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丽开始,以神秘结束

2013-04-29 00:44武眉凌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福泉水族喀斯特

武眉凌

在多彩贵州的南部,有一个被誉为“喀斯特岩溶地貌王国”的宫殿,那是高山流水搭建起的梦幻世界,是流淌在大地上的轻音乐,它的名字叫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如果说“夜郎”这个戛然的休止符,显出这片土地上古历史凄美朦胧的个性,那么抗日战争中,日寇进攻大陆内地的最后一战,在黔南的独山以失败告终,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鲜活美丽的篇章,站在旧战场上,感到长风一直挟裹着民族魂在这片天地间呼啸。最让人捉摸不透的是水族的水书,“水书”被专家认为是“象形文字的最后领地”。另外,平塘掌布河“神石”上留下的千古“天书”,三都会自动抖落石蛋的咕噜“产蛋崖”……多少稀奇事象引世人关注和神往,君若身临黔南,定会驻足留连。

荔波—亿万年的美丽仙境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评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荔波喀斯特森林名列第八。

喀斯特,这是一个来自于前南斯拉夫伊斯特拉半岛上的词汇,意思是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在这个石头构成的世界,由于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的溶蚀,土壤奇缺的地表耸立着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布满了天沟、地缝,竖井、盲谷……裸露的喀斯特景观带给人的是悲凉之感,但荔波茂兰喀斯特却拥有着令全世界的喀斯特都无法企及的2万公顷的喀斯特原始原生森林。

走进森林,当葱茏叠翠的莽莽群山以其原始的美把心牢牢抓住。因为脚下这片13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经过了1亿多年风雨的洗涤,其漫长与艰难,任何一种森林都无法相提并论。大约在距今2亿多年前,经过7次激烈的海陆争霸大战,荔波一带海礁终于露出水面,靠着地衣一代代不懈地腐蚀坚硬的石头,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的积攒,岩石的表层才终于有了薄薄的泥沙,岩石上的绿色才由匍匐慢慢站起,茂兰喀斯特植被的出现,让世界震惊,因为在它的生命史上,只要遇到一次致命火灾、洪水或者乱砍滥伐,这个奇迹都将消失,永不再生,至少也要降低一个等级,成为次森林。生物学、地学及生态学方面的专家通过考证,声称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原始自然本底,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是亚热带喀斯特自然环境的本来面目,是当代世界保存最完美的喀斯特原生森林风光。

这个世界唯一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又成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奇珍异宝—喀斯特生物基因库。在这里,保存着19 33年世界就宣告灭绝的物种—单性木兰,保存着世界上最后几株天然原生百花兜兰,已发现植物1203种,脊椎动物316种,昆虫800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有170余种,仅兰花一类就有野生兰科植物32属85种。

这棵六七米高,两个人牵手都搂不过来的单性木兰就是消失了的物种吗?原来,1928年植物学家秦仁昌在广西罗城首先发现并采到样本,后来消失了。1937年国际植物学界正式宣布此物种已经灭绝,没想到50年后,1983年,人们在茂兰奇迹般的发现了它。它们养在云深处,整个群落欣欣向荣,数量达到2万余株,是当今世界上已知的面积最大、树木最高的单性木兰林。这一发现立即轰动整个植物界,“单性木兰”被称为失而复得的“大熊猫”。坐在六七米高的木兰树下我不禁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

茂兰国家森林保护区是喀斯特地貌中独有的旅游资源宝库。喀斯特森林有四大奇观,石上森林、水上森林、漏斗森林和地下森林。

整整两万多公顷全部生长在石头上的森林,是何等壮观,是石头上的生命奇迹。而把柔美穿插进壮观里的水上森林,却是喀斯特森林的最美景观。

林溪穿插的水上森林,在小七孔景观保存的最为美好,有“超级盆景”的美誉。水上森林为什么能在潺潺流水中枝繁叶茂地生长呢?它们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呢?原来,是喀斯特地貌变化为原始森林练就了特异功能。最初,這些植物的生长之地没有溪水,甚至是在山坡上,后来不知是地球怎样的抖动让山体崩塌,溶洞中流出的溪水把这些树木温柔的包围了,溪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积下来,覆盖了河流中的地面,同时也把植物的根部紧紧包住,形成了一层保护严密的钙化层。水上森林中的树木不被淹死,就是因为它被水淹没的部分,都被钙化层很好的保护起来,如同人穿着雨靴站在水中……“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上长”的奇景,真的是曼妙无比。赤脚踏入水中,手攀曳藤足踏盘根时,仿佛流水冲洗的不是自己的双脚,而是流经的岁月,人仿若回到了童年。

