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市场何去何从

2013-04-29 00:44万方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张晓刚梵志苏富比

万方

The contemporary art had worked many miracles in the Chinese art market within 3 years after it gained great success in 2005, so that whopping price and new records became the key words at that time. However, these great successes also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on both the young contemporary art itself and the market. Only the contemporary art for tomorrow become independent, original and individual can possess its own discourse power and future.

当代艺术市场分化

在今年5月香港佳士得“亚洲20世纪当代艺术”夜场中,张晓刚、曾梵志、刘炜等艺术家的作品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创作于1998年的《圣母子像》从13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930万港元成交;曾梵志的作品《江湖》980万港元起拍,以3000多万港元成交。而在4月5日的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上,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的作品虽均有流拍,但整体成交平稳,千万级成交拍品也不在少数。

相比于香港,内地的当代板块成交情况差距较大。虽然今年中国嘉德春拍以25.71亿元人民币的成绩收官,但当代油雕部分仅成交1.99亿元。而支撑这一板块的却是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作品和当代写实作品。在“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周春芽三幅上拍作品全部流拍;而曾梵志的唯一一幅估价350万元的作品也遭流拍。在北京保利春拍“现当代中国夜场”中,曾梵志的《巅峰》、《肖像07-4》分别以149.5万元和690万元易主。而4月在香港保利春拍上,曾梵志 1998年作《面具系列》以1035万港元成交,无论从作品级别还是成交额上均有差距。

近些年,当代艺术市场冷却,业内人士对这一板块的前景普遍信心不足,持续看跌。去年10月的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中,中国当代艺术就已遭遇“滑铁卢”。153件拍品,成交111件,总成交额1.17亿港元,远未达到拍前预期。这预示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冬天还将持续。

泡沫破裂影响深远

回顾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从2005年开始发力,在2006年春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张晓刚的《同志120号》以97.92万美元成交后,中国当代艺术在3年内带来了多个惊叹号,特别是在2007年11月6日,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中,蔡国强《APEC景观焰火表演14幅草图》(2002年作)以7425万港元的价格创下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2008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No.6》以7536.75万港元成交,张晓刚、岳敏君等人作品相继突破千万元……一时间,中国当代艺术被推向一个巅峰。

从2005年至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特点是:资本和拍卖行表现最疯狂,艺术圈二线机构和人物纷纷冲到一线,想炒谁就炒谁,想扶植谁就扶植谁,想改变谁就改变谁。很多艺术家不得不为拍卖行、买家的投资要求来修改作品。这些年,很多艺术家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压力,影响了艺术的自由意志,影响了艺术的独立性。艺术家抗拒资本的压力、抗拒艺术市场的游戏规则,变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是8年里中国当代艺术无可回避的、显著的艺术现象。

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买方反过来主导卖方。新晋艺术资本的品位和眼光左右了市场的走向。特别是在2008年10月初,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高价神话”最后一道防线的香港苏富比秋拍最终惨淡落幕。在300件中国当代及20世纪艺术作品中,流拍的作品有108件,流拍率高达36%,包括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在内的一线艺术家的5件作品全部遭遇流拍。即使成交的作品,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下降。

此番直接造成中国当代艺术泡沫破裂的原因众说纷纭:金融危机、查税风波、尤伦斯抛售,等等。然而,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当代艺术市场现有的资金量已经远远赶不上作品的流通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货质量越来越差,当代艺术的创造力不见增长,反复重复的符号使2003、2004年陆陆续续入场的投机客都受不了。所处的舆论环境也不如前几年,当代艺术因为形式与内容以及天价做局等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批评。

进入2011年秋季,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幅放缓,资金流通紧缺,艺术市场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整体市场份额开始大幅度萎缩,当代艺术市场成交份额一直呈下跌的态势。

未来亮点值得期待

有位著名设计师说过,文化只有本土化,独立、原创和个性化。中国当代艺术正经历着审美趣味的转变,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低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

如今的市场,文化性取代了政治,市场从之前对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等作品符号化的强调,正在向刘小东、曾梵志、刘炜、刘野等绘画性的强调转变,像刘野的《张曼玉》等题材作品,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当代艺术在经历了过去6年的跌碰之后,在上升、调整交易板块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趣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收藏家与交易者对当代的审美趣味也在重新思考。经过前一次的调整,大家慢慢对当代艺术有了正确的认识,藏家更加理性与冷静地思考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是怎样的。油画虽然是来自西方的表现方式,但是最终呈现的精神一定是所谓的中国东方文化元素。

猜你喜欢
张晓刚梵志苏富比
诗二首(其一)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田野,我永远的港湾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
早期大乘佛典書面流傳舉證:“梵志”與“樓至”
张晓刚正式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并发表任职致辞
和曾梵志抽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