是读得很少,因为名著多半已被校园小说、侦探小说、玄幻小说、幽默漫画等给替代了。
以上这些现象足以令人担忧,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哪里呢?
二、原因
1.学习时间太紧
我校是所全封闭式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除了上正课、吃饭、午休、晚寝外,课余自由安排的时间是晚上三节晚自习约两个小时,这其中他们用以完成当天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至少要一个小时。“学业如此繁重,哪里有什么时间看书?即便是看,哪里有心情看名著?还不都看些漫画笑话之类的放松一下。”这是学生在跟我交流时告诉我的。也许地区不一样,学校管理不一样,学生的课余时间多少也就不一样,但纵观这个社会现状,从幼儿园到高中,即便不是在寄宿制的学校,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也多数被各种各样的辅导、培训挤得满满的。真的是“哪里还有什么时间看书”。
2.阅读兴趣太淡
比起名著的艰深,学生更愿意在漫画、小说中寻找乐趣。当然,比起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样的阅读已算不错了。因为在学生看来,你没有读过什么书并不打紧,但你若没有玩过某款网络游戏,那你就一定“OUT”了!学生们所要面对的“诱惑”太多,网络游戏算是其中比较有“中坚”的一支力量,另外如娱乐杂志、校园小说、漫画笑话等,虽然都是阅读,但这些读显然有别于对名著的阅读,而也恰好是这些读让我们的学生淡化了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面对这些问题与原因,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深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在阅读中积淀更多的人文修养?对此,我个人也有几个小小的建议。
三、建议
1.学校——改善阅读条件
首当其冲的是学校,要从硬件到软件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即:图书馆不能当摆设,把那些崭新的好书真正拿出来借给孩子们读,鼓励他们读;课程安排应该每周至少保证一节阅读课;更进一步合理规划学生的作息时间和作业安排,以保证在时间和精力上能让孩子们有充分的阅读条件(这种阅读应与功利的考试完全无关)。目前,我校就已经新建了数字化图书馆,也开设了阅读课。
2.家庭——营造阅读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庭应该为孩子营造出好的阅读氛围。只要孩子放假在家,父母就尽量减少甚至不应酬,一家人在家里放着轻柔的音乐,泡上香茗,各自静静地读书。这样的家庭氛围走出来的孩子,阅读习惯当然就会不同。如果父母确实无法做到这一点,至少都要保证当孩子在家时,要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切忌不要邀上三五好友在家中打牌娱乐。
3.社会——净化阅读环境
因为孩子们本来年龄就小,心智发展不成熟,是非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善,这就要求社会能帮助他们创造好的社会环境。这里的“净化阅读环境”就是希望社会各级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不法书商,禁止各种不健康的书籍流入市场;规范网络文化,禁止不健康的信息流入网络,从客观环境上给孩子提供一片阅读的净土。
关注孩子的阅读,让他们的身心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