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冲出灭绝危境后的远飞

2013-04-29 00:44赵侠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野化洋县幼鸟

赵侠

32年前,世界上仅存7只朱鹮,几近灭绝。经多年的抢救保护、繁育,如今,朱鹮家族人丁兴旺,并实现了繁殖数量的连续增长。据陕西省林业厅保护处工作人员介绍,陕西朱鹮从最初的7只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700多只。

中国对朱鹮的成功保护,成为世界濒危动物保护史上成功的典范。

生死攸关,朱鹮摆脱灭绝险境

路宝忠是土生土长的陕西洋县人,他见证了朱鹮保护的历程。1981年,路宝忠从汉中农校毕业分配到洋县林业局工作。那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受中科院委托来洋县寻找朱鹮时,意气风发的路宝忠自告奋勇,陪同刘荫增去大山深处寻找朱鹮踪迹,从此与朱鹮结下不解之缘。1981年5月23日,路宝忠在洋縣姚家沟发现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后,立即成立朱鹮临时保护小组,由他任组长,开始了朱鹮保护事业。

世界上仅存7只野生朱鹮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全球的震惊及关注。为了保护它们,使之繁衍生息,路宝忠和其同事在每棵巢树下搭建观察棚,进行24小时监护。为了防止蛇、黄鼠狼等动物上树,他们在树干上涂抹黄油、安放刀片架,为了防止幼鸟掉巢摔伤,还在每个巢下悬挂尼龙网,最大限度保护卵和幼鸟安全,以保障野生朱鹮的成功繁殖。

洋县通过政府倡导,鼓励农民不在朱鹮活动和觅食的稻田使用农药、化肥,并扩大和保留一定面积的天然湿地和冬水田,使朱鹮觅食地得到保障。同时,恢复天然湿地3500多亩,保留和整治冬水田1500亩,封山育林4万多亩,疏通渠道30多公里,在朱鹮巢区栽植高大树木3000多株,为朱鹮营造了一个适宜生存的栖息环境。

为掌握朱鹮野外种群的发展动态,研究朱鹮的种群结构与活动规律及行为,从19 87年开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先后对野外出飞的朱鹮雏鸟(日龄20天-25天)进行环志标识。特别是2000年以来,野生朱鹮的种群增长率均在30%以上,2004年出飞的幼鸟突破100只,2008年突破200只,2011年达到250只以上,野生种群已实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按照濒危物种保护的国际惯例,在加强野生种群保护的同时,通常采取建立人工种群的方式迅速增加物种的数量。朱鹮人工种群的建立和繁育技术的成功,使朱鹮快速摆脱了濒临灭绝的危险。

19 83年,朱鹮保护工作人员对姚家沟发现的朱鹮雏鸟进行半野化饲养,获得成功;1997年开展了人工饲养朱鹮野外代孵代养实验;2002年开始人工饲养朱鹮自然孵化育雏研究;2002年建成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朱鹮半野化训练大网笼,对人工饲养朱鹮进行飞翔、觅食等野外生存能力训练,为实施野化工程培养放飞个体。

朱鹮保护,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2002年2月是朱鹮保护史上崭新的一页。

为了扩大朱鹮生存范围,加快朱鹮野化放飞步伐,经国家林业局同意,陕西省在位于楼观台的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简称抢救中心)建立了朱鹮人工饲养繁殖基地,从洋县朱鹮救护中心调运了30对朱鹮进行异地饲养繁殖。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这些美丽的仙子能否顶风冒雪,翻山越岭,从秦岭南来到秦岭北,在长途跋涉后顺利成活,抢救中心用实际行动给予最好的回答。这些朱鹮得到了抢救中心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60只朱鹮全部成活,并在当年繁殖了26只朱鹮宝宝。抢救中心随后又开展“亲鸟代育”试验、朱鹮自然繁殖能力培养试验等,创造了一对朱鹮繁育成活4只小朱鹮的历史纪录。截至2013年5月,抢救中心繁殖朱鹮数量超过300多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朱鹮人工饲养基地,为开展朱鹮野化放飞试验奠定了种源基础,并先后向宁陕、浙江输送野化种源百余只。

2004年至2006年,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联合在洋县华阳镇首次开展人工饲养朱鹮的野化放飞实验,连续两年放飞23只朱鹮,成活13只,放飞成活率达56.5%。放飞朱鹮于2006年与野生朱鹮第一次配对繁殖,成活幼鸟3只,截至目前共繁殖成活幼鸟40余只。野化放飞实验取得成功,为朱鹮异地引入积累了经验。

2007年5月31日,在陕西省宁陕县寨沟村,首次正式对人工繁育的26只朱鹮进行野化后异地放飞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宁陕县野化朱鹮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野化放飞朱鹮配对9对,筑巢8处,已孵化幼鸟13只,朱鹮自然习性逐步恢复。2013年,两只被戴上环志的异地野化小朱鹮即将出飞,这标志着中国人工野化放飞朱鹮繁殖数量连续6年稳定增长。

为更好地开展朱鹮野化放飞和科学研究,2010年,陕西又在华阳建立了朱鹮种源基地,形成3600平方米的野化训练大网笼。目前,保护区建立的一整套完善的野化放飞和异地饲养管理系统,已走在世界前列。

飞向世界,传递中国和谐之美

32年来,朱鹮种群数量由少变多,保护机构由小变大,野生朱鹮种群比19 81年扩大了130多倍,分布范围已涉及汉中市的洋县、城固、佛坪等地,活动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人工饲养朱鹮已分布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并走出国门,飞向日本、韩国。

朱鹮保护的征途上,每一个胜利的突破都留下了务林人艰辛的汗水。路宝忠一生都在研究朱鹮,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朱鹮保护方面的国际知名专家。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朱鹮保护研究,为朱鹮的成功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2007年,由他主持完成的《朱鹮拯救与保护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陈有平从1981年参加工作就开始守护朱鹮,30多年如一日。他常翻山越岭步行百余里觅寻朱鹮的踪迹,渴了就在小溪旁喝点淡水,饿了吃点自带的干粮,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他对洋县境内的朱鹮点了如指掌。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务实勤奋,奉献朱鹮保护事业的人,朱鹮保护才取得这样的成就。

如今,朱鹮正在从陕西飞向世界。1998年,时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访日时,代表中国向日本赠送了一对朱鹮“友友”和“洋洋”,“友”代表中日友好,“洋”代表陕西洋县。“友友”和“洋洋”到日本4个月后,成功繁殖出1只雄性小朱鹮“优优”。2000年,时任中国总理朱鹮基访日,宣布向日本提供1只朱鹮“美美”,开展合作繁殖,从此“优优”和“美美”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2007年4月,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期间,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向日本提供两只朱鹮。陕西省工作人员在洋县的130多只朱鹮中选出了“华阳”和“溢水”,并于2007年11月18日护送到日本。这两只朱鹮,改善了日本朱鹮因近亲繁殖造成后代和种群质量退化的问题。

朱鹮保护,是世界濒危物种成功保护的范例。正像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健在考察朱鹮保护工作时所说,朱鹮保护非常成功,为国家争了光。

猜你喜欢
野化洋县幼鸟
大美洋县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灰头绿啄木鸟幼鸟这样离巢
欧洲背景下的野化
彭泽救助3只领角鸮幼鸟
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创和谐美家园 汉中市洋县洋州镇中心小学举行千人韵律操比赛
男孩儿和鸟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