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摘 要:在社会分工越加明晰的未来,职业分工也将更加明确,而职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人员身体素质训练是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一线职业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其在人才基本素质培养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作为高职教育中培养人才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体育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今后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必须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合不同职业要求的人才体制。
关键词:职业需求 高职 体育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212-02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发展十分迅猛,已逐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对于职业型人才的广泛需求,高职教育实现了长足的进步,而体育教育在高职教育中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高职体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其教育定位不准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大多按照普通本科院校来设置,而并未围绕职业特征来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服务,且其体育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因此,高职体育必须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学生的职业定位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学生、服务职业为主要目的,明确培养目标和学科定位,以开发出适合高职教育性质的体育教育模式。
1 高职体育教育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为主要目标,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胜任高强度一线操作和管理工作。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高职体育课程设置要以学生职业分工需求为基础来开设,学生的体育能力不仅是其身体素质的一部分,也必须成为其职业的专门能力。高职体育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出发,结合其本身的身体特点和年龄特点来开设具有实用性的体育课程,因此,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定位需从两个方面来确定。
1.1 专业体育职业锻炼
专业体育职业锻炼是指以体育相关项目为职业的课程教育模式,它类似于体育专业教育,在课程教学中是以培养专业竞技体育项目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培养方式。在高职学科体系中,对于专职体育的教育要以市场的需求为主要导向,引导体育专业学生向社会渴求度较高的方向去努力。
1.2 适应不同职业对人身体素质的需求而进行的体育锻炼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即为社会培养一线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而为了更好地适应高强度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加强人才的体育锻炼,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去面对工作岗位中的种种挑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与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特点来开设相关体育项目,不仅要优化人才的基本身体素养,还要培养其具有职业倾向的特殊身体适应能力。其培养目标应该以学生所学专业需求为基本点,以现实职业需求为基本导向,构建体育实用型培养体系,使体育教学服务于实践。
2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思路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其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压缩”或者从众的态势,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高职院校管理者对于体育与学生职业的关系认识不深的缘故。因此,要改革当前高职体育课程现状,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体育与职业的关系方面入手,加深认识。一般来说,在生产制造、维修、驾驶、医护、纺织等职业条件下,对人体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灵活能力、稳定性、快速反应能力方面要求较高,其职业对于人体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手指灵活性、反应灵敏性、准确性以及基本体能方面。对此,我们在体育课程中就要尽量以篮球、乒乓球、排球等为主要体育课程项目;在井下作业、采矿、地质等职业方面,其需求多以抗氧和野外生存能力为根本,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心肺能力和视觉调节能力。对于这些专业的体育课程应多以越野项目、足球、定向运动等项目为基本课程;在营销、公关、商务等方面,则对于人的形体以及礼仪以及职业气质等要求较高,对其课程调整也应该以国际舞、瑜伽、形体训练等方面为主,主要锻炼人才对于形体的控制以及对基本情感的把握能力;另外,对于保安、警察等职业则需要有较强的身体对抗能力和反应能力,针对其体育课程设置则应以搏击、体能训练、短跑、跳跃、跆拳道等为主要课程项目。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在思路上应该确定为以下两点:
2.1 以职业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服务于职业实践
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于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也不相同,我们在有限的体育教学课程中不可能给予学生完全的教学知识和训练,而必须要有所侧重,使身体机能适应职业的具体需要。因此,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总原则应该充分考虑职业特点和职业体能的需要,选择与职业需要最为密切与相似的体育项目最为教学的主要课程,尽量达到职业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2.2 通过体育锻炼来减轻职业对于机体的危害程度
现代职业一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尤其是一线实用型人员,其职业多具有单一性,由于人员在岗时间长,长期的站立、伏案、记录、手眼配合、全身固定重复用力等对身体的伤害较大,易造成人员机体患病或者不适,如出现腰颈椎病、关节病、肥胖、胃肠病、疲劳、肌肉损伤、消化不良等病例现象。因此,在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除了以以职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来开设课程以外,还需要针对职业可能出现的职业病来设置一定的体育保育课程内容,减轻职业病的波及范围以及对于人员的危害程度。
3 改革高职体育课程的措施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减轻职业病危害程度为辅来进行设定,在具体的改革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3.1 重新修订体育教材内容
以学生心理、年龄、身体特点为参照,制定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教材。当学生进入高职院校选定专业以后就基本上确定了其今后所要学习的大致方向以及所要从事的基本工作,学生在学校进行职业训练以及知识学习时,也必须对其身体进行一定的训练,以便未来能够适应这份职业的需求。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于体育与职业的关系认识不清,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具有模糊性,其教材较为笼统,并且未考虑学生所选专业的具体需求,最后导致教材流于俗套和泛泛,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吸引力,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需求没有实际的帮助。因此,要改革高职体育课程,首先必须有一套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教材。教材的基本内容应根据所适用的学生专业群体来重新编撰,配以清晰的插图以及各类运动技巧分解和运动注意事项,针对学生今后在职业生涯中将会面对的身体机能压力进行分析和详细阐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
3.2 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使之符合未来职业的工作区间
由于专业的确定,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期职业工作也大致确定了下来,我们在改革高职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要地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打破班级固定上课模式,以院系组合、职业组合等方式让学生进行重组。除基本的身体训练项目以外,还要开设职业体育训练项目,教师要向学生讲述其所学专业以及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对于身体的部位的具体要求以及大致的危害,开设基础必修课+选修课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用的训练。
3.3 进行职业模拟训练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训练不仅要教授学生以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准职业的环境下进行真正的身体体验,以尽早明确职业对于身体各方面能力的侧重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训练。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与社会单位进行合作,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要学生去体会职业的真实需求,另外,学校也可以将体育实践锻炼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日常职业锻炼中进行身体机能的侧重训练,以便更好地去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翁惠根.业实用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王玉扩.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3] 刘力.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