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金学
在南凤枚和老伴不到10平方米的租住屋里,最珍贵、藏得最严实的,不是金银首饰,而是一个黑色的小账本。它藏在一个破旧木箱里,裹在一堆衣服之中。
这个账本看起来很普通,和课本一般大小,边角有些破损,已经用胶带粘了一圈。它记载着215笔账。它也是这个没有桌椅、没有柜子、衣服挂在墙角的破烂不堪的家里最大的秘密。从2002年开店还债到去年完成“任务”,南凤枚偷偷翻了、记了10年小黑本,老伴一直没有发现。
小黑本记录的不是自家店里的收入,而是一笔笔支出。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几个字:储户取款数。南凤枚交给自己的“任务”,就是要偿还曾经经手的一笔“公家债”。
这笔债有5万多元,她用了10年的时间,还了200多次才还清。每一笔储户取款,多则数百,少则几十,她都一条条记在小黑本里。而当初,她仅仅是这笔债的经手人。
“因为我是经手人,负有主要责任。”这是南凤枚坚持替公家还债的理由。从湖南省宁乡县金湾村(现保安村)妇女主任职位上退休,领着每个月25元钱的退休金,又从信用社借了些钱,南凤枚便和老伴廖立成来县城里开了一个小商店——挣钱还债。
卖一瓶红茶赚5毛钱;卖一瓶果粒橙赚3毛;卖一盒烟赚七八毛钱;卖一个小孩们喜欢吃的牛奶糖只挣1毛5分钱……一开始,每天也就能挣十几块。开店一个月,南凤枚偿还了第一笔欠款。回到租住屋里,南凤枚立即翻出小黑本,拿起笔来工工整整记下:2002年8月份,付徐叔连取款,200元,袁正华经手。
只要手里一有结余的钱,南凤枚就拿去还债。第一年,南凤枚共还了18笔合计1436块钱,最少的一笔只有30块,悉数记在小黑本里。
这只是南凤枚“长征路”的第一小步。自从背负起这笔本属于村里储金会的债务时,她就决定要负责到底。储金会是20世纪90年代,在农村风靡一时的小型金融组织。农民为了图方便,很多人将钱存进去。
南凤枚是金湾村储金会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会计,一干就是7年。她是资金经手人,存放款的审批则由村支部书记负责。凭着南凤枚是一个“有信用的人”,同村的徐叔连把养鸡、喂猪、种地攒下的3500元养老钱也交到了南凤枚手里。
可到了2002年,各村的储金会普遍陷入了困境。村民要求把钱取回家,但是贷出的款却还不回来——村民的钱眼见就要打水漂儿。
储金会倒闭时,南凤枚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到58个储户家里逐个重新计算本息,将最后清理出的5万多元欠款一手揽到自己肩上。而对于南凤枚到底背负起多少债,她的老伴和孩子一直都不清楚。
因为生意不太好,老廖凭着自己还有点力气,把店扔给南凤枚,自己去谋了一份园林工的差事。但是刚工作没多久,老廖出了车祸,当场不省人事。
在随后的40多天里,南凤枚一边照看着小店,一边到医院照顾老伴。从沙河市场到县医院有10里路,为了省下几元钱车费,她每天来回都是靠双脚走。现在想起来,南凤枚倒是很乐观:“一个小时就够了。”那段时间里,她的体重降了将近30斤。
老廖出院后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干不了重活儿,讲话也不清楚,店里的生意他也帮不上忙。南凤枚就派他去还钱。每还一笔,她就偷偷拿出小黑本记上一笔,后面特别标注:“立成经手。”
后来,老廖又中风了,脾气变得越来越大,有时候来买东西的顾客态度不够好,老廖会抓起东西往柜台上“哐”地一丢。但是,他还是会乖乖地为南凤枚去送钱还债。
厄运并没有到此结束。2005年,在广东打工的女儿被查出患了胆总管癌。女儿确诊后的第93天便离开人世,去世时,身体只剩下70多斤重,皮肤发黄,像烟熏过一样。看到女儿身上也没什么像样的东西,下葬前,南凤枚摘下自己戴了10年的金耳环给女儿戴上。
女儿去世后,她便开始失眠。也是从那时起,每当接到储户的电话,她心里都“怦怦”地跳,变得很紧张。
老两口开始琢磨起别的营生。他们每天一大早5点多就起床,给附近的装卸工、路人以及住户准备肉丝面,一碗收5块钱。晚上到了九十点才关门,这样可以多卖点东西。南凤枚还学着熬猪油,拿到市场上去卖。还钱,成了老两口最大的心事。
可她的执著并没有得到老天的眷顾。刚满60岁的她住进了医院。医生的检查报告吓了她一大跳: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在医院住了7天,不顾医生的劝阻,她便急急忙忙出了院,并说:“没钱住了。”南凤枚从医院带回药品,边看着店边打点滴。
翻着还没记完的账本,南凤枚很怕活不到还清的那一天。她叫来儿子和儿媳,说:“哪一天我要不行了,你们替我把钱还上!”
在小店附近打工的装卸工知道南凤枚的事后,也经常过来买东西。他们说:“虽然老爷子有时候脾气不好,但我们是冲着老太太来的。”
南凤枚自己从不埋怨,也不找人诉苦。工人们来了,她就沏一壶茶。晚上小店里电视开着,大家随便来看,衣服破了也可以找她来缝缝补补。“开朗”、“勤劳”、“善良”,是装卸工人们从词语并不充裕的脑袋里想到的最贴切的评价。知道实情的人也会认为她“太执著”,甚至有点“傻”。
一直到2012年的农历除夕夜,南凤枚第19次将两张百元钞票交给徐叔连,这也是“公家债”的最后一笔欠款。
她在小黑本的空白页上用黑笔重重写下一段“基金会取款总结”:自2002年8月份至2012年1月,共取款金额本金加利息51601元,取款次数215笔(次),户名数58户。
她将徐叔连送走时,离新年只有3个多小时。天上飘着雪。南凤枚将徐叔连送出几十米远,但她一直没讲自己已经还完了最后一笔钱。
南凤枚迈着步子往回走,“感觉自己轻了很多”。眼前除了黑黢黢的山,茫茫的雪,再也看不到别的东西。她没有打手电筒,因为已经习惯了在黑夜里找到回家的路。
过完春节,南凤枚又回到县城的小店,小黑本依然放在那个装旧衣物的木箱里。藏了十年多,纸页上都生了黄色的霉点,就像老人手上长出的老年斑。
(摘自《冰点周刊》,有删节) (责编 达溪河)