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视角下艾滋病网络报道的议题建构和话语变迁

2013-04-29 23:02:47刘晓阳
新闻世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健康传播网络媒体

刘晓阳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第四媒体,肩负着传递信息的重任。本文从健康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以新浪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关于“艾滋病议题”进行系统解读和研究,观察国内网络媒体如何进行“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以及近十年来媒体议题建构的话语演变。

【关键词】健康传播 网络媒体 艾滋病报道 议题建构 话语变迁

大众传播媒体通过传递信息,影响着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正如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到的,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新闻机构”去了解外部世界,人的行为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而是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多数研究证明,公众对媒体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受众对于艾滋病的主要信息来源为大众传播媒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大众媒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媒体在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健康传播与艾滋病议题

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變,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健康传播的相关研究领域涉及广泛,既包括艾滋病预防,也包括药物滥用预防、医患关系、计划生育、癌症的早期发现、戒烟等内容。

一般认为,健康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美国,1971年,著名的“斯坦福心脏病预防计划”被公认为现代健康传播研究的开端。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症。198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次发现并报告了艾滋病病例及死亡病例。自此之后,艾滋病的扩散蔓延成为人类生存的隐性威胁。进入21世纪后,艾滋病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有增无减,并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趋势。

艾滋病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其相关报道研究成为健康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媒体中关于艾滋病议题的建构存在什么样的特征?十多年来,网络媒体关于艾滋病报道又有着哪些话语变迁?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别对网络媒体从2001年到2012年间有关艾滋病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从总体上描述网络媒介的新闻报道对艾滋病所持有的评价倾向,揭示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与艾滋病议题之间的独特建构关系和媒体相关方面的话语演变。

2、网络媒介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设计

在新闻报道抽样方面,鉴于新浪、搜狐等商业门户网站在引导网络舆论、进行议程设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加之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资料的全面性、易获性,样本取自新浪网的新闻搜索系统。

时间范围的选定:2001年8月,中国政府承认艾滋病带来的深重灾难;2006年初,国务院颁布实施《艾滋病防治工作条例》,艾滋病防治服务体系和政策框架初见端倪;选择12月份,是因为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媒体在这个月份对艾滋病的报道会相对集中,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新浪网高级搜索系统中选择“新闻搜索”,关键词为“艾滋病”,限定搜索时间为“2001年12月1日到2001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以及“2012年12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限定新闻源为新浪新闻频道,关键词定位于“在新闻标题中”。①

根据台湾学者徐美苓在健康传播研究中有关艾滋病报道内容的分析方法,②将研究内容分设如下:

(1)分析不同年份中有关艾滋病新闻报道的标题语气评价,分为正面、负面、中性三种。

(2)分析不同年份中有关艾滋病的报道体裁,分为消息、通讯、评论、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和专访)、科普知识以及其他。

(3)分析不同年份中有关艾滋病报道的主题,分为防治工作、宣传活动、个案报道、医学研究、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和权益、政策法规以及其他。

(4)分析样本中不同年份前五位重复转载的新闻标题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正面、中性、负面。

这里所说的正面、负面和中性区别在于:正面包括关怀、鼓励、反歧视、行动呼吁和赞美、肯定等;中性,是指报道时语气中性或夹杂着正面、负面或其他一种以上不同的语气;负面,包括恐惧、歧视、恐吓、罪恶/天谴论、丑化等。③

三、数据分析

为了全面展现国内媒体在不同时期关于“艾滋病”报道的议题建构与话语变迁,笔者在资料统计阶段除了对三个重要时间点进行详细统计外,还对从2001年到2012年每年12月份媒体对艾滋病报道的数量进行了统计。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后,网络媒体关于艾滋病报道数量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最高峰值为2004年,之后艾滋病报道数量开始下降,2007年后报道数量处于平稳略有下降趋势,但始终高于2001年。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十分相似。有不少学者认为,2003年是中国艾滋病报道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艾滋病报道开始突破各种禁区,报道量激增,报道角度更为开放;政府方面,由于SARS事件的教训,政府迅速调整公共卫生政策,宣布更多的防治举措,艾滋病带来的严重危机使其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层领导人更以自身的行动向公众表明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④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网络媒体主要通过重要消息转载量、报道内容、报道体裁、新闻标题的评价,以及具体的报道文本表达等方式来呈现艾滋病议题,笔者认为,这种呈现正是媒体对艾滋病议题建构和话语变迁方式的直接表现。