漏斗森林是喀斯特的杰作,荔波最美丽神秘的漏斗森林在茂兰保护区的望排山,什么叫“漏斗森林”,漏斗是指四周山峰封闭,中间深陷陡峻的倒圆锥形洼地,形状犹如漏斗。望排山山顶海拔868米,山顶到漏斗底部相对高度400多米,站在山顶边缘往下望,古木参天的漏斗状如一个天坑,深不可测。

茂兰喀斯特隐藏的最大的秘密是地下森林。所谓地下森林,现今人们所指的有两种,一种是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地下森林,生长在7个死火山口内,从外表看去几乎看不见林,到了火山口旁,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森林,好像森林长在地下一样,因而称之为地下森林。另一种是生长在荔波茂兰漏斗中的“漏斗森林”,它们与宁安的地下森林一样,都是负地形上的植物。然而真正意义上生长在地表以下,终年黑暗不见阳光的地下森林,仅在荔波,它们是一片溶洞里的森林,在云雾缭绕的山岭里,走进1285号溶洞便会发现,洞里与洞外一样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它们顶天立地,颜色漆黑,枝干如铁,有的粗壮如桶,有的纤细似发,奇怪的是这些树木无一例外地没有一片树叶,而且枝干向下,仿佛倒着生长一样。漫步地下森林感觉阴森恐怖,仔细分辨才恍然,原来这片地下森林是洞外树木的杰作,它们是山顶上那些树木的根系,穿透几十米厚的岩层进入溶洞,又钻入洞底部地下生长,从而形成了罕见的地下森林……

喀斯特呈给人的最美景观还有那一阙水的柔情。在自然保护区中到处是飞瀑流泉,水上森林景观。森林区内要说最漂亮的水,應该还是小七孔景区的鸳鸯湖。其实这是由两个大湖,4个小湖串联组成的一个奇妙水网,网中又有一条条的湖汊,狭窄处如水上林荫巷道,开阔处似水上森林天窗,闯进每一条湖汊,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因此又有“水上迷宫”之称。

有人说鸳鸯湖的水有7种颜色,但那要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来欣赏,多彩的树木,阳光经过湖水的吸收、反射和折射,呈现不同的色彩于水面,是大自然最得意的一幅印象派画作吧。

水族—从远古走来的贵族

在黔南州的南边,有一个被称作“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这便是中国唯一的三都水族自治县。

秀甲西部的尧人山,万般风情的都柳江,石破天惊的“产蛋崖”,通天彻地的“晴雨石”,左冷右热的“冷暖洞”,黑夜生辉的“月亮树”……三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水族。

泱泱中华56个民族,56朵奇葩并蒂争妍尽显风流。水族,是万花丛中不太惹眼的那朵小花,却一直悄悄的绽放。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水族人口约40万,有20多万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

“才离殷商时节,

又别岭南百越,

携来祖宗千古文字,

迁徙在夜郎边,

回首望中原,

数不尽的千江水中月”

水歌序曲,道出了水族的渊源。

原来,水族并非本地的土著居民,它是一个与大海有缘的山地名族。水族的先民是什么年代,从什么地方迁来的呢?水族流行的传说和歌谣咒语流露,他们的祖先是从南方迁徙来的,与水和海有很深的渊源,而水族风俗中又有许多与鱼有特殊关系的环节,许多学者也认可,水族可能是在广西一带的“百越”人的一支。然而水书文化却推开了水族悠久历史的另一扇大门,水书暗示我们:水族祖先来自中原,是汉族先民的一部分。水族有自己的文字,读音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而多合中原古音。著名社会学家岑家梧教授《水书与水家来源》著作中说:“水家古文字创制之时代极为古远,可上溯到殷商时代,并与甲骨文、金文有渊源关系”。

的确,现存二百余字的水书仍像汉字早期的甲骨文一样,以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居多,几乎都停留在类似的甲骨文、金文等原始文字阶段。西南大儒莫友芝先生认为水书是先秦古文字,莫友芝先生研究水书,为人们传递来一个信息“且云其初本皆从竹简过录”。说明水书最早古本也有写在竹片穿成的竹筒上的,这与《尚书》中“惟殷先人,有典有册”的记载是相符的,这让人联想到那久远的历史,那是公元前221年,秦定鼎中原,天幕苍穹寒星钩月,五十万大兵连夜兼程征讨岭南,主将封号叫“尉屠睢”。

在秦代的时候姓名不是很规范,常常以封地或主要任务作为名号。尉屠睢之名,解读下来或许就是:率队屠杀睢族群体的大官。见证这一历史的,是三水阡镇石板寨村一块满是古装人物的浮雕石刻碑图。碑刻画圆润流畅,处处精到,为明代手法。图中人物的穿着均是长袍束带或战甲束身。中央是高大的三个主体人物,当中男人头戴凤冠帽,雍容亲善,右为一满须长者,左手持杖,右手拿着果品给左边儿童,抱着儿童行走的是一妇女,头戴形状别异的帽巾,三人左右有身穿战甲、手举刀枪的战将,穿山踏云,一路护行。图中可见龙旗飘展,惊起大雁飞天。这不正是一幅活脱脱的迁徙图吗?原来,秦征伐岭南之后,水族先民举旗溯流进入黔桂交界的都柳江上游,与此处的山水相伴到今天,在中原,弱小的异族文化很快就被主流的汉文化同化了,民族特有的文化马上就消失了,唯有被带进封闭山区的水书得以保存下来。对水书这一古老的“文字活化石”的发掘,相似于打开冰柜把多年储存的物品取出来一样。

