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两岸婚姻:从苦涩到幸福

2013-04-29 08:02李徽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顺顺王菲婚姻家庭

李徽

2013年7月12日,民政部发布“2013年两岸婚姻家庭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指南”,这也是大陆官方首次专门发布两岸婚姻家庭方面的课题指南。

此课题涉及两岸婚姻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对两岸社会的影响、两岸婚姻家庭利益诉求、有关民间团体研究、两岸婚姻家庭权益保障,和相关政策制度评估等。专业性之强,领域之宽泛,前所未有。这也从一个层面展现出,大陆官方层面对于两岸“三通”后“第四通”,即两岸通婚的高度重视。

据最新统计显示,两岸婚姻的数量已经超过34万对。这个不小的群体,已经成为搅动两岸神经、影响两岸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自1987年开放大陆探亲以来,近30年来,两岸婚姻走过苦涩与沉重,走过谨慎与无奈,不断向着幸福与平等迈进,而一段段酸甜苦辣的两岸婚姻,也仿佛一面面西洋镜,折射出两岸关系不断变迁的时代光影。

沉重苦涩的“高风险”选择

知名两岸夫妻凌峰和贺顺顺有一段“著名”的对话,道出了两岸婚姻中不为人知的艰辛:“如果有来生的话,你还娶不娶大陆人?”贺顺顺问。“这个问题我恐怕要好好想一想,两岸婚姻太累了。”他说。“不过,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要娶顺顺。”在贺顺顺看来:“我们的婚姻,就像阿里山的小火车,进进退退,要退三次才能到达山顶。”

身为两岸通婚的亲历者,凌峰就曾说过:“两岸通婚是高风险!”

凌峰与贺顺顺的跨海婚姻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可谓家喻户晓。不过在更早时期,两岸婚姻便从在台的大陆老兵开始了。台湾的“荣民伯伯”(退伍老兵)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中的大多数因早年间准备“反攻大陆”而虚耗了岁月,加之社会圈子狭窄、生活贫困,到了一把年纪还是一个人。自开放老兵探亲后,大陆的乡亲们开始为这些孤身一人的老兵张罗对象,也由此拉开了“两岸通婚”的序幕。根据台当局“退辅会”的调查,当时大约有两万多台湾老兵娶了大陆新娘,这些老兵的平均年龄70岁,而大陆新娘平均年龄则为44岁。那个时代有勇气嫁给台湾老兵的大陆妇女,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离过婚、生活温饱有困难的。他们的婚姻自然谈不上爱情,至多是暮年的人凑在一起“就个伴”。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破冰,两岸婚姻也开始颇受关注的一股潮流。由于当时两岸生活水平的差异,更多是大陆女性嫁到台湾,她们为了追求好生活背井离乡,不少人甚至在与结婚对象毫无感情接触的情况下来到台湾,却在两岸关系的夹缝中饱受歧视不公。

说起那个年代的大陆新娘的窘困,如今已经成为“中华生产党”主席的卢月香最具发言权。作为第一批“大陆新娘”,龙岩姑娘卢月香20多年前经人介绍嫁到台湾,她带着2000美金孤注一掷前往,此前仅仅和未来的丈夫通过电话。到了台湾,她才发现此前担心与丈夫的感情问题,只是太微不足道的一环。来自政治、社会各个方面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让她觉得“无路可走”。

没有完整的继承权、结社权,未获台湾身份证不能参加任何协会、组织,违反社会治安条例即可能被驱逐出境……这些条文中的“次等移民”待遇很快让卢月香有了切身感受。在家里,婆婆常常盯着她,怕她拐跑了家里的钱财回大陆;在外面,她就连买菜看病也要受到鄙视;丈夫工作繁重忙碌一星期也讲不了几句话,而自己碍于陆配身份原因只能帮忙打杂,无法外出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用卢月香的话说,前3年,她几乎“每晚都在流泪”,不习惯台湾的生活,十分想念亲人。

