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对对碰:商标抢注VS作家“驻校” 等5篇

2013-04-29 00:44王龙伟毛桂琴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驻校唐寅名人

王龙伟 毛桂琴

商标抢注VS作家“驻校”

素材A 商标最爱傍名人

据2012年11月26日《西安晚报》报道,陕西著名作家柳青的姓名及头像商标,被榆林一家挂面企业抢注成功。抢注人认为吴堡是柳青的故乡,抢注商标是对这一文化品牌进行保护和发掘。

名人形象是笔无形资产,用名人的姓名抢注商标,再高价出售,已成为一些人的生财之道。国内诸多名人都遭遇了商标抢注,“莫言醉”白酒、“莫言”烧鸡、“叶诗文”泳衣、“林书豪”运动服……商标抢注一方面源于名人对姓名品牌保护意识的淡漠,缺乏商标注册意识;另一方面也与目前国内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有关系,让一些商家和“商标倒爷”钻了空子。

素材B “驻校”成为作家与高校可以互戴的高帽

毕飞宇到南京大学做教授,刘震云、阎连科、张悦然受聘于人大,韩少功和格非于2012年11月5日也进驻华中科技大学。作家驻校,已成为一种新的风气。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认为,作家驻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作家的直观印象,有助于他们敏感力的培养和文字的创造。

“驻校”作家就是一顶作家与高校彼此可以互戴的高帽。作家著名,大学有光;大学有名,作家增辉。作家“驻校”事件的轰动效应大于文学本身的意义,不结果花开得再好也没用。

【素材点拨】名人代言商品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大学有了名人“驻校”会因其强大的社会效应而被人关注。一方面,一些人希望和名人拉上关系,获取名利;一方面,一些名人也希望能与更有社会关注度的人或单位攀上交情,让自己的名声获得延续。其实,不管是哪一种,都折射出了人们对名人的近乎盲目的推崇心理。有时,强强联手不见得更强,但双方心理上能获得彼此安慰。名人,用好了,是一笔财富,用不好,则会引发更多的负面效应。

【适用主题】名人效应;强强联手不一定更强;完善法制;品牌意识……

丑陋雕塑VS“修旧如旧”

素材A 十大丑陋城市雕塑

2012年12月19日,历时三个多月,由网友投票评选出的全国“十大丑陋雕塑”正式出炉,武汉“生命”雕塑居榜首,郑州“流氓猪”、重庆“章子怡沐浴像”亦榜上有名。近几年,围绕公共雕塑的争议不断出现。公共雕塑不光是装点城市“脸面”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城市气质的象征。如果给人“不伦不类”、“看不明白”甚至“影响市容”的印象,被吐槽也就在所难免。而很多城市的雕塑给大众带来的不是艺术享受,而是实际意义上的视觉污染。

素材B 唐寅祠“修旧如旧”

2012年12月20日,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唐寅祠全面完成了历史上的第8次重修。唐寅祠始建于明代,是苏州古城区有关唐寅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在海内外华人中影响较大。此次维修严格按照文物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的所有设计内容,遵循“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及不落架维修等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建原有形制。唐寅祠在此次维修中也全部安装了消防设备,这套设备不仅满足消防的要求,而且最大程度与建筑本身相契融合。在古建筑防雷设施上,施工方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古老的唐寅祠穿上了漂亮又安全的科技“保护衫”。

【素材点拨】城市雕塑层出不穷,可谓“大胆创新”;唐寅祠的修缮可谓“因循守旧”。二者孰优孰劣?从大众的反应来看,守旧的没得到批评,创新的没收到称赞,相反,还被恶搞。在继承和创新的选择上,它们的确给了人们一些启示。城市的雕塑也好,建筑也好,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应该与城市的风格相协调,应该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不应破坏城市的整体风格,过于另类的设计,可以放在专门的展馆供人评议,无需强制大众对其认可。

【适用主题】守旧与出新;继承与创新;污染与包容……

三联坚守VS名家推荐

素材A 三联赔本坚守

2012年12月23日,济南的致远书店因经营惨淡被迫关门,另一家知名实体书店三联仍苦苦支撑。济南一家三联书店的总经理介绍说,因为受到网上书店的冲击,现在书店入不敷出,书店能坚持多久,谁也说不了。但即便如此,他表示,也绝不会为了盈利而涉足教辅市场,从而丢掉对文化的坚守。如果一座城市,没有了人文类的文化书店,就没有了精神。他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让书店获得一定的基金支持。