水族有太多鲜为人知的地方,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水族端节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水族卯节是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水族的敬霞节60年一祭,千年的崇拜,60年的等待,可谓最折磨人的节日,水族的“马尾绣”,是中国刺绣的活化石,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

来到三都县时,听到一则消息,悬赏50万破解产蛋崖之谜。

咕噜产蛋崖景区距三都县城9公里,景区内原生态水寨依山而居,村落朗朗,古越人茆榫“干栏”式小楼,再现了百年民居的古朴,这里的居民说水语、着水衣、唱水歌,亲眼目睹了产蛋崖30年产一次蛋的神奇怪象。冰冷的石壁每隔30年就会自动掉落出一些和恐龙蛋类似的“石蛋”,这一神奇现象超越了人类已知的逻辑范畴……究竟是谁赐予产蛋崖神秘的力量?巍巍陡崖里又藏着怎样的千年之谜呢?

平塘不平常

平塘地处中亚热带岩溶喀斯特地区,山奇水秀,风光绚丽,有“世界地质奇观旅游县”的美称。共有平舟河、甲茶、龙塘等风景区100多个景点。2009年11月29日,在全国政协大礼堂举行的“中国最美小城推介结果发部暨颁奖盛典”上,平塘与丽江一起荣膺十佳“中国最美小城”称号。

到平塘,首先是“观天”。

到哪里去建造一个超级“天眼”—单口径为500米的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国的天文科学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便与世界天文学家一道多次到云贵高原考察,最后他们把目光停留在平塘大窝函。

大窝函地处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基本上是其地理空间的全部,山连山,岭连岭,在岭与山和山与岭之间,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凹地,犹如一口口巨大的天锅,安放在这片神奇的山岭之上。“形如漏斗近似锅,四壁陡峭石嵯峨,莽莽苍苍葱茏覆,鸟瞰谷底绿婆娑”。五百米宽大窝函,地球天眼将在此处睁开。

如今,项目已接近尾声,还不能借天眼看地球外的世界,然而欣赏四周高耸山峰,倒悬藤萝,漏斗窝函,天坑溶洞,塘边古屯亦是流连忘返,如入仙境。

平塘最惹人争议的是“平塘天书”。早就听说,在贵州的绮丽峡谷中有一块奇石,断面上写着“中国共产党”字样,当地人称其为天书。

去“藏字石”的峡谷绮丽幽美。有溪有瀑有藤竹,“藏字石”就在峡谷的尽头,两块长约七八米,高3米的巨石峭拔突兀地屹立在小溪边,两块巨石一看就是由一体开裂的,中间有一米多的裂缝,右侧的巨石中部,凸现出5个一尺见方的大字“中国共产党”,还有几个模糊不清的字迹,仿如书法家的落款。其实,这非书法家所书,而是2亿年前天生而成。众多事实告诉我们,贵州是2亿年前的海底世界,贵州的山便是2亿年前的海底景观。“中国共产党”5个大字,早在几万万年前就被一块大石怀在肚子里了,其实那是一些海洋生物的化石。某一天不知是地壳的一声咳嗽还是上天的一场大雨,这块巨石从山头滚落到峡谷之中,轰然一声裂为两半,5个大字“中国共产党”赫然石上。只是当时没人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会有什么轰动,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据测算,石之生成距今已二亿八千万年,而坠落于地也有500年,这字的成因则是由海绵、腕足等生物形成化石,在常年的风雨侵蚀中,化石硬度稍高,就凹现于石面了。亿万年前正在聚会的一帮海洋生物,它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岁月竟把它们的身体摆放成这样的几个汉字,且在这几个汉字正昂首阔步的行走在中国大地时被发现。这就应了那句话“生而逢时”吧!

