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昕
一九三二年七月韬奋先生在上海创办生活书店,好似一支火把,引领无数的青年走上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革命道路。一九四八年十月根据党的指示,生活书店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续进行革命出版工作,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时隔六十五年,二零一三年七月生活书店获得重生,成立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喜事。
从一九八七年六月至一九九三年七月,我有幸先后在上海三联书店和香港三联书店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是生活书店和三联书店的传统和精神使我逐渐地成熟起来。我一直以自己是个“三联人”而感到骄傲。
生活书店的传统和精神对于今天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九八七年我刚到上海三联书店工作时,首先看到的是一九八六年国家出版局关于同意成立三联书店上海分店的文件。我至今还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编审委员会的主持人要选派熟知三联书店传统精神,有影响的适当人员。希望北京的三联书店和上海分店发扬三联书店的优良传统和特色,在改革、创新中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优秀读物。
那么,什么是生活书店的传统和精神呢?一九四四年韬奋先生在病榻上写的《患难余生记》中总结了生活书店精神的八种表现,即: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和同志爱。就我自己在三联书店的工作经历而言,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追求进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许多著名的出版机构均为民族文化的建设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等,当然也包括生活书店。但是,从追求进步这一点而言,没有能超过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的。生活书店从事的不是一般的出版工作,它通过图书杂志的出版发行,团结进步的作家,向广大读者传播抗日救国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千百万知识分子接受共产主义的理想,走上革命和进步的道路。只要革命的工作需要,进步的事业需要,生活书店就将之作为自己的职责。一九四四年,沈钧儒先生在《邹韬奋先生事略》一文中写道:韬奋和生活书店“永远站在中国人民大众的立场,面对着现实,有知识便求,有阻碍便解决,有黑暗便揭发,只问人民大众的需要和公意,不知自己一身的利益”。这就是韬奋的精神,也是生活书店孜孜以求的企业的核心价值。正是这种对进步的追求,使得生活书店和后来的三联书店的同志敢于在任何情况下,都置自身利益于不顾,出版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出版物;正是这种对进步的追求,使得生活书店和三联书店的同志在各种关键的时刻,都能站在光明的一面,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生活书店追求进步的传统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出版人。一九九一年五月我去香港三联书店工作。此时香港正进入后过渡期,面临着在政治上由英国管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由殖民统治向民主政制的过渡,在经济上由新兴工业化经济向成熟的发达经济的过渡。一九九一年起英国政府先后在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对两个过渡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尤其是单方面对香港跨越“九七”的政制发展做出安排。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是生活书店追求进步的传统和精神,促使我们先后策划编辑了“走向一九九七的香港经济”与“现代政治透视”两套丛书,对香港两个过渡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香港居民全面了解基本法和中国政府一系列安排对于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对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尽了力。
二是竭诚服务。“竭诚为读者服务”是生活书店的宗旨,“服务精神是生活书店的奠基石”。这一点,徐伯昕先生表达得很清楚:“服务精神是‘生活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是以服务起家,把读者看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一样,不怕麻烦,办事惟恐不周,对读者绝对忠诚,绝对负责。这一优良的传统精神,必须发扬光大。”
什么叫“竭诚为读者服务”,韬奋先生有一个生动的阐述:“每到一个地方,只须知道那个地方有‘生活分店,他们往往总要想到‘生活。人地生疏,想起‘生活,往那里跑;认不得路,想起‘生活,往那里跑;找不到旅馆,想起‘生活,也往那里跑,请代找一个;买不到车票或船票,想起‘生活,也往那里跑,请帮忙代买一张。”如此为读者服务,这就对出版从业人员提出多方面的更高要求,韬奋先生以身作则,做人做事处处表率。以对待读者来信为例,韬奋先生把读者来信当作营养自己的“维生素”,回复读者来信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忙到深夜也不以为苦,不以为烦。他要求书店同仁“对于读者的任何复信,必须诚恳详细,即使有的读者问得幼稚,我们仍然必须认真答复,不怕麻烦,诚诚恳恳、详详细细地答复,如果怕麻烦,拆拆烂污,简单马虎,聊以塞责,都是本店事业上的罪人!”对此,范长江同志在一九四九年《怀念韬奋同志》一文中总结了韬奋先生的三个特点:“韬奋使人难忘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朴实的作风,对待问题老老实实的态度。韬奋第二个特点是热爱真理,热爱人民。韬奋第三个特点,是专心业务、忘我的工作精神。”用韬奋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我这样苦干了十余年,所以能得到许多朋友们不顾艰难地共同努力,所以能够始终得到许多共同努力的朋友的信任,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始终未曾为着自己打算,始终未曾梦想替自己刮到一些什么。不但我这样,凡是和我共同努力干文化事业的朋友们都是这样的”。
韬奋先生和生活书店的同志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竭诚服务的光辉典范。在三联书店六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养成了认真处理读者来信的习惯,至今未变。我们今天的出版事业有着飞速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版体之一,但是我们仍然尤其需要这种“竭诚为读者服务”、“始终未曾为着自己打算”的职业精神。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具备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物质条件,可是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在许多地方却丧失了,这是制约我们出版事业进一步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生活书店之所以能始终坚持追求进步、竭诚服务,在于他们对于出版的功能和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在韬奋先生看来,出版是一种传播进步文化的崇高事业,“不以赢利为最后的目的”,但是为了实现追求进步的目标,必须做到“事业性”和“商业性”的统一。在谈到出版工作的事业性时,他说:“我们在上海开始的时候,就力避‘鸳鸯蝴蝶派的颓唐作风,而努力于引人向上的精神食粮;在抗战建国的伟大时代中,我们也力避破坏团结的作风,而努力于巩固团结、坚持抗战及积极建设的文化工作。”在谈到出版工作的商业性时,他说:“在经济方面,因为我们要靠自己的收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仍然要遵守量入为出的原则。这里便牵涉到所谓的商业性。我们的业务费,我们的资金,既然要靠自己的收入,所以我们不得不打算盘,不得不赚钱。”他甚至强调,为了我们的事业,“必须尽力赚钱”。但是,韬奋先生同时坚决表示,赚钱必须坚守着合理正当的途径,绝不赚不义之财,绝不能“专为赚钱而做含有毒菌落后的事业”。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出版业在面向市场的洪流中奋勇前进,我们已经走过了“高兴的时代”、“核算的时代”,进入到“资本的时代”。资本力量的崛起,使出版产业集中度大大提升,集约经营的格局开始形成,新的业务形态、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出版产业的空间和规模迅速扩大。特别重要的是,资本的力量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在出版业的广泛运用。另一方面,资本的意志和出版的价值之间的冲突也日趋激烈,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和赚不义之财的苗头在某些市场主体中也时有抬头,这些无疑正冲击着作为精神生活基本活动的阅读行为,改变着社会的阅读风貌和价值旨向。因此,在现阶段,光大生活书店的传统和精神,对于我们坚守出版追求进步的本质,提倡竭诚服务读者的态度,正确地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做大做强出版主体,繁荣出版事业变得非常重要了。
祝愿重生的生活书店多出好书,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