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青
摘要:该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殊性,该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因而提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计算机网络”课堂实践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33-02
目前,我们高校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毕业企事业单位后,总是感觉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实用价值,很多学生需要进行培训才能上岗。看看学校一直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开设一些实用的课程,为什么学习了,就是不能用呢?企事业需要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应用型高校,势必要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既包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的内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对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大有好处。但目前,各高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主,讲授理论知识,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强行的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丧失兴趣。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如下:
1)理论性太强,学生很难有兴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枯燥的网络原理,使得学生在难以将课堂上抽象理论与Internet应用广泛地联系起来。
2)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同学甚至把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当文科来学,认为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
3)实验教学环节薄弱。部分院校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但是很多情况是按照步骤和要求做验证性实验,学生没经过思考分析,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出现了学生修完了课程,拿到了高分,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深刻的现象。
因此,深化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 以实际应用为导项的教学
通过引进实际的案例,我根据认知规律,对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真实可信,有实用性,客观生动,难易适中。按照“分析—设计—实现—提出问题—改进” 独立完成工作过程。
2.1 案例综述
2.3 总结
选择这个案例进行教学是比较恰当。首先它具有实用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很有可能完成类似网络功能设计。其次本案例关联性强:通过本例既可以达到对之前所学VLAN回顾,另外深入学习NAT与ACL,通过“分析—设计—实现—提出问题—改进”思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不错的效果。
3 结束语
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应该采用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上避免照本宣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实际应用和理论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周天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0.
[2] 王璐,肖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11,25.
[3] 郭雅.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l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