素材B 名家推荐成鸡肋

《风声》作者麦家在微博称,印有自己名字和美言推荐的书有31本,而自己实际推荐过的只有4本。有作家表示,作家推荐,有时是碍于人情,迫不得已,一个新的作家想引起关注,请人推荐或作序基本上已成固定程序。当然,也不排除出版社没打招呼,随便安了作家名字做幌子的情况。如果这些推荐中有不少水分,就是一种极不严肃的态度,是对文化传播的不负责任、不尊重。

【素材点拨】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实体书店苦苦难捱;产生人类精神食粮的作家变得身不由已。都是从事文化事业,但二者在文化上的一些做法却大相径庭。三联忍受着入不敷出的惨局苦力支撑,一些作家却为了难以推脱的情面或其他原因,向读者推荐质量并不怎样的书籍。名家和出版商应该多一些良知和社会担当,文化产业需要一种精神。

【适用主题】良知与担当;责任与坚守;尊重读者;文化精神……

牛津大学VS哈佛大学

素材A 牛津大学拒收中学毕业考试状元

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教育不发达的地区,有一位女学生,中学毕业的考试成绩达到了申请牛津大学的分数标准。这可是当地近百年来头一遭,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令人遗憾的是,牛津大学教授面试后说,该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潜质,不要。于是,当地政府就一级一级地向上找,最后找到教育大臣出面说情,也没有用。教育大臣又找副首相前去说情,结果还是没戏,副首相只得请当时的首相布莱尔出面。布莱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牛津大学硬是不给面子,理由就一个: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

素材B 哈佛大学拒绝前国务卿回校任教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对国际关系的研究一点也不比知名的教授差。他曾有意回母校哈佛大学当个老师,可哈佛大学有一条原则:凡在政府任职超过两届的,就不再有资格回校任教。其理由是,你学问是有的,专业也是好的,但当久了政治家,天天想着明日演讲说什么“振聋发聩”的话,后天又与什么名流达人“共进晚餐”,公众人物做惯了,哪里静得下心来讲课、带博士?基辛格无奈,只好把官当到底了。

【素材点拨】牛津大学不看情面,只看学生素质;哈佛大学不管你是多大的首脑,想进来任教,都得听哈佛的。说到底,他们的做法都是在维护大学的尊严。其实大学的尊严不是大学本身的尊严,而是学术的尊严、科学的尊严。对学术制度的尊重,就是对科学规律的敬畏。这样的一个大学,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它作为学术的威势就永远存在;而它的声望、权威也将和宇宙并存。一个不自尊的大学,一个不遵守学术权威的大学,一定缺少严谨的科学精神,也就难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适用主题】学术的尊严;科学的尊严;权威的力量;尊重与保护规则;精神与灵魂……

垃圾短信VS政府法案

素材A 发垃圾短信被罚巨款

新加坡国会2012年10月15日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其目的就是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新法案于2013年年初正式生效。

新法案称,政府将建立一个名单收集系统,任何不想受垃圾信息侵扰的个人都可在系统上注册,机构或个人将被禁止向名单上的号码发送垃圾信息。

新法案明确规定,向名单中任一个号码发一条垃圾短信,最高面临1万新元(约合5.14万元人民币)罚款;顶风作案者,最高罚款金额可达100万新元。

素材B 发垃圾短信要经过同意

德国在处理垃圾短信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较为成熟。早在1970年,德国黑森州就颁布了《数据保护法》。这是全球首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案,也是后来各国订立类似法案的蓝本。 该法案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的范围。未经用户同意,掌握用户资料的企业如银行、电信公司等不得泄露用户资料,否则将被处罚。

德国后来还通过了更为严苛的法律。2003年德国通过了《联邦反垃圾邮件法案》(包括短信),任何机构向用户发送推销商品和服务的手机短信,都需要征得用户书面同意。从21时至次日8时发送的广告需再次征得用户同意,即便用户同意,发送者也必须在短信中明确标明“广告”字样。

【素材点拨】新加坡素来以重罚闻名,发一条垃圾短信也要罚一万新元,很是惊人。德国在个人信息的保护上走在世界前列,措施得力得法。从这两个国家的举措上,我们可以看出:人性虽善,到底也只如一泓清水,往往容易随物赋形。没有外在制度的约束,这泓清水也会一泻如注,被搅成一团烂泥。如今,垃圾短信满天飞,令政府和用户头痛不已。一些少数国家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严格的执法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出台,我国网络信息保护终有法可依。这些做法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性的力量是永恒的,只有法制而没有人性的社会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仅靠人性又是十分危险的。正如著名媒体人石述思所言:“一个好社会的标志是,除了规则,一切都是零;一个坏社会的标志,一切规则都是零。”

【适用主题】人性与法制;规则的力量;规矩与方圆……

(王龙伟、毛桂琴供稿)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驻校唐寅名人
舔名人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名人摔跤后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唐寅绘画专题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驻校诗人”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驻校诗人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