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检查+B超 让早期肝癌“现形”

2013-04-29 07:37罗红
家庭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B超肿块

罗红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在人们眼里,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癌症,有些患者可能在确诊后几个月内死亡,这主要缘于发现时多已是肝癌晚期。

实际上,肝癌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有50%~70%的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问题在于,早期肝癌通常无明显症状,怎么才能做到早期发现呢?

关键是对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各种原因(如酗酒、肝炎病毒感染等)所致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定期体检(每6个月1次),特别是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与肝脏B超。甲胎蛋白检查及肝脏B超显像相结合,能让大多数隐藏在体内的肝癌“现出原形”。

高危人群AFP升高,先考虑肝癌

曾有一名30岁的女性,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多年。其在怀孕早期作检查时,就被发现AFP升高至约1000纳克/毫升。但当时接诊的医生却简单地认为,AFP升高乃怀孕所致,没有进一步检查肝脏(如作B超检查)。但这名产妇在分娩后4个月时检查,AFP仍不下降,复查时做了B超,才发现其是“巨大肝癌”。

因此,对普通人群来说,AFP大于200纳克/毫升并持续1个月以上,在排除其他原因以后,就要考虑早期肝癌。若是高危人群出现AFP升高,就要首先考虑肝癌,不能轻易将其归结为其他原因所致,而前述故事中的医生正是忽略了这一点。

AFP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肝癌标志物,它对早期发现肝癌具有简便易行且灵敏度高的特点。但也有部分肝癌患者AFP呈阴性或浓度不高,假如只依赖AFP来判断,可能有将近50%的肝癌患者会被漏诊。另外,其他一些情况也可使AFP升高,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妊娠及一些胚胎源性肿瘤(精原细胞瘤)等。

诊断肝癌,别忘B超

B超可分辨出<2厘米的肝脏肿瘤,可用于诊断早期肝癌,尤其是无症状小肝癌。B超是理想的非侵入性的定位检查方法,较CT诊断便宜,且可避免放射性照射,可重复检查。特别是部分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检查可能呈阴性或浓度不高,如果加做B超,可以提高肝癌检出率。

但要注意,B超主观依赖性强,不同水平的医生,不同条件下做的检查,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因此,一次B超正常,不能完全相信,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影像科所做的检查,最好到大医院进行复查。

例如,一位40岁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当地小医院体检时,发现AFP为940纳克/毫升,但B超检查肝脏未发现异常,让其随访观察。患者还是有些不放心,因为其有肝癌家族史,于是到较大的医院复查,结果显示“左肝外叶有一直径3厘米的肿物,考虑肝癌”。

所以,对肝癌的高危人群来讲,甲胎蛋白和B超显像结合,是进行普查的理想方法,也是发现早期肝癌的最佳途径。

发现肝脏肿块后,还要判断良性与恶性

虽然B超能较好地发现肝脏肿块,但单纯的B超检查往往难以确定肿块的性质。因此,当B超出现肝脏肿块后,还可以配合以下检查,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良、恶性。

超声造影 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检查新技术。静脉注射造影剂(声诺维,成分为六氟化硫的微气泡,是一种惰性气体)后,再进行超声检查,能显示肝脏肿块的血液供应情况,有利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增强CT扫描或增强MRI扫描 CT、磁共振(MRI)检查有平扫和增强扫描之分,临床上有些疾病只需平扫就能明确诊断,但还有一些病变,在平扫时不能被发现和明确诊断,必须做增强扫描,尤其是肿瘤。

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称之为增强扫描,进行增强扫描意义在于——

◎提高对病灶,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率。

◎提高对病灶的良恶性的定性。

◎在已确定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的目的在于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或判断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对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显示,动态增强扫描更是必不可少的;如颅脑、腹腔内有一个小结节或小肿块,通过增强扫描,它可以鉴别究竟是血管影还是肿瘤或小的淋巴结。

总之,医生综合慢性肝炎和(或)肝硬化病史、AFP水平、超声检查、增强CT扫描或增强MRI扫描的结果,可确定大多数肝癌的诊断;对于少数诊断困难者,还可能需要做肝穿刺检查, 即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将得到的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可以获得明确的诊断。

肝穿刺对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都非常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肝穿刺活检时,应注意防止肝脏出血和针道癌细胞种植,对于有明显出血倾向、患有严重心肺、脑、肾疾病和全身衰竭的患者严禁做肝穿刺。

扩展阅读

肝癌的表现

早期肝癌可无症状体征,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肝癌。肝癌的常见表现有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黄疸等。

肝区疼痛 常由肿瘤生长迅速使肝包膜张力增大或肿瘤累及肝包膜所致,多为中晚期肝癌的首发症状。疼痛多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初起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疼痛可时轻时重或一段时间内自行缓解或消失,多以夜间明显,有时需用镇痛剂。若肿瘤位于肝右叶膈顶部则疼痛常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若肿瘤位于肝左叶则较早出现中上腹胀痛;当肿瘤位于肝右叶实质深部时,一般很少出现疼痛。肝区疼痛突然加剧,伴触痛或肌紧张者,应想到是肝破裂或肿瘤出血至肝包膜下。

消化道症状 常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或腹泻。消化道症状常由肝脏病理性改变,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消化道功能失调或增大的肿瘤压迫累及胃所致。

消瘦与乏力 常出现于肝癌的中晚期。可能是肿瘤代谢产物引起机体生化代谢改变,加之进食减少所致。严重时可皮包骨头,极度消瘦。

发热 肝癌所致发热一般在37.5~38℃左右,偶可达39℃以上,多不伴寒战,午后发热较常见。

其他症状 有肝炎、肝硬化背景或肿瘤浸润性生长较大致肝脏功能失代偿者可有出血倾向,如牙龈、鼻出血及皮下淤斑等;也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如水肿、腹水、腹胀等;肿瘤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肿瘤侵及并阻塞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时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下肢水肿。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B超肿块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B超、彩超检查如何选择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