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出版业新现象浅析

2013-04-29 11:29:53张少强杨洁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晚清出版业

张少强 杨洁

摘 要:晚清是指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清朝灭亡的这一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封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都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严重冲击,传统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生产技术和方式不断被引进,出版业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成为了从传统出版到现代出版转型的过渡阶段。

关键词:晚清 出版业 新现象

一、出版技术的革新

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印刷术在世界科技的发展史上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一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世界文明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到了清朝末年,随着西方侵略的加剧,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开始出现在了中国,电力和蒸汽动力逐渐被出版业引入,出版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出版领域的生产力被极大提高,传统的手工印刷技术被机械化的印刷技术所取代,书籍报刊的生产成本减少。所以书籍在大众之中得到了普及,新的思想和学说在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随着西方新式印刷设备和技术的输入,我国相继产生了一批以出版印刷新式图书为主的铅印和石印书局。石印书局中最有影响的当数上海点石斋石印书局,它是由开办《申报》的英商美查于1879创办于上海,作为《申报》馆的附设机构。点石斋石印书局在开办之初就引进了西方的石印术,于1884创办《点石斋画报》,开画报出版之先声,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史料价值。

二、西方译书的大量出现

晚清以前,出版物主要以传统文学、史书、经书、小说为主,出版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且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较少,对于西方的文化、思想、历史等并不是太了解,体现在出版上就是有关西方的书籍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译书,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并且广泛的与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介绍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些都是从翻译西方书籍开始的,西方先进书籍的出现极大的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严重冲击着中国人的封建思想。

洋务派为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于同治年间开始大量翻译西方图书。但这些译著偏重于自然科学、实用工艺和军事方面,而很少有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艺方面的著作,这是与洋务派创办这些机构的动机有关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兴起后,维新派不仅创办了一系列的报刊宣传变法维新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而且将翻译西方图书也作为他们宣传活动的重要内容。维新派翻译的图书以介绍各国社会政治、历史、地理、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居多,这迎合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政治改革的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大量翻译西方图书的同时,中国许多的经典名著也在这时候被翻译成外文,传入欧美国家,走向了世界,中外图书交流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中外交流以图书为载体,全面实现和推进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三、出版自由思想和出版法律的出现

晚清出版业最大进步在于编辑出版思想深入人心,这一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出版自由思想开始被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引用,出版自由1644年由英国政论家约翰·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首次提出,他认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出版自由在中国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狂热追捧,而且成为了维新派和革命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一把利器。

在出版自由思想的影响下,与出版相关的法律也相继出台,1905年,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从而制定了一系列各行各业的法规,《大清印刷物专律》就在这是好应运而生,这部法律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制定的,并且里面有很多限制出版自由,对出版人不利的条款,但是这部法律却是出版业由散乱走向规范的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里程碑。

四、近代出版人才和出版企业的出现

近代中国的出版人才,大多数都带有政治色彩和理想,他们并不是有意的进行出版活动,而是把出版活动作为了自己实现政治目的地手段,但是不管怎样,他们在客观上却使中国的出版业实现了向近代化的转型,洋务派在出版方面注重科技的引进,所以出现了徐寿、华蘅芳、李善兰等从事出版活动的科技人才,维新派在出版方面注重西方思想的引进,所以出现了梁启超、严复等从事出版活动思想家。

综上所述,整个晚清时期是中国出版业走向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出版作为一种事业受到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势力的重视。晚清出版业的发展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在整个社会的近代化中,出版业与其他事业相辅相成,出版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许多技术和思想在中国的出版史上都是第一次出现,晚清时期出版业的新现象,为后世出版业的发展树立了无数的典范。

参考文献:

[1]肖东发;杨虎.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8年6月,第2期

[2]吉少甫.中国出版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年

[3]邹振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近代科技的引进[J].出版史料,1986年,第6 辑。

作者简介:张少强,男,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杨洁,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晚清出版业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6:18
品牌,出版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上海商业(2018年6期)2018-07-05 09:48:12
论严复翻译理念与翻译实践的矛盾及统一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27:15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
江淮论坛(2016年6期)2016-12-15 14:19:53
有情总被无情恼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4:12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出版与印刷(2016年1期)2016-01-03 08:53:34
南宋出版业考述
古代文明(2013年2期)2013-10-21 23:20:50
科学出版业的真实成本
世界科学(2013年6期)2013-03-11 18: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