到福泉—看“凝固”的历史

走进福泉,就是为了去了解福泉的历史,从春秋时期的且兰国故地,到2000多年前的夜郎国王城,这片土地,古老的让人一踏上去就能嗅到竹简的味道。

到福泉的第一站,是福泉市小西门的水城古城垣,那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智慧,是福泉市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古城。来到小西门城墙上,可观福泉全景。城分内城、水城、外城三个部分。内城高踞山脊,俯瞰全局;水城拦腰截江,勾连上下;外城突兀平野,屏藩三方。三重城环抱,形成梯级防线,城墙围水的河面上架有上下两座三孔石拱桥与外墙连为一体,形成了“桥上城,城下桥”的建筑奇观。每洞桥孔中央安装升降铁闸门,战时将闸门降下,防止敌军偷袭,形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石城围水小西门”的独特格局。天启(1621-1627)初,水西安邦彦反叛,占领了贵州大部,平越城(福泉古称)以守兵数百人抵抗水西3万余人的日夜攻城,击退了水西军。

六百年风雨过去,水城却依旧如故,这里犀江水静静的由北而南穿城墙而过,四个城门洞巍峨挺立,留给人类的不仅仅是长城八达岭式的视觉冲击力,更是当今一切有谋略的企业决策者所孜孜以求的智慧。

最神秘的古城,是夜郎都—竹王城。“汉孰与我大?”2100多年前,夜郎王竹多的一句问话,让一个拥十万精兵的“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蒸发。2100多年后的今天,他怎么也不会料到,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却纷纷争抢起“夜郎”,使得夜郎故地成了空中楼阁,谁也抢不到。但是夜郎古国仅存的“竹王城”,“竹王祠”却一直沉寂在福泉的乡野里,只是那王者的贵气已被乡野之风吹的无影无踪。

为见识这座神秘的古城,我们走进一个村寨,村名俗称“杨老”。这个遍地修竹,居住着布依、苗、汉民族杂居的大寨,就是当年夜郎的国都吗?

“杨老”的村街小巷,相当一部分是一尺见方的青石板铺就,看上去年代很久远,是否汉代夜郎王所铺呢?没有文字记载。明建文皇帝避朝乱云游来此,亲笔书写的“天削芙蓉”四个大字倒是清晰可见。一直爬到东门旁的一座名为“饿马摇铃羊打鼓”的小山峰上,举目四眺,方见夜郎国都之气魄。但见整座竹王城遗址,布局精巧,气势恢宏,城内街道交叉纵横,互联互通,既有宽8米左右的主街,又有无数宽4米左右的巷道。古城脚下的杨老河,碧波荡漾,犹如一条蛟龙紧紧护卫着竹王城,城内一条宽约1.5米,高2米,长约150米的暗道通杨老河古码头,可能是为了战时作战和取水用,杨老村周边山上有五座烽火台,杨老河两岸可谓群山拱卫,良田万顷,看了城边三百余座石棺古墓和竹王祠,从头再走杨老村,此为夜郎王城竟已在心中认可,一处处的断垣残壁古建筑遗址,犹如在读一部充满悬念的传奇小说,夜郎,你怎么可以就这样悄然谢幕?看着你的子孙们如此争抢,您是伤心还是窃喜啊?

到福泉,不能不去道教圣地福泉山。福泉山位于城南,是明代武当真人张三丰在此修炼八年的地方,站在福泉山上极目远望,只见四面群山环抱,山下有一小河,河水与岸边的草坪相接,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阴阳分明,一座低矮的小山,形似入水的千年寿龟,弯曲的河水就像一条修炼成仙的巨蛇,形成了自然的“龟蛇锁江”图,张三丰在此修炼,真是绝佳之地。

“大海翻身不计年,路人犹自说神仙”其实,所谓得道成仙,无非是开启了人们的智慧或某些特异功能而已,真实的张三丰,就是一个人淡如菊,唯修身养性为乐事的道士先生,是集哲学家,画家,书法家,诗人,医术,气功,太极于一身的才子,他在答永乐皇帝的信中,说得非常真切朴实:“长生之诀诀如何?道充德盛即良图。节欲澄心淡神虚,神仙哪有异功夫?”

张三丰选择在福泉山修炼,让整个福泉的山山水水都有了仙气,他赶山背井,让久枯古桂发新枝等美丽传说,都能在此山上找到佐证。新修的张仙祠巍然耸立,光彩照人。但还是张三丰自写真容的石刻像,更见三丰先生的精神,“仙风道骨画中呈,尘尾飘然气象清”。张三丰在福泉山留下了《北斗大法》、《无根树词》、《打坐歌》、并留有手书《龙行大草》碑。挖掘三丰文化,朝拜三丰先生,福泉山是必来之地。

来不及走福泉那130余座古石桥,据说有与北方的赵州桥齐名的明代古桥葛镜桥,有清嘉庆年修建中国最小的石桥, “一步桥”,有世界上最高的驿道桥—仙桥,这是古驿道上的天生桥,至今还在使用。

黔南州的美景就像福泉的桥数不胜数,每拐一个弯就是一幅画,每停一下脚就是一首诗,走不完,写不完。

猜你喜欢
福泉水族喀斯特
水族敬酒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上帝的水族馆
致敬福泉(组诗)
福泉寻遗(四章)
幸福在福泉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