1、目标样本新闻转载量及其标题语气评价

从新闻标题内容上看,2001年樣本新闻标题多数充满猎奇、歧视、恐惧等语气和态度。2006年样本新闻标题开始涉及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以及法律政策对其权益的保护。2012年样本新闻标题中更多侧重于官方对艾滋病的态度和宣传活动,并体现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文关怀。单从新闻标题的语气评价上看,网络媒体关于艾滋病报道的语气正在向正面发展。

2、目标样本中新闻标题呈现的媒体评价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001年至2012年间,网络媒体的艾滋病报道新闻标题呈现的正面评价逐步增多,负面评价越来越少,中性评价相对稳定。其中,正面评价由19%增至50%,负面评价由31%降低到7%。

3、目标样本中的报道体裁

目标样本中,消息比重稳步上升,通讯、深度报道、科普资料和其他比重有所下降。最明显的是,评论从无到有,并成倍增加,报道类型日趋丰富多样。消息一直名列第一,排名第二的体裁由2001年科普资料和2006年的深度报道变成2012年的评论。

4、目标样本的议题内容

研究发现,在所有样本中,各类议题内容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从多到少排列,前两位的是防治工作和宣传活动,两项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个案报道、艾滋病相关研究逐年下降,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和权益维护基本处上升态势。法律法规在2006年达到高峰,这与2006年初国务院颁布实施《艾滋病防治工作条例》有一定关系。防治工作和宣传活动总和超过50%,其中2012年高达75%。

四、研究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新浪网新闻频道数据库中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年份关于艾滋病报道的分析,观察和探讨网络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构建方式和话语演变。

1、网络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总体构建

研究表明,网络媒体对艾滋病报道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其中2003年到2006年形成峰值,说明其报道总体存在不稳定性。对艾滋病报道的主题主要涉及防治工作和宣传。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和权益维护方面,报道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增中有降,人文关怀并没有彻底体现出来。艾滋病报道的体裁趋于多样化,但消息仍是报道的主要体裁,缺少调查、专访等深度报道。从转载量较多的新闻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媒体评价趋于正面,但报道内容重在形式上的宣传,实质性的内容并没有改善。

通过对艾滋病报道的主题、体裁、媒体评价及语气、重要新闻转载量等4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网络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关注程度依然有限,报道内容多涉及政府防治工作、宣传活动。同时,网络媒体报道主要是关于艾滋病的社会现象呈现,缺乏主动介入的问题调查、本质发掘和态度表达,整体报道形式单一、报道内容短小涉及面窄,不够生动、深入。

总之,网络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并不积极,尚未将艾滋病议题定位成一个对社会有着重要影响、与社会公众普遍相关的社会问题。

2、网络媒体关于“艾滋病议题”的话语演变

目标样本中转载量最多的前5篇新闻标题、转载次数及其语气评价统计表明,近十多年来,我国网络媒体在对艾滋病议题的报道语气和态度上趋于正面和中性。从早期网络媒体的过渡渲染、恐怖、歧视到如今的正视、法律法规的完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爱,网络媒体关于“艾滋病议题”的话语演变正朝理性方向发展。

然而,网络媒体在话语演变方面仍有亟待改善的一面。单从样本新闻标题看,网络媒体关于“艾滋病议题”的话语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宣传语调,依据官方口径进行报道,缺乏深入的调查语态。

笔者认为,由于“艾滋病议题”的特殊性,在报道语态上,媒体坚持中性立场是其客观报道的最好选择。由于早期媒体的过度渲染,“艾滋病议题”已经在公众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刻板印象,作为弱势群体的艾滋病感染者,需要媒体和公众用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因此,在进行艾滋病报道时,网络媒体应该秉承社会责任感,明确媒体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谨慎报道。

参考文献

①新浪高级检索:http://search.sina.com.cn/?c=adv

②徐美苓、黄淑贞,《艾滋病新闻报道内容之分析》,《新闻学研究》,1998(56)

③张自力,《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

④陈敏利,《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实证研究——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武汉大学,2012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健康传播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初探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3:01
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教师·中(2016年12期)2017-03-24 14:57:35
《燕赵都市报》做好健康类新闻的认识与实践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9:04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科学传播视域下社交媒体中健康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1期)2016-06-22 13:51:47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6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
我国健康期刊出版的现状与问题
科技传播(2015年8期)2015-07-01 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