卢月香的遭遇,几乎是那个年代所有大陆新娘的缩影。而即使是像贺顺顺一样条件良好,基于爱情的“名人婚姻”,也受制于两岸关系而动荡艰难。在两岸关系颇为紧张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了丈夫的电视节目《八千里路云和月》参与静坐示威,她排了多年的陆配身份资格被清零,从1993年登记结婚,足足等了6年,才拿到了一张台湾身份证。

来自北京的律师李梦舟作为一位“台湾女婿”,就分享过自己初到台湾时尴尬的遭遇。1994年他和台湾妻子结婚后,一起回到妻子家所在的台湾彰化。没几天,一位警员就登门造访,盘查情况,通过和他拉近乎拐弯抹角地问起大陆对台商投资办厂的法规,借此核实其律师身份。直到了解到他与妻子是直接认识并无介绍人后,才没有再追问。这件事让他印象深刻,此前他甚至没有想过娶一位台湾妻子有什么特殊,而调查事件让他感受到的猜忌和歧视,令他非常不适。

李梦舟认为,正是基于两岸关系意识形态层面的间隙,给在台湾生活的大陆配偶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了极大困难,也因此造成了很多悲剧。而反观在大陆生活的两岸夫妻,则不会遇到这么多问题。

从“为了生存”到“因为爱情”

不过,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岸互动的增多,两岸同胞有了更多交流了解的机会,两岸婚姻也渐渐走出了大陆女嫁到台湾的固定模式,婚姻的“功利化”色彩大大降低,诉求也由“为了生存”向着“因为爱情”转变。特别是近5年来两岸关系前所未有的热络发展,更为两岸男女的相识相知提供了无限机缘。

台湾东森电视台驻北京的首席记者杨钊,和太太果菁相识于2003年的两岸媒体联合采访三峡行。当时,陈水扁主政,两岸关系还处于相对敏感时期,由于太太供职大陆中央媒体,两个人的身份都比较特殊,恋情一直处于“高度涉密”级别。以至于见了熟人要绕道,被问起来也要咬紧牙关不松口,这样的紧张状态直到2005年后有了好转,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两人才在北京登记,2009年公开举办了婚礼,两个人的交往进度是名符其实的“随两岸关系涨落起舞”。

近年来,两岸婚姻的好消息层出不穷。纵观这些婚姻,都是以“爱”为基础,恋爱双方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相当,甚至很多是同行业联谊,这样的婚姻基础更加牢固,共同话题多,价值观和生活目标更趋于一致。

得益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和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台湾当局近年来也放宽了一系列不合理限制,使两岸配偶以及他们亲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得到较好的改善。而他们的爱情也逐渐消弭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两岸家庭中的阻力。

台湾高雄市两岸友好贸易交流协会的黄良玉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年纪小的大陆老公任贵生,婚姻起初不被家人看好。她说:“父母原来是反对我跟先生结合的,后来在慢慢的接触中,越来越了解大陆,也越来越支持他。”如今每逢过年过节,任贵生都会给岳父母打电话,定期接他们来住,慢慢的,两位老人家了解并接受了这个大陆女婿。甚至每次看到任贵生的老家河南发生了什么事情,岳父岳母他们都会打电话告诉他,还会把报纸剪下来粘贴给他,这让他感到“十分窝心”。如今,两人有了个3岁多的女儿,黄良玉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能到大陆学习生活,感受大陆的风土人情。

在两岸婚姻“当事人”杨鸥看来,人为和政策的障碍只是时间问题,通过两岸间的互动和协商,很多难题最终都会得到解决,重要的是婚姻的目的要单纯,有爱情基础的婚姻终归要牢固。重要的是作为女性要经济独立,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圈,只有先找到自我,才能找到幸福。

更轻松地“制造浪漫”

随着“两岸一日生活圈”的逐渐形成,两岸年轻人跨海学习、工作也慢慢变成常态,在共同的生活学习中,爱情也随之而生。相比于卢月香、凌峰时代两岸婚姻的艰辛与苦涩,杨钊恋爱中的低调和谨慎。两岸85后、90后的恋爱则似乎早已与这些词无缘,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轻松、浪漫与平等。

