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荣
一、多思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1.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阅读多思教学自学存疑,质疑答难,激疑拓展的教学模式,辩证地揭示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这个系统中各自的特殊地位。这个指导思想不仅使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哲学主题,而且有利于模式大面积推广。
2.教学任务——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要功能目标。自学能力不仅是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而且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基本因素之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功能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就抓住了牛鼻子。
3.教学内容——坚持从整体入手设计安排。语文学科具有整体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教材是以整篇的文章为纲编写的,各种知识点同时包含在一篇文章之中。根据这一特点,要求阅读多思教学模式的建构必须坚持从整体入手设计安排。这种整体设计,符合语文教学整体性强的特点。
4.教学程序——坚持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教学程序,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阅读多思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来设计的。存疑、质疑、激疑,辩证地解读了学路与教法、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怎样创新多思教学模式
(一)集中识字,双轨并行,为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
经过多年识字教学研究,低年级“识字”的渠道应确定为:一个是课堂自主识字,一个是生活识字。双轨运行,相辅相成,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迅速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在课内识字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识字能力的培养,以识字为主,读说结合,激发想象,感悟体验,发展学生自由运用和表达能力。集中识字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方法,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尽早的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音形义的内在联系和特点,从而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
除了课内的识字教学,还要积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生活识字的范围很广泛,如路上的广告牌、食品的包装袋、电视上的字幕、报纸、课外读物等等,都是学生生活识字的载体。当然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也有赖于教师课内的指导、检查,这样才能落到实处。为此应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后,在课外自学中就能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二)体验生活,丰富积累,激发学生习作欲望
1.拓宽阅读渠道
学生的课内阅读主要应以大阅读课为主,大阅读课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杜郎口中学利用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的图书,以及电脑网络,每人一个阅读积累本。教师先给每个小组确定任务,让学生读、思、摘、评,完成一次阅读课的任务,然后小组整合、编排,最后以小组才艺展示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或说或笑或朗读或演小品双簧,形式多样,但都是学生多思、善思的结果。这样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阅读能力。
2.丰富语文活动
一至五年级每天清晨都要进行古诗词、精美课文的诵读,为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做储备。学校在一年级设置看故事讲故事活动,在二年级开展了看图编故事活动,在中、高年级开展“手抄报”活动,培养学生编辑、设计、美化等能力。另外定期开展续编故事、读书比赛、读书汇报会等学科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3.自学质疑,释疑答难
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回家自学。教师提前稍作简要的提示,交待课文的学习重点,提出预习思考题。学生用已掌握的自学方法,如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自己注音释词、分段、思考、圈点、批注等,初步了解全文内容并提出疑难问题。释疑答难是教师检查自学和反馈矫正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对于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有的做出明确解释,有的只提供解答的线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有的让学生讨论切磋,统一认识;对学生不能或不能正确解答的疑难问题,纳入自己的教学程序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全体同学共同研究解决。
4.习作多思教学模式
(1)写前准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材料准备、写作知识准备、和写作情感准备。
(2)构思试写。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表达,提取积蓄,独立试写。学生可以看书,也可相互交流启发。
(3)反思修改。①同学互评:自己的作品初步形成后,邀请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文中的好词好句、错别字、作品的主要内容、文中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等。②自我反思:指认真听取同学的评价后再反思自己的作品,包括在听取同学评价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自己进步的方面表现在哪里,今后还需改进的地方是什么。③根据同学评价、自己的反思再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在多思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理念要有所更新,坚持“以疑为线索,以思为中心”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经常性科学化的阅读训练,使得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使用的多思阅读方法,并能运用自如。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