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优”男孩如何成长?

2013-04-29 00:44初夏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3年8期
关键词:雨水管虫虫动手

初夏

杨奕非,南京市汉江路小学六年级学生,今年4月蝉联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2011年,杨奕非还获得过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一等奖,并且多次发表作文,是学校的优秀少先队员,他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全优”男孩。

证书不是废纸

杨奕非的父母都是高校老师,他们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并不是为了那一张张获奖证书,而是证书背后的能力——比赛的过程锻炼了儿子的动手能力,而男孩的学习最适合从“动手”开始。

一年级寒假,杨奕非想参加学校组织的电脑制作比赛,那时他只会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和金山画王,技术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只能在内容上做文章——当时妈妈带他做了个小实验:外面正结冰,试试看加糖和不加糖,冰点是否相同?用电脑做成四格漫画。这是杨奕非第一次参赛,获得了南京市二等奖。

慢慢地,杨奕非学会了Photoshop画图、PPT和简单的动画制作,空闲时,他就利用电脑制作简单的动画,自娱自乐。

2011年,杨奕非把目标锁定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上。他平时喜欢做小实验——曾经做过“电池虫虫”,用来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电池虫虫”的创意被他做成了动画效果:打开电子报刊封面,两个“电池虫虫”一左上、一右下爬过来,线路接通,灯泡亮起来,出现标题。电子报刊里还用到杨奕非自己做的一个小视频(也是加分项目)。这是杨奕非动手动脑几年攒下的成果,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

小学阶段,男孩和女孩在大脑发育和行为习惯上有所差异,女孩更适应阅读化教育,而男孩更擅长从动手中学习。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小学教育应该把男女生分开教学。但是杨妈妈则认为,应该调整的是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面对现行的考核体系,应该多开发男孩动手学习能力的测试。证书虽然跟升学不挂钩,却也不是“废纸”,而是孩子动手实践的标杆和催化剂,更是孩子自信心和钻研能力的体现。

发现生活小窍门

平凡的日常生活需要智慧,而智慧恰恰少不了“灵机一动”。除了搞电脑制作,杨奕非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窍门。众多“妙点子”背后是杨奕非踏实的调查和思考,以及探索生活的兴趣。

很多水果蔬菜都用了“催熟剂”。杨奕非发现不需要化学催熟,自然界就有一些“催熟剂”,比如苹果和香蕉放在一起更容易催熟,于是他搜集资料写了篇小文章《自然界中的催熟剂》发表。

杨奕非非常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南京2010年开始实行“雨污分流”水治理工作,生活污水排下水道、进处理厂,而雨水直接流进河里。2013年4月,南京里圩河搞治理,河水抽干后,细心的杨奕非发现了一个平时没注意的粗管子,正往河里排放污水。妈妈看到水管是从生活区来的,就猜测是雨水管,儿子却注意到又没下雨哪来这么大水。后来母子俩经过观察分析出:不少人家阳台上有水池或洗衣机,出水口接到雨水管里,污水也就顺着雨水管流进河里。奕非把这个分析写了文章并发表到报纸上,呼吁南京市政府多向市民宣传保护母亲河,“雨污分流”需要市民的配合才能顺利推行。

技术达人要有“底线”

杨妈妈说,她对儿子的管理大体上是宽松的,但要求儿子守住“底线”。

随着奕非电脑技术的提高,渐渐学会制作网页,并会编写小程序,有时调皮编一些恶搞的小游戏,有一次甚至还远程控制了父母的电脑。妈妈觉得该帮儿子把把关了。妈妈教导儿子,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会危害社会。因此,创造和使用技术必须有一条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不能用来调皮捣蛋。让父母感到欣慰的是杨奕非接受批评、建议,从此把探索及技术用在观察生活、搞发明创造方面。

杨奕非曾对妈妈说自己长大后想做飞行员。对于儿子的未来,妈妈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和期望,她只是希望儿子能够先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你有这么多爱好和愿望,只有现在打好基础,将来才有能力去实现。”妈妈常常这么跟杨奕非说。父母要求儿子做“全优男孩”,既不悖现行中小学教育体系,又对儿子的成长有深远影响。

现行中小学教育的缺憾——教育资源不均,导致学生只能一门心思应试,抢占屈指可数的好学校份额,而忽略了创造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个性成长,有的孩子进入大学就没了后劲,出现种种问题。而“全优”正是为了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并拥有健全人格。在“全优”的目标下因材施教,这便是杨奕非父母带给我们的家教心经。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雨水管虫虫动手
雨水没有好坏
虫虫飞
我也来动手
贝雷梁组合支架对跨地铁车站雨水管保护的施工受力分析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超大市政管线跨地铁基坑的保护方案
动手演示找错因
虫虫去哪儿
雨水管非开挖修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