来自台北的何承谚与北京姑娘王菲的浪漫爱情似乎可以成为整个“新生代”两岸婚恋的注脚。这对跨越海峡的爱侣结缘于2007年,王菲在一个大陆青年赴台交流活动中认识了台湾同龄人何承谚。在王菲看来,何承谚虽然话不多但总能一语中的地发表见解,且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细致入微,身为团长事事亲力亲为。在行程最后一天的联欢会上,成功组织好活动的何承谚竟然累得一个人靠在旁边睡着了,这个场景刹那间触动了王菲的心,“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男生有强势的一面,也有自己柔弱的一面,那个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交流团结束后,他们通过网络确定了恋爱关系。此后,就是长达4年的爱情长跑。虽然异地恋辛苦,但新生代特有的乐观和双方家长的支持也让这段恋情一直稳定甜蜜。特别是何承谚在服兵役期间不能随便离开台湾,何妈妈特地从台湾赶到北京陪伴王菲,这也让王菲觉得非常感动。婚后,何承谚决定为了爱妻到北京发展,也得到双方父母的支持。虽然新生代的爱情已经少了很多沉重的话题,但何承谚也明白毕竟“我们的家庭来自两岸,我必须去了解她的家人,去接受,去接纳,继而融入这个家庭。”

而随着两岸互动的密切,像王菲和何承谚这样的爱情故事,每天都会两岸交流的时代舞台上上演。据统计,从19 87年至今,两岸通婚己超过34万对,并以每年一万对的速度增长,岛内每9对新人中就有1对两岸婚姻。两岸婚姻作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逐渐受到了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如何对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与保障,让他们的爱情故事多一分轻松少一分艰难也成为两岸共同的话题。

虽然生活和工作情形都持续改善,但在两岸婚姻家庭的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障碍亟待跨越,还有许多政策需要实现两岸对接。包括家庭暴力、身份证认证时间长、学历不受认可、接父母来台不易、不能获得完整的遗产继承权等都是目前困扰两岸婚姻的障碍,此外,两岸社会文化和家庭观的差异,也是两岸伴侣们需要磨合的一大问题。

2012年年底,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为在陆的两岸配偶们搭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娘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任该协会会长。在他看来,服务、调解和辅导是这个组织最应该发挥的功能。通过服务两岸婚姻当事人、调解纠纷受理投诉并展开婚姻知识方面的辅导与咨询,推动两岸婚姻的“行稳致远”。

而在两岸婚姻家庭问题更为复杂的台湾岛内,致力于为新住民特别是陆配争取权益的组织也并不少见。从名声显赫的“中华生产党”到各色协会,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着两岸婚姻的良性发展。2009年,台湾当局修正了两岸条例的相关规定,将大陆配偶取得台湾身份证的年限由8年缩短为6年,并全面放宽工作权。而如今6年缩短为4年的诉求,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将得到实现。

台湾新住民协会执行长李正忠的故事也许会成为两岸婚姻20多年来最典型的缩影。李正忠的父亲是湖南人,母亲是台湾新竹人,两人虽然一个讲湖南话一个讲客家话但仍磕磕绊绊走过一生,而他自己娶了大陆四川太太,虽不完美却幸福。而如今,她一双儿女在厦门大学就读,儿子找了贵州姑娘,女儿找个广州男孩,没有刻意为之,在两岸日渐交融的时代浪潮中,一家三代的两岸爱情传奇就如此自然而然地流传下去。

正如前国台办主任王毅所说:两岸的婚姻家庭就像一条脐带,用血脉和亲情将两岸连接在一起。对于每一例两岸婚姻来说,他们的结合都不仅是自身的结合,更是两岸的结合。从开始共同生活的那一天起,其自身和家庭的前途命运就与两岸关系紧密相联。两岸和,则家庭和;两岸兴,则家庭兴。

猜你喜欢
顺顺王菲婚姻家庭
《夏日》
《秋》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山西:“五色”分级预警处置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那一刻,我感到愤怒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王菲版《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也那么动听?
蟹蝴蝶
王菲与那英的《岁月》
前妻不是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