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在武
教练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热情、拓展素质训练搭建了一个教学平台。
一、课堂中分享重点
通常上完语文课就直接下课,对学生具体掌握、了解多少知识点不清楚。可以预留课堂最后的五分钟,把知识点重述一遍做个大概回顾。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讨论后找个别同学发言。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感触都是不相同的,某个学生的收获就会变成全班的收获,同时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语文课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往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降低了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展示,发挥不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参加语文小组活动的调查表明有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只有小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这表明学生对语文课堂分组很喜欢。
二、开拓学生的拓展思维
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的思路都固定在一定的模式范本中,很难有新颖的题材和作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下的大环境,近期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付诸哪些实际行动去推进社会的发展。动手写作前做充分调研准备,掌握素材资料,下笔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
三、将目标贯穿备课过程
每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很多知识点想在一节课都讲到是不可能的。可以运用教练技术,问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如果只能讲一点,我们最想让学生明白的重点是什么,在备课做设计的时候,不要贪多,把这篇课文一个重要的中心思想讲透。
用镜子来比喻教练,说明教练的技巧能将受训者的心态如实地反馈出来,只要有效地直接回应才能使对方洞悉自己的状态,让对方能找出不足,认清楚目标,及时更正调整自己状态,用积极的思考心态去面对。语文课堂上,教师就是要真实无偏差地给学生照镜子,让学生通过我们教师的训练,知道自己哪里的知识薄弱,哪里欠缺,让他们通过掌握方法去达到学习的目标。
四、巧妙地在课堂上运用教练工具模型
当接触到新的课文时,并不了解每个学生的状态。这时,授课过程中运用模型的技术具体化。例如在上文言文课的时候,可以问学生对兴趣的了解程度是多少。如果用0分到10分进行打分,0分是一点不了解,10分是相当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将教练技术运用到课堂上,会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平衡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突破进展。模型的工具还可以用于学生辅导咨询,提高课后辅导的效率。教学中我们会遇到来倾诉或者提问的学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规定学生在五分钟之内,把问题简单明了地提出。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在实验中,我把班级分成6个小组,运用教练技术针对每个小组起队名,小組成立的方式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报数定组。这样通过分组竞争,让学生有团队意识。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探索,学生的成绩和课堂纪律的提升表明了我运用教练技术的阶段性成效,我们这个班级的学生一些优秀的品质得到很好地体现,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乐观团结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很有成就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教练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更好地保证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教练的作用就是激发受训者的动机感,让参与进来的人都能自己意识到自身缺点,通过毫无保留地讲述一些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去让自己跳出自己的怪圈,自己释然得到解脱。老师便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辅助这样的训练,当和学生做到有效的沟通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动更正、高效率地去做作业、处理同学间关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教练技术引入课堂技术辅助教学,会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心态,迅速地融入到快速发展的社会。通过教练技术的置入,在课堂纪律、听课态度、习题总结等多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教师的这面镜子做得好不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提升程度。我们再一味地去区分学生的好坏已经失去意义,好的教育者就是一个好的发掘者,学生能进步的幅度完全取决于教师。好的心境去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将学生带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后,学生才能在课堂中自发地去探究问题的答案。
综上所诉,教练技术开辟了一条学生自主预读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教练技术已经在世界很多国家被运用到各个行业,成为人们处理事情的一个工具。将这种教练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中,用以调节学习的节奏,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进取心,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自发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个性,在表现力、创造力、主动性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学生学习语文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