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静
摘要:一个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所掌握的不应该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需要各个方面包括就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度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改革,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以及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和义务。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32-02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度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改革,高等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工作处于怎样的境况,面临着哪些机遇,又经历着怎样的瓶颈,我们又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些都是需要高等教育管理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一个社会全面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依赖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我们能否培养出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所掌握的不应该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需要各个方面包括就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以及改进高校管理工作,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和义务。
一、我国当前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管理工作人员思想守旧,自我意识不足。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学习社会及信息社会的到来,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往我们普遍采用的是以教育者为中心、上施下效的管理模式,即由管理者主导的、由上到下、自上而行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这种模式随着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检验和反复验证,其弊端日渐显露。现行教育管理体系存在着管理方式的主体性、疏导性缺失的弊端,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我们发现,存在这种现象的不仅仅是作为实施管理的老师,作为接受管理的大学生们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管理,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中来。这种对先进管理认识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目前大学生高校管理工作的滞后,同时也使得改进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正因为此,我们希望能够以一种新的自觉主动的理念落实到学生工作的管理实践中去,以完善教育管理体系,通过学生自律管理来使学生们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
2.高校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着偏差。随着近年来国家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转移,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使高等学校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特点、结构及其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和校区增加,后勤社会化改革转制,都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一方面扩招后,学校往往把主要目光首先投向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忽略了学生管理力量的及时整合和补充,造成学生管理队伍的不配套、不适应,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学生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严重缺额,根本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很多高校平均一个辅导员要管理二三百名甚至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后勤管理滞后,尤其是宿舍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以及大学生住宿需求呈多元化等原因,造成学生住宿出现严重问题,这种师资力量和后勤管理方面的偏差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比如:缺少配套的辅导员,大学生的专业思想、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道德教育就容易滞后;没有充足的宿舍和完善的后勤管理,很多学生就面向社会租赁房屋,随之而来的各种安全问题更是棘手。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存在滞后性,我们应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削减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3.高校管理体制的缺失。党的十五大之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再次被推到高校改革的前沿。新一轮改革的实质和特点与前几轮有根本不同。其中,提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改革进一步推进的方向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目前的高校管理体制仍旧是和行政体制相挂钩。众多高校是政府行政系统的机构之一,政府既与高校相平行,又作为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政府对学校集产权、办学权、管理权于一体,这就形成了政府对高校管得过多、过细、过死。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高校与政府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是把双刃剑,但不可否认的,对高校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据教育部数据,我国2007年博士授予数量已居世界第一,在这场“博士大跃进”中,“官员攻博”正是重要一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校集中的省份,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官员攻读博士几乎成为潮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我们高校管理的发展。众多高校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行政建设上,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建设,教师们更关注于教学成果的显赫,硕果累累,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呼吁却视而不见。这种行政化的教育体制往往使现在的高校过于计较名利上的得与失,对本应该狠抓实抓的本质工作漫不经心,产生了一种本末倒置的效果。
4.心理健康的问题对学生管理的制约。近年来,各地关于各大高校学生由于学业受挫、失恋、就业压力大、心理疾病等原因发生的危机导致大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通过这些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自杀和伤害他人事故,我们应该看到,高频率的心理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高等院校的稳定和发展。由于部分大学生们缺少自我调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致使惨剧的发生。而高校管理方面,心理教育咨询机构尚不健全、不规范,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构成及学术背景参差不齐,大多数高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人员编制,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基本上是业余或兼职人员,或者是搞一些形式主义的心理辅导,没有太多实质意义。
二、关于改善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建议
1.理论实践结合,积极创新,强化教师的管理责任感。毫无疑问,要建设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生管理工作,为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打下基础。要拥有一流的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拥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理论联系实践,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系的理论,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比如:在专业性较强的院校中,如医学院校等,管理工作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我们不能只看到普遍性忽视医学生的特殊性而导致医学生管理工作跟不上;也不能片面强调医学生的特殊性而拒绝综合性的融和,阻碍高教改革的发展。我们要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勇于开拓,积极探索推动综合性大学医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育任务承担者的教师们首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一起来推动高校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
2.加强完善思想教育体系的建立。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校的思想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的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提升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来提升大学生们对高校管理工作的领悟与理解。此外,高校还要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体现管理的民主性。大学生应当参与到高校管理的行列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性作为管理工作中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们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我们高校管理工作民主性的体现。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学生干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他们的一言一行有时甚至比老师们更有说服力,更能影响周围的同学。学生干部是高等教育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主体力量,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力量的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同学增强自律意识,让大家都参与到学院的学生事务管理中来。作为学生,学生干部最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信息来源广泛。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办法,充分听取学生干部意见更有利学生工作的开展。因此不仅应该让学生干部参与到管理工作的建设中,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既要放手让其工作,但又不能完全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为学生管理工作把握原则及方向。但要注意不应该无故干涉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对学生的工作成果指手画脚、毫不尊重。总之,应当以指导老师界定的总方向为主,肯定、支持学生干部的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为高校广大师生服务,这也是高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4.完善心理求助机构的建设。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大学生们的心理工作建设也是高校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学校心理工作的不完善性,我们应当积极提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系统,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测,并通过评估预警信息发出危机警报,根据发出的预警信息及时的、正确的处理心理危机。通过建立专业化心理咨询队伍保证危机处理质量。全面利用学校心理专业的人力资源,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应由资深心理专家、管理专家、心理学医生组成,负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心理门诊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玥.高校学生自律管理模式讨论[J].管理观察,2009,(5):15-16.
[2]王利.当前大学生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08,(14):119-121.
[3]章成斌.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浅探[J].医学与社会,2006,(6):34-35.
[4]卢文军,徐凌霄,陈庆.适应改革提高医学生